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农业与休闲旅游齐头并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6:19:20

     背景资料

  在河渠如网的川西平原上,恐怕很难找到第二个像云桥村这样有三条大河贯穿全境的村。在这地面上,北有岷江的支流柏条河,南面是水势浩大的徐堰河,中部是古老的柏木河,三河由西而东流经全村,可以说,是浮在水上的村庄。云桥村呈长条形,长约3.1公里,全村面积约3000亩,拥有耕地2000多亩。上风上水的云桥村,因为是成都重要的水源保护地,经济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制约。

  郫县首位大学生村支书诞生了。11月2日,在郫县新民场镇云桥村党支部换届公推直选大会中,29岁的大学生志愿者杨露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杨露在咱们村工作了4年时间,熟悉村上情况,有冲劲,有干劲,有想法!”大学生当选为村支书,这让云桥村村民很是振奋,“特别是听了他的施政演讲,我们感到云桥村未来的发展大有希望。”

  “按照县委、县政府‘一城两带三基地’的战略部署,我们将结合镇党委、政府确定的‘东花、西菜、北水乡’发展方向,发展壮大云桥村蔬菜基地,打造以创意农业和观光农业为目标的新型农业,同时结合云桥村原生态的川西平原景色,以水为媒,着重发展生态观光休闲产业。”昨日,在向记者讲述自己为云桥村制定的未来5年发展计划的同时,杨露也把自己的施政计划搬上了郫县宣传网(http://www.pxxcb.gov.cn/),以便于接受更为广泛的意见。

  着力点 1

  把发展有机蔬菜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来抓,采取政策启动、服务推动、大户带动等有力措施,增加有机蔬菜在农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适时启动创意农业项目,提高农业附加值。

  计划 1

  探索创意农业新路子

  云桥村有着上千年的蔬菜种植历史,但蔬菜的低附加值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如何让云桥村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是村两委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我们将借鉴各地蔬菜园区土地管理模式对土地进行统一经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探索创意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新路子,建立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在全村推广蔬菜标准化种植及无公害种植,加强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集中连片建立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

  延长蔬菜产业链,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农业长久增效。加强云桥村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与川菜产业园区企业对接,让蔬菜基地为园区企业提供优质的原辅料;加大云桥村“春不老”圆根萝卜品牌的培育和壮大,扩大品牌蔬菜的种植面积。运用创意思维拓展农业的新功能和新市场。

  着力点 2

  就任村支书之前,杨露曾经去周边乡镇考察过,三道堰镇汀沙生态农业、红光镇田园时代等现代农业项目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样的现代农业项目也正好符合云桥村的产业发展定位。云桥村将引进社会资金进行土地整理,为现代农业项目落地创造条件。

  计划 2

  引进社会资金进行土地整理

  可尝试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纳入城乡统一、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有限期原则,盘活农村各类集体建设用地。针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布局分散、利用粗放的现实,合理规划,依照产改成果,通过流转、租赁、联建等形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土地综合治理,建立各种休闲会所或利用原有林盘的自然分布,通过总体规划,依托联建等模式建立川西原生态农业基地休闲观光生活区。

  与此同时,探索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新型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以宅基地、林盘地等非耕地入股,交由土地股份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市场化运作,积极探索农民集中居住,产业集中发展,农用土地集中经营模式,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着力点 3

  柏条河、徐堰河、柏木河三河并流的云桥村,风景如画,这里有成都自来水六厂的水源涵养林,有沿河而建2公里长的绿道,还有鼎鼎大名的鹿野苑。这些都为云桥村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计划 3

  生态旅游走出一条路

  经过调查摸底,我们认为云桥村地处水源保护区内,无任何污染和开发,辖区内川西平原原生态的农村景色悠然美丽,待开发资源丰富,只要我们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村民素质,加强招商引资,云桥村的生态旅游一定能够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今年国庆节前,郫县建成了首期26公里绿道,其中的一条线路恰好就经过新民场镇,串起了云凌花乡、生态示范园、乌木博物馆和咱们村的水源保护涵养林、鹿野苑石刻博物馆。这条绿道的建成,为云桥村发展观光旅游带来了新的契机。

  接下来,我们将以柏条河和徐堰河、柏木河为媒,发展原生态休闲会所,引进画家、艺术家到云桥村设立工作室,形成艺术家群落,同时结合现代农业发展,打造具有观光功能的特色休闲产业。

  群众声音

  关键时候过得了硬

  云桥村67岁的老支书杨远福主动让贤,29岁的大学生志愿者杨露经过正式候选人推荐大会和选举大会,当选为新的村支书。首位大学生村支书上任,给云桥村带来了新的气象。

  “别看他年纪轻轻,但是做起工作来,却是一丝不苟,关键时候过得了硬。”采访中,村民李大娘说,在产权制度改革中,小杨既要参与全镇的产改工作,又要全面负责云桥村的产改,面对异常繁琐的产改工作,小杨走村串户,把各种数据核实得清清楚楚,圆满完成党委、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从“产改回头看”到迎接最后的检查,云桥村总共接受市国土局抽查2次,市房管局抽查1次,市城调队满意度测评2次,5次检查结果全部通过验收。

  李昊原 本报记者 赵一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