复活三坊七巷进入倒计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5:42:50
4600居民须迁出三坊七巷
保护方案送审稿已上报福州市政府
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文物专家研讨会”上获悉,《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送审稿)已经拟定。
去年底,福州市政府与福建闽长置业有限公司终止合同,回收三坊七巷土地使用权(本报2005年12月曾作系列报道)。此次拟定的方案对保护范围、街区保护特征等都作了阐述,有待专家学者作进一步的论证。
据悉,规划单位福州市规划局和规划设计院已将该方案上报福州市政府。待国家文物局批准后,该规划将作为“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发展的法定指导性文件。经正式批准后的规划文本和图件是城市规划、文物保护、城市建设、旅游等部门进行管理的依据。
功能结构
一水一节点两街三片区
本方案规划的功能结构体系与框架为:一水、一节点、两街、三片区。
一水:即安泰河的滨水休闲风情带。
一节点:南后街光禄坊吟台为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主入口,集接待、展示、休闲等功能于一体。
两街:一是南后街传统特色商业带;二是南街商业更新发展带。
三片区:即结合北入口将郎官巷、塔巷及水榭戏台部分作为旅游集中展示区;官巷-安民巷作为博物馆建筑集中区;文儒坊南北两段两侧可作为会馆会所片区,以创意和休闲为主要功能;其他片区以居住功能为主,适度综合利用。
静态设施
两学校合并 工厂全搬迁
三坊七巷内的闽山幼儿园规划搬迁至衣锦坊的北面,花巷幼儿园安排至原衣锦坊小学处。原衣锦坊小学考虑与附近的道山路小学合并,新小学布局在澳门路街区西侧,结合澳门路西侧地块改造一并建设。
规划中,街区内原有工厂及仓储用地要全部搬迁,原用地将作为居住以及综合用地,局部作为庭院式绿地。沿安泰河一线,重点突出安泰河的千年古道风貌,恢复古桥、驳岸及河边石板巷道。光禄坊段将作为古城墙公园,结合街区主入口一起构成成片的休闲区域。
三坊七巷的排涝应进一步疏通通津河与白马河,进行河道扩宽,截弯取直。
核心保护区
保留古井古树及特色庭院
核心保护区西至通湖路东侧;南至吉庇路北侧;东、北两侧依据历史建筑的分布,由南街、杨桥路分别向西、向南方向收缩。
①古坊巷应保持原有的空间尺度,地面铺装应逐渐恢复传统特色,采用原有的条石铺砌手法铺砌;原有电线杆、有线电视天线等有碍观瞻之物应逐步转入地下或移位;街道小品(如果皮箱、公厕、标牌、广告、招牌、路灯等)应有地方传统特色,不宜采用现代城市做法。
②南后街两侧建筑功能应以传统民居和传统商业建筑为主,鼓励发展传统商铺茶肆和产商结合的手工作坊,建筑的门、窗、墙体、屋等形式应符合风貌要求,色彩控制为黑、白、灰及黄褐色、原木色。
③传统民居选择相对完整地段成片加以维修恢复,保持原有空间形式及建筑格局,古井、古树及反映居民生活之特色庭院应予以保留并清理恢复,不符合风貌要求的建筑应予以改造和拆除。
交通组织
公交地下走 地面步行街
三坊七巷实施封闭式管理,南后街允许公共交通通行,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允许机动车通行,其他时段车流分流至外围道路。
在八一七路的大洋百货、津泰路路口、织缎巷设置三个地下人行通道。在杨桥路的南后街路口、通湖路路口设置两个地下通道,供机动车通行,将直行过境车流从地面分离,公交站点也设置于地下,地面为步行街。
过境交通流以杨桥路与八一七路为主,南后街及通湖路作为分流南北向车流的次干道,南后街隧道方案的南北出口处机动车流通过周边路网进行组织;吉庇路及道山路设置为单行交通。
八一七路绿化规划:规划八一七路在原有的道路基础上拓宽成4车道,在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间2-3米宽的绿化带中设置座凳、电话亭等。
人口调整
留住居民要补偿外迁居民
全区总规划人口为6200人,基本达到现户籍人口10800人一半以上的要求。这意味着有4600名居民必须搬离。
公有产权住宅应按照相关政策进行异地安置或者货币安置,原有房屋由实施主体进行收购,按照保护规划的要求确定保留或者拆除。
私有产权住宅按照保护规划要求需要拆除或需要改变用途的建筑,由实施主体按照相关政策给予产权人补偿;多户合住同一院落,当人均用地面积小于12.5平方米时,应由各户根据规划条件协商确定搬迁或留住,以达到人均用地指标。留住居民对外迁居民给予补偿,采取集资或以院落为单位组建合作社的形式,按照规划要求实施保护整治。
规划范围

北至杨桥路,东至八一七北路,南到安泰河,西至安泰河、通湖路,不含东街口百货大楼、杨桥路沿线河原第一期以及道路办已拆迁地块,面积38.35公顷。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