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生平大事年表(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6:42:50
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丙戌)
3月5日(农历正月三十日),生于湖北省黄安县城内大井坎(今红安县城南正街)一个自由职业者的家庭。父基文,号采臣;母蔡氏。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庚寅)
在父亲执教的黄安县城广善庵私塾“随读"。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
在黄安福生寺崇实书院读书,学作八股文。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
继续在崇实书院读书,学作“策论”、算术。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
参加县试,得“膏火”(津贴费)。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
赴黄州应试,中秀才。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甲辰)
在黄安教蒙馆。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
秋,投考湖北省立武昌文普通中学堂,被录取。开始到日知会阅读进步书刊,结识革命党人刘静庵等。
1909年(清宣统元年,己酉)
为学校不发毕业证书事,被同学们推举领导大家同校方斗争,坚持月余,取得胜利。
1910年(清宣统二年,庚戌)
10月,在武昌文普通中学堂修业期满,毕业考试获第一名。
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
8月,在黄州府中学堂教英语。
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三天后赶到武昌,参加革命军,投入与清军的战斗。
11月,加入同盟会.被选为同盟会湖北支部评议部评议员。
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
9月,任湖北军政府财政司总务科长。
1913年(民国二年,癸丑)
1月,任宜昌川盐局副局长。
同年,参加湖北省议员竞选及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
1914年(民国三年,甲寅)
1月,赴日本留学,入东京私立日本大学攻读法律。
同年,在日本谒见孙中山,加入中华革命党。
1915年(民国四年,乙卯)
6月,回国参加反袁(世凯)斗争,因叛徒告密,在黄安被捕,坐牢半年之久。
1916年(民国五年,丙辰)
春,经友人营救出狱。
夏,詹大悲谋当湖北省议长,以董必武为秘书长,因遭鄂督王占元反对,事未成。
1917年(民国六年,丁巳)
2月,赴日本参加东京私立日本大学法律科毕业考试。毕业后返武汉,4月与张梅先(国恩)合办律师事务所。
1918年(民国七年,戊午)
3月,在鄂西靖国军蔡济民部从事反对北洋军阀的护法斗争。
1919年(民国八年,己未)
春,由鄂赴上海,晋见孙中山。
3月,湖北旅沪善后公会成立,被公推主持会务。
五四运动爆发,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及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书刊,并与李汉俊等研讨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1920年(民国九年,庚申)
春,与张国恩、江文波、雷大同等筹办的私立武汉中学开学。
9月,与陈潭秋等建立湖北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民国十年,辛酉)
7月,与陈潭秋代表湖北共产主义小组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年底,中共武汉区执行委员会成立,任执委。
1922年(民国十一年,壬戌)
3月,与陈潭秋等发动各校支持湖北女师的罢课斗争。
同年,在湖北大冶铁矿建立该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
1923年(民国十二年,癸亥)
秋,领导武汉人民进行反对吴佩孚盐斤加价的斗争,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