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人民网 学习与超越(学术随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5 18:11:55

学习与超越(学术随笔)

丁伟志

《 人民日报 》( 2010年12月10日   07 版)

  在钱钟书先生百年诞辰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辑出版了一本纪念文集,希望有志于学的人学习钱钟书先生。那么,学习钱先生,应该学什么呢?笼统说来,自当是:钻研他的学术成果,鉴赏他的文学创作,接受他的丰富知识,领悟他的独到见解。钱先生是博学的大家,在文学、艺术、史学、哲学以及语言学、心理学、宗教学等诸多领域都卓有建树,而且通晓多种语言文字。能够把他的某个方面的学问学到手、学到家,那是值得庆幸的事。

  学习钱先生,最直接的办法自然是认真地读他的著作。但是,这种学习显然不能以读过了甚至读熟了钱先生的著述为满足。正像冯友兰先生早年所提倡的:不是要“照着讲”,而是要“接着讲”。怎么才能跟上前人的脚步“接着走”?这就得靠我们自己步趋前导,迈开双腿,独立地探险寻幽。比如,要想学好《管锥编》,彻底领悟其中的精思妙想、微言大义,至少得把他所论列的十部典籍去一部部认真钻研;要想透彻地领悟钱先生所论列的西方典籍,就不得不花力气去学通一门门外语。“通人”自然难成,能够按照他点拨的路径,将自己造就成精通一部典籍或者精通一门外语的“专家”,那也算是没有辜负他寄希望于后学的良苦用心。有人说:“钱钟书是不可复制的。”这话不能说没有道理。钱先生过人的天赋,常人可能难以企及;但是他的勤奋,人们是可以学习的。

  学习钱先生,固然要学习他的学问,但更为重要的是学习他的治学经验、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所有真诚尊崇钱先生的学界中人,都没有把他的学术成就完美化、顶峰化,更不会用迷信的态度把他塑造成无所不通、无所不晓的天生圣哲。钱先生的学业有所长又有所短、有所为又有所不为。况且,作为博学“通人”的钱先生,术业当然还是有侧重、有专攻的。但他的不离不弃、永不懈怠的求知态度,不肯随波逐流、不肯迷信权威、坚持独立思考的首创勇气,知难而进、寻根究底、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博采众说、触类旁通、严谨推理、明辨是非的治学方法,对于各类学科的研究无疑具有普遍意义。至于钱先生在其专门研究的领域内取得的成就,也没有必要将其完美化。钱先生的成就再大,也不会变成消灭一切瑕疵、终结人类认知过程的绝对真理。在学术上特立独行、超凡脱俗而以“狷”自命的钱先生,其实是一贯坚持在学术探讨上平等待人的人。他不仅坦诚地尊重而且真诚地欢迎人们和他商讨学术见解,对于能够指出他的著述中错讹的总是诚恳地道谢不已。他热忱于帮助、支持、奖掖后学的许多事例,更是学界中广为流传的佳话。凭借与钱先生的多年交往我可以认定,他内心深处是热切地期盼着“超越钱钟书”的新生代在中国学术界涌现。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