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个能尽责任的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2:10:44

3、一个能尽责任的人

【原文】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1,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二公及王乃问诸史与百执事。对曰:“信。噫!公命我勿敢言。”

王执书以泣,曰:“其勿穆卜!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3人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4,我国家礼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岁则大熟。

【译文】在周公要回来的那年秋天,庄稼成熟,还没有收获时,天空雷电大作并有大风,庄稼都倒伏了,大树也被连根拔起,国人非常恐慌。周成王及大夫官员们惊惶抛掉礼帽去开启金丝捆扎的书册,得到了周公以自身为质代替武王受罚的祝辞。太公、召公及成王询问史官及办事官员。他们回答说:“确实的。唉!周公命令我们不能说出来。”

周成王拿着书册哭泣,说:“不要去宗庙右边占卜了!过去周公勤劳王室,我这年幼的人来不及知道。现在上天动怒来显示出周公的功德,我小子要亲自去迎接周公回来,我国和家的礼制也应该这样。”周成王走出到郊外,天仍然下着雨,风向却反转了,倒伏的庄稼又全部立起来。太公、召公命令国人凡是倒伏的大树,也要全部扶起用土培好。这一年获得了大丰收。

【说明】本节是描述周成王的幡然悔悟,周成王为什么会幡然悔悟?天降大雷、大雨、大风,才使他看到周公册封的祝辞。由此他才明白周公摄政的原因。倘若那年没有天降大雷、大雨、大风,或者是天降了大雷、大雨、大风,但周成王没有去开启那金滕之书,周成王是不是就不会悔悟了呢?不会!因为事情终会有大白于天下的那一天。

现代人都想当官,当大官,可在西周初期,就没有人想。周公摄政,是无可奈何,他顶着各种流言蜚语、讥讽漫骂,舍身当上摄政王,通过数年辛勤努力,平定了周国,待成王长成,还政于成王。这数年间,他付出了多少心血汗水,只有他自己知道。一般人追求的都是享福,难道周公就不想享福?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享福是可以的,但工作归工作,一旦工作,承担了责任,就要尽责,不能享福了。周公就是一个能尽责任的人。

——————————————————

【注释】1.偃:(yǎn掩)《论语·颜渊》:“草上之风必偃。”《仪礼·乡射礼》:“东面偃旌。”这里用为倒下,倒伏之意。

2.弁:(bian便)古时的一种官帽,通常配礼服用。吉礼之服用冕。赤黑色布做叫爵弁,是文冠;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冠。后泛指帽子。《诗·曹风·鳲鸠》:“其带伊丝,其弁伊骐。”《诗·小雅·小弁》:“弁彼鸒斯,归飞提提。”《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不说弁而死于崔氏。”《仪礼·士冠礼》:“皮弁。”《周礼·弁师》注:“弁者,古冠之大称。委貌缁布曰冠。”《荀子·富国》:“大夫裨冕,士皮弁服。”《说文》:“覍,冠也。周曰覍,殷曰吁,夏曰收。”《广韵》:“弁,周冠名。”这里泛指为礼帽之意。

3.冲:(chōng充)通“僮(童)”。《书·盘庚下》:“肆予冲人,非废厥谋。”《汉书·叙传下》:“ 孝昭幼冲,冢宰惟忠。”三国魏嵇康《管蔡论》:“逮至武卒,嗣诵幼冲。”《文选·欧阳建〈临终诗〉》:“咨余冲且暗,抱责守微官。”李善注引孔安国《尚书传》:“冲,童也。”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明皇不豫,储后幼冲。”这里用为幼小之意。

4.逆:《书·顾命》:“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管子·大匡》:“鲁庄公兴师逆之,大败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国语·周语上》:“上卿逆于境。”《荀子·大略》:“霜降逆女,冰泮杀内,十日一御。”《说文》:“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这里用为迎接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