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治理兖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8 07:56:19

2、治理兖州

【原文】济1、河惟兗2州:九河3既道4,雷夏5既泽6,澭7、沮8会同。桑土既蚕,是降91011土。厥土黑坟12,厥草惟繇13,厥木惟条14。厥土惟中下,厥赋贞15,作十有三载乃同。厥贡漆丝,厥篚16织文,浮于济、漯17,达于河。

【译文】济水、黄河之间称兖州:黄河下游的九条支流在此被疏导,雷夏也已经成了湖泽,澭水、沮水在此会同。适宜栽种桑树的地方已经养蚕,于是人们下来在此聚集定居。这里的土黑色,是水边高地,这里的草很茂盛,这里的树木很修长。这里的土质属中下,这里的贡赋很正确,耕作了十三年才与其它州相同。这里的贡物有漆和丝,这里的彩织品装进竹筐,进贡的物品从济水、漯水进入黄河。

【说明】本节是描述大禹治理兖州的事迹,兖州处于济水和黄河之间,这个地区有九条河流经常泛滥成灾,但经大禹疏导,这九条河流都进入了黄河。这个地区的土壤很适宜种植桑树,于是大禹教人们种桑养蚕,人们于是在这里定居下来了。描述虽然很简单,但其间的辛苦却是人们很难理解的。

——————————————————

【注释】1.济:(Jǐ挤)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原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并行入渤海。后因黄河改道,下游被黄河淹没。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

2.兖(yǎn眼)州:地名,在今中国河北、山东省。

3.九河:即古水名: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洁、钩盘、鬲津。

4.道:《书·顾命》:“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易·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管子·牧民》:“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荀子·正名》:“故明君临之以势,道之以道。”《韩非子·扬榷》:“四海既藏,道阴见阳。”《史记·留侯世家》:“乃学辟谷,道引轻身。”这里用为引导,疏导之意。

5.雷夏:地名。泽名,在今山东菏泽东北。

6.泽:《诗·大雅·韩奕》:“孔乐韩土,川泽訏訏。”《诗·周颂·载芟》:“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左传·宣公十二年》:“川壅为泽。”《管子·治国》:“耕耨者有时,而泽不必足。”《易·兑·象》:“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韩非子·五蠹》:“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释名·释地》:“下而有水曰泽。”《风俗通·山泽》:“水草交厝,名之为泽。”《广雅·释地》:“泽,池也。”《天工开物·乃粒·水利》:“天泽不降,则人力挽水以济。”这里用指为天上的雨水及地上的池、湖之水之意。

7.澭:(yōng雍)古河名,约在今中国河南省商丘市一带。

8.沮:(ju举)古水名。在今陕西省。《诗•小雅•吉日》:“漆沮之从,天子之所。”《诗•大雅•緜》:“自土沮漆,古公亶父。”

9.降:《书·顾命》:“太保降,收。诸侯出庙门俟。”《诗·鄘风·定之方中》:“降观于桑,卜云其吉。”《诗·小雅·出车》:“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诗·大雅·公刘》:“复降在原。”《论语·乡党》:“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仪礼·士冠礼》:“降西阶一等。”《说文》:“降,下也。”这里用为下来之意。

10.丘:(qiū秋)《易·涣·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周礼·地官·小司徒》:“四邑为丘。” 《管子·侈靡》:“乡丘老不通睹,诛流散,则人不眺。”《孟子·尽心下》: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尚书·大序》:“九州之志,谓之‘九丘’。”《广雅·释诂二》:“丘,居也。”《释名·释州国》:“丘,聚也。”这里用为聚居之意。

11.宅:《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书·舜典》:“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书·盘庚上》:“我王来,既爰宅于兹。”《书·说命上》:“王宅忧,亮阴三祀。”这里用为居、居住之意。

12.坟:(fn焚)通“濆”。《管子·地员》:“坟延者六施,六七四十二尺而至於泉。”《方言》:“坟,地大也,青幽之间,凡土而高大者谓之坟。”王粲《登楼赋》:“背坟衍之广陆兮。”这里用为水边沿河的高地之意。

13.繇:(yo摇)《书·禹贡》孔传:“繇,茂;条,长也。”孔颖达疏:“繇是茂之貌,条是长之体。”《史记·夏本纪》:“其土黑坟,草繇木条。”这里用为茂盛之意。

14.条:泛指一般长条形的物体。《书•禹贡》孔传:“繇,茂;条,长也。”孔颖达疏:“繇是茂之貌,条是长之体。”北周庾信《七夕赋》:“缕条紧而贯矩,针鼻细而穿中。”

15.贞:假借为“正”、为“定”。《书·太甲下》:“一人元良,万邦以贞。”《周礼·大祝》:“求永贞。”《管子·侈靡》:“故至贞生至信,至信生至绞。”《礼记·文王世子》:“万国以贞。”这里用为端方正直之意。

16.篚:(fei匪)《书·武成》:“篚厥玄黄,昭我周王。”《仪礼•士冠礼》:“洗有篚。”《仪礼•燕礼》:“设膳篚。”《仪礼•士虞礼》:“受肺脊实于篚。”《孟子•滕文公下》:“绥厥士女,篚厥玄黄,绍我周王见休。”本义为圆形的盛物竹器,这里当动词用,即装进筐子之意。

17.漯:(Lěi洛)古水名。又名治水。上游为今桑干河、中段为永定河、下游为海河之河流。发源于山西省神池县东,向东流经河北省至天津入海。一说为自河南浚县与黄河分流,至今山东朝城又向东北流,至高宛县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