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村官到中华民族之崛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5:00:37
    

 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虽然是个工科的学生,但我对人文社科知识很感兴趣。当我从电视、报纸上听到、看到无数的大学生村官的事情后,我内心生出很多感触,特写出了这篇文章。

当看到“崛起”、“盛世”之类的文字时,我们心里会很自然而然的想到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上的繁荣昌盛时期:从文景之治武帝极盛再到昭宣中兴的西汉盛世、从贞观之治开元全盛的大唐盛世和从"洪武 永乐之治""仁宣全盛"再到"弘治中兴"再到"隆庆中兴"的大明盛世,这是为我们所熟识的、至今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太平盛世”。这三大盛世,一方面确立了中国传统盛世概念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却也都没能避免盛极而衰的结局,因而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与思索、回味与憧憬。

从“文景之治武帝极盛再到昭宣中兴的西汉盛世,这是我们人人都热衷于提及的第一个“盛世”。西汉在秦朝废墟上重建一代封建王朝,历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四代人一百多年兴利除弊,“休养生息”后才达到全盛。对内,施行黄老之术,无为而治,百姓自由发展;文治方面,汉初以来朝廷大力倡导搜集和整理图籍文献,使先秦百家之学在秦代焚书浩劫之后又趋复兴。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础,更使儒家文化成为封建统治社会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国人思想、生活、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深远至今,更是诞生了《史记》这一彪炳千古的巨著,更有赋这一文体,至于张衡,杨雄,司马相如等文章大家,更是不一而足。武功方面,武帝积极用兵,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大将,北征匈奴,扩张领土,奠定了我国疆土的基本轮廓,更是打出了天朝的国威。更重要的,它为社会,为人民传达了一种“大一统”这一历时千年而不衰,行经百代而不灭的精神与思想。这也是我国千年历史中经历无数次的分裂仍能消除隔阂,结合统一为一体,并引领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之浴血奋斗的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文化根源。我们之所以是汉族,字之所以是汉字,以及汉语等无数与汉有关的文化都在彼时打下了根基。总之,汉朝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居功至伟,称其为“盛世”是实至名归。

接下来,就是不得不提的唐朝。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辉煌时期。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历史上难得开明且有为的君主,能从隋末的征战中历时两代人的努力建立有“贞观之治”之称的兴盛,与周边少数民族及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唐太宗李世民更是被尊称为“天可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到后来的“安史之乱”之前的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顶峰,无论国际声望,还是国家实力和疆域面积之广都远超汉朝,对周边国家和在国际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我们在国外至今年仍称作“唐人”,原因即在此。学者们常以“汉唐”并称,足见其国势强盛。在国内,更是经济繁荣,物阜民丰,民用富足。至于文化方面,唐朝的成就更是盛况空前。唐人言论自由,思想活跃,唐诗更是我国文化中的一份瑰宝。

 明,削平群雄,驱逐元朝统治者出长城,一统天下,经半个世纪的励精图治,终于开创了一代繁盛的局面,即永宣之治。明朝建立之初,内有一些割据势力,外有蒙古之患。但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都分别平定了内乱,击退了外敌,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并在此过程中,开疆拓土,军力国势日益强盛。疆域之辽阔,周边的国家,如安南、暹罗、朝鲜等都是明的属国,为中国历史上所仅见,也为世界历史上所罕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仅在亚洲,甚至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对手能够对其构成真正的威胁和挑战,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保障。 “永乐盛治,文教大昌”,《永乐大典》的编纂,科学,经学、史学的兴盛,使明代学术取得了超汉越宋,集历代之大成的历史地位。四大名著,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三部诞生在明朝,《金瓶梅》更是堪称时代的史诗。《天工开物》,《本草纲目》等这些文化成果,均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外五征漠北打出了国威同时积极与外界沟通郑和七下西洋,无论时间、规模,还是影响力,都远非西方那些探险、殖民的航海家可比,即使在今天仍有无数的学者在研究此次壮举。此外,明朝末年更是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崛起与其领导人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反观历史,古今中外莫不如此。英国的俾斯麦,日本的明治天皇,以及上文中提及的中国历史上的“三个盛世”中的那些皇帝等等。虽然地域不同,社会制度亦有差别,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国家领导人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反观中国历史,“三个盛世”皆是在大乱之后建国,经过几代人一百多年的努力而实现的。汉朝兴利除弊,破旧呈新,历时四代人百余年至武帝时而称盛。唐朝在隋末群雄并起,纷争不断,民生凋敝的废墟上,经两代人的努力而实现大治,号称“贞观之治”。明朝在驱逐蒙元之后,历洪武、成祖两代人而实现大治。如今,中国刚度过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激情未褪,豪情仍在。中华民族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再过不到40年的时间,新中国就将建国百年。面对重大的社会变革,从经济发展,到科技进步,再到文化知识的发展,中华民族所遇到的机遇皆超越前人。新中国不能,也没理由实现不了中国之崛起,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实现这些,一个开明、睿智甚至强势的、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真心拥护和爱戴的领导人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极其重要的。毛泽东、周恩来是这样的人,邓小平也是这样的人。下一个这样的人会是谁?会在何时出现?他又将如何出现?他又是从何处开始起步发展,何时发迹,又是如何挥舞他的善舞长袖来赢取党内外各界人士的的支持,来博得全国各族人命的拥护、尊敬与爱戴,并让他们上下一心,与他们一起拼搏奋斗,共赴辉煌?

