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修忍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8:13:24

用智慧修忍辱

慧律法师
◎修行佛道的人,你一定要记住,无争。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的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境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忍辱要有智慧,在座诸位!我教诸位,碰到事情发生的时候,你就这样观照:没有一个忍辱的我,因为无我嘛;没有一个嗔恨的对象,对象也是四大皆空,缘生缘灭的对象,他也是生灭法;也没有一个让我们生气的中间的事,用三轮体空去观照这个忍辱,才是真正的忍辱,忍辱如果没有智慧,就不是真正的忍辱。譬如说,你若是没有悟到空性的东西,不了解缘起性空,你欺负我,我就想,我要忍辱、我要忍耐。都是这样讲:我要忍耐。我告诉你,长久下来就忍不了了,今天忍耐,只是稍微压抑住,明天忍耐,再继续压抑,都是先稍微压抑而已……长期压抑之后,时间一到,他就爆发了,如火山爆发!也就是说,修行,它不可以用压抑的,修行不能用压抑的,强迫自己忍耐,强迫自己忍辱,有一天会发疯、会爆发、会发疯。要用疏导的,要用观照的忍辱,透视智慧的忍辱,要用空性思想去修习忍辱,那么我们的忍辱,才能够与佛陀所说的忍辱相应。世间人,譬如说:我忍辱。其实他还有我执,他是勉强的忍辱,虽然是有相当的功夫,这是与道不相应。忍辱要跟空性相应,无我相应,才叫做真正的忍辱。跟无相相应、无我相应,才叫做叫做真正的忍辱。所以说:忍辱第一道,佛说无为最。
释迦牟尼佛说,修习一切法,都比不上忍辱的伟大,所以能忍,乃是出世的大丈夫,能够修忍辱行的人,才是真正出世间的大丈夫。所以说:诸位!应当用智慧修忍辱、智慧修忍辱。广钦老和尚开示录,有一段讲得很好,广钦老和尚开示录有一段说:修行就象在演戏,我们这一生在修行,就象在演一出戏,演什么样的一出戏呢?演忍辱,忍辱的一出戏。广钦老和尚开示说:佛菩萨,为什么他能够做佛菩萨呢?他就是忍辱,他冲得破,他有智慧去忍辱,所以他不会忍辱得很痛苦,他忍辱得如饮甘露,很自在,别人侮辱他,广钦老和尚说:这样就象在赚钱。我们如果能修忍辱,就象是在赚钱,人愈是侮辱我们,我们就赚更多的钱,人家拿钱给我们,我们还不晓得要赚,要懂得忍辱。广钦老和尚真的是了不起!(众鼓掌)所以我们要将忍辱当做是在赚钱,别人侮辱我们愈严重,把我们诽谤得愈严重,刊登报纸,也不管是真是假,就是一直要整垮你,你同样以欢喜心接受,就是赚更多的钱,发财了,你发财了!你有条件,人家才要诽谤你,你没有那个条件,谁要诽谤你呢?若是演得不成功呢?演得不成功,就要做凡夫,我们大家,现在就是什么情形呢?做凡夫,演得不成功啊!别人如果骂我们一句,你就气得说:你敢再骂一句试试看!就忍受不了了,忍辱不过就要做凡夫。所以我们生生世世,生生世世就是一直在这个地方冲不过,忍辱不了,知道要忍辱,但是没有方法。

  
法清法师
修忍辱可不是叫人憋着
菩萨修行有六个法门,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里所说的忍辱,可不是要人使劲憋着。因为憋着,就好像是筑了一道堤坝,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是在蓄积能量,一旦爆发,可不得了,会出大事。佛说的忍,实际是化解之意,先无条件地接受,然后将其化于无形。
那么,怎么化呢?化当然是需要条件的,那就是智慧。而智慧,就是明了事物的本质。
首先,别人找你麻烦、对你发脾气、暴跳如雷,是别人自己的思维和情绪使然。他心里有了问题,想不开,郁积了负面能量,需要发作。你如果不让他发作,他会憋出病来。因此,允许他发作,当他的垃圾桶,等于是在救他,是一份功德。但是,你当垃圾桶时,一定要把底卸掉,否则自己也会出问题。把底卸掉,就是让那些负面能量即来即去,丝毫不停留。你要明白,别人喜欢你,不是永远不变的;别人不喜欢你、恨你,也不是永恒的。你若当真,就等于着相了,就会生烦恼了。再者,你若接招,说明你和他水平一样。
其次,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好或不好,都是有原因的。这因可能来自于过去世,也可能来自现在时!碰到被侮辱的境况时,一定要问自己:他为什么不找别人,专找我呢?然后反省自己,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做的有欠缺、不圆满。碰到问题,一定不要怨天尤人,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后,再想办法去化解。冤家宜解不宜结,冤冤相报何时了!转恶缘为善缘,才能拯救自己、解脱自己。
明白了忍辱是怎么回事,就应该知道,忍辱表面上是吃亏,实际上是在还债,还有助于治疗自己的“瞋恚心”,同时也是检验自己修行功夫的大好机会,因此,不仅不应该责怪给你气受的人,反而应该感谢人家。

  
黄念祖老居士
人生总不免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有许多冤枉,有许多无理横加,种种的这些事情。但我们要怎样忍辱呢?   
第一种叫“力忍”,要用力量才能忍。也就是说,别人无缘无故打我一拳,唾我一脸唾沫,我当然是生了气了,动了真心了,但是自己要克制自己。我是修行人,我不应当跟他一般见识,自己努力克制,这样也就不思报复了。他骂了我,我没骂他,他打了我,我没有打他,他批评我向上级汇报我,我不打击报复,这样不报复就叫“力忍”。我受了,但是我生了气了,还是动了心,动了烦恼,但是不去回报他,这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忘忍”,凡是事我就把他忘了,这就高了一步。度量很大,宰相肚里能撑船,别人对于我如何,我从不计较,于是就把这个事给忘了。过去有个宋襄公,他手下的元帅把敌人的元帅抓了来,因为他把敌人的元帅都给放了,于是自己的元帅就生气了,“啊!我这么辛苦把他抓来,你却给放了”,说着就在宋襄公的脸上唾了一脸唾沫。而这个宋襄公度量很大,唾面自干。唾了一脸唾沫他擦都不擦一下,让它自己干,把这事给忘了。这又进步了。  
再进一步叫“反忍”,虽然人家对我无理横加种种事情,我回头想是我不对,责怪自己,一定是什么什么原因,由我引起来的,这就叫“反忍”。  
第四种就是“观忍”。那就用上了咱们的《金刚经》所讲的道理了。这个来诲辱我的、我受的侮辱以及我被受的人,都是肥皂泡,将来都是要破灭的。“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语)这样一观,也就没有什么可计较的了,总之是肥皂泡。这个肥皂泡还是红的,还是绿的,还是蓝的,各种的颜色,有种种的差别,这差别反正是转眼就空的,这么一观,观世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一观照,一空就度一切苦厄。这是第四个忍。我们学佛,“忍”不是无用,而是大有用,是大安乐法门。咱们对于“忍”受用一点,就能安乐施慧。你就变了,种种问题就改了。  
第五种是“喜忍”。碰见种种无理横加的事,别人忍受不了,我却很欢喜。没有苦这个事怎么能锻炼我的忍呢!欢喜有这么个机会,那就不是生气了,排除了烦恼,一步一步高上去了。  
第六种就是“慈忍”。对于我的种种无理取闹,是愚痴的人所为,我要怜悯他,因此我就要度他。这就不是要报复了,最初一步只是不报复,后来想让对方得到好处,得到度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