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绿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2:58:55
刘卫
《 人民日报 》( 2010年12月10日   23 版)
我们这家中国贸易公司多年来为以色列提供农用大棚遮阳网和土壤隔离编织布。为改进产品质量,进口商罗蒙公司特邀我们赴以色列实地考察。在酒店安排好住宿,公司总裁巴桑先生便带我们驱车前往内格夫沙漠参观蔬果温室大棚。
内格夫沙漠景致与中东其他国家的许多沙漠地带一样,贫瘠荒凉,寸草不生。可沿着笔直的高速路前行,茫茫沙海中却跳跃出一排排充满生机的绿色大棚。
这片“沙漠绿洲”是一家由国家投资的蔬果种植公司。以色列有730多万人口,而这个占地不足6公顷的基地,却承担着全国1/10的蔬菜供应,并有部分产品出口到邻国。这种“小马拉大车”的效应,令人钦佩之余更感到不可思议。
种植公司的员工仅有20多人,近半数拥有高学历,其中还有一位国际知名的种植专家。蔬菜基地平时就靠他们管理,只有在繁忙的收获季节,才从巴勒斯坦等国雇佣工人。
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国土面积狭小的以色列,农业科技却如此发达。以色列水资源稀缺,就连部分灌溉用水都是海水净化而来。为了让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效益,他们发明并广泛应用先进的“滴灌技术”。除了优质种子,遮阳网、土壤隔离编织布、各种水管、搭建大棚的钢架、分格板、绳索外,就连优质土壤都是从外国买进的。但是如此高的成本并没有推高当地菜价,为保证国计民生,政府会适时提供一些财政补贴;另外,由于高产能,一个月能收几茬蔬菜,也相对降低了生产成本。
大棚的操作系统都被安置在一间宽敞明亮的监控室里。摁摁电钮,遮阳网就能自动收卷,以避免阳光照射过度或不足影响蔬果的生长。大棚管理十分精细,就连遮阳网都有使用期限,到期必须更换。此外,从中国进口的编织布是用来收集干净土壤的,所以要求加工时去掉厚重的机油味。大棚里,姹紫嫣红的蔬菜经自动收割、整理打包后通过严格检验,符合食用标准后才被准许进入市场,最终成为以色列百姓餐桌上的美味。
参观完种植蔬菜的全过程,我们感慨万分。以色列资源匮乏,但他们珍惜水、空气、土地和阳光,不惜高价进口稀缺资源以保障民生。科技立国,珍惜资源,这就是以色列人的发展之道。他们在种菜时都这么讲究,所展现出的科学发展理念的确值得我们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