  历史上,那些辉煌盛世大约都是经历两三代人、一百年左右时间的努力才呈现的。据此估计,我国也将会在建国一百年左右实现祖国的腾飞。届时,国家的领导人均已过花甲之年。据此年龄及国家领导人的退休年龄往后推算,我们这些“80后”、“90后”恰逢其时。未来的国家领导人也许就在你我身边。而这样一个未来领导人应该从何处起步呢?我想,他应该从基层做起,慢慢积累经验,一步一步做起。从这方面来说,如今国家实施的“大学生村官”政策正是锻炼大学生、锻炼人才的一个大好措施。我想,中南海的国家高层领导们不无这方面的长远考虑吧。有道是“天威难测”,身处高层的国家领导们高瞻远瞩,目光深远,岂是一般人所能预料的?前一段时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召开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了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的5条出路,即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等,为20多万的大学生村官指明了未来的出路。并且明确指出,‘ “五条路条条要走通’,对大学生村官既要有激励机制,也要有竞争机制。要引导大学生村官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发展方向,组织指导推荐,特别要鼓励和扶持他们自主创业。对表现优秀、党员群众认可的大学生村官,要鼓励他们通过选举担任村两委负责人。要坚持竞争择优、好中选优,招录部分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公务员队伍。 ……观此“五条路”,有两条路是通向公务员,在政府部门留职方向的(留任村干部,考取公务员)。由此两条路,则流向公务员的大学生人数则有十万左右。即使优中选优,仍有几万人进入公务员队伍。由此推之,政府甚至中南海的高层们似乎是“有意”让大学生村官进入公务员阶层,若真如此,我们的这些大学生村官们不能不体会上层的“深意”。大学生村官们更需努力在农村来发展。

大学生有思想,有头脑,有知识,有见识。他们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现代化农村生产建设中去。鉴于农村现有的种种矛盾及困难,大学生村官应积极开动脑筋,创新思维方式,因地制宜,想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改变农村的现状。如今,农村现存的最大的也是最现实的问题是“三农”问题和农村的经济发展问题。在“三农”这个问题上,一方面是农业可耕地面积的大幅减少,另一方面,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中国历来以农立国。农业是根基,无农不稳,无粮不安。如何在可耕地面积减少和农业劳动力大量外流的双重压力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农村、农业的发展之路是摆在历届政府和大学生村官面前的一个难题。“三农”问题之解决,则农村发展可期,祖国腾飞亦指日可待矣。

实践出真知。“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只有在基层工作,虚心向向人民大众学习,才能了解农村最需要什么,农民最需要什么,才能切身地参与其中。一旦某个大学生能找到适合新时代农村发展,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并能大规模推广开来,那么他就是新时期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村民”,他就是新时代的“土改先锋”,它将改变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届时,恐怕连农业部部长都要接见他。

大学生要有危机感,时代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之伟大重任必将着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当代大学生及大学生村官要本着对时代,对历史,更对本人负责的态度,有意识、有目的地做事,积极投身到基层生产和事业中去,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决心在广袤的农村天地里闯出一番自己的事业,充当时代发展的“号角手”,为祖国的腾飞,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国家最终会振兴腾飞。

我们期待我们国家的崛起。我们更拭目以待,大学生村官们能在这片生我们养我们的热土上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我们更期待,有这样一位领导人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盛世”,重温“热血汉唐”的大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