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现货研究(之一):交易日交易机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6:25:52
★指数现货研究(之一):交易日交易机会
【 原创:乙木  2007-07-31 15:37阴阳烛   浏览/回复:2829/15】
一、交易机会的测量
如果有人问,假设股神来做交易,做指数交易,(不是啥大哥二哥哈,大哥二哥要说哪个股票,目标价位多少的哈)。可以做多做空、可以T+0,忽略交易成本。但不允许用杠杆,不计复利,那么,股神一天的收益率是多少。
俺从来没想过要做股神。俺只是想好好做人。不过,这个问题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一个交易日里,最大的交易机会是多少?俺是有一天突发奇想,觉得这是个蛮有意思的问题。于是试图解答。
我们需要“测量”,价格一天波动了多少,或者说,在某个级别上,市场mm一天走了多少路。市场mm的凌波微步,俺们怎么去测量呢?
二、海岸线与分形几何
但凡混沌与分形的书上,都要提到英国海岸线长度这个问题。是哪位混沌学大厮提出来的,俺忘记了。海岸线测量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就是因为它是分形,是破碎的。详细的俺就不做好为人师解释状了哈。俺的回答是:长度是多少?这取决于俺们就什么样的比例尺去量。
交易机会的问题,或者说,市场mm的凌波微步一共走了多少的问题。跟这个是类似的。它的主要差别就是:价格波动的另外一维,是时间。
三、时空分形--价格波动的本质
俺的理解:可以理解为时间序列分形。或者叫时空分形。注意了,这里是原始意义上的分形,即分形几何里那个“破碎”的分形。暂时跟统计学无关(比如尖顶胖尾)。之所以用这种原始意义上的分形,是因为交易的需要。交易员看指数,是看成这种分形几何的(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威廉比尔的《混沌操作法》将六根K线的转向组合,当作分形,俺认为那是不好的)。而做风险管理的人,通常不这样理解价格波动,他们更喜欢统计分布,比如,分形分布。
四、一些结果
俺花了N年时间去研制测量交易机会的尺子,然后又花了几天,时间,把沪深300指数的每一天的交易机会,做了个统计。下面是统计指标和图。(时间跨度是05年4月11到07年7月30日)
估计很多人会想不到的吧。均值7.9%,标准差5.2。前5%是3.2%,后5%是18%多。后10%也有14%。市场mm在一天里,走了很多路的哈。
最大值,居然是43%,这是07年6月5日创下的记录。这意味着,通常人们所说的波段呀,长线呀这些目标,在“放大”了的市场mm的凌波微步中,就出现了。
如果再考虑到指数期货的杠杆,真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一年”啊。


工具箱
【 · 原创:乙木  2007-07-31 15:43 】
请发mm帮俺把附件箱里的两个附件帖上来哈。
谢谢哈。
工具箱
【 · 原创:toll  2007-07-31 16:27 】
谢谢分享!
工具箱
【 · 原创:湖舟  2007-07-31 16:37 】
很多交易频繁的人就是被机会多多搞晕了,成也机会败也机会。败多成少。
因为市场怎么波动大部分时间几近随机,长期来看能抓住机会避开风险近于神人。
工具箱
【 · 原创:昨夜西风  2007-07-31 16:59 】
关于这个,偶的理解象一位大厮说滴:
若时间拉得足够长,市场波动频率足够多,那么一位大厮和一位大猩猩的预测准确率各为50%
至于尺子的问题,看木总的统计,咱这MM的CUP蛮大滴哈,比那些金发MM的爽多了,所以偶还是喜欢咱滴MM
看样子木总对棋子的准备功夫做得海深啊,仰慕中!
工具箱
【 · 原创:昨夜西风  2007-07-31 16:59 】
关于这个,偶的理解象一位大厮说滴:
若时间拉得足够长,市场波动频率足够多,那么一位大厮和一位大猩猩的预测准确率各为50%
至于尺子的问题,看木总的统计,咱这MM的CUP蛮大滴哈,比那些金发MM的爽多了,所以偶还是喜欢咱滴MM
看样子木总对棋子的准备功夫做得海深啊,仰慕中!
工具箱
【 · 原创:昨夜西风  2007-07-31 16:59 】
关于这个,偶的理解象一位大厮说滴:
若时间拉得足够长,市场波动频率足够多,那么一位大厮和一位大猩猩的预测准确率各为50%
至于尺子的问题,看木总的统计,咱这MM的CUP蛮大滴哈,比那些金发MM的爽多了,所以偶还是喜欢咱滴MM
看样子木总对棋子的准备功夫做得海深啊,仰慕中!
工具箱
【 · 原创:尘浪  2007-07-31 17:21 】
木大师的尺子做好了?恭喜.
工具箱
【 · 原创:安森  2007-07-31 17:45 】
可操作的是哪个范围内的呢?
工具箱
【 · 原创:kitaroym  2007-07-31 18:28 】
呵呵,刚看到。恭喜。
窃以为5分钟级别和1分钟级别噪音太多,但也更敏锐。15分钟,30分钟基本上决定大级别的



工具箱
【 · 原创:阿里爸爸  2007-07-31 23:10 】
呵呵~不懂,老K的图真漂亮~
工具箱
【 · 原创:乙木  2007-08-01 10:50 】
各位好!
1、这个东西其实从2001年就开始做了。就是“测量趋势的尺子”,现在帖这个东西出来,有一点感谢闽发论坛的意思。不过让俺想不到的是,触发俺做这个东西的,居然是一个俺并不喜欢的网友。有一天,半成品叫俺看一张帖子,那个网友说:急拉缓跌,涨势不好。俺就跟半成品说:怎么叫急拉?怎么叫缓跌。
俺当时意识到,这是个需要定量的问题。然后想看看怎么解决,没想到,这个问题还真复杂。即趋势的定量研究。
2、做了很久了,其实也用这种方式去看市场看了很久。不过俺一直不喜欢做统计。有两个原因。一是“统”,有笼统之意,这并不利于俺们去观察市场的细节,就这个“市场mm的累积里程”来说吧,统计在一起的意义并不大。它通常是形成集串的,也就是,一段时间大的时候,就会大一些,小的时候,就会持续小一段时间。类似这样的市场“状态”其实很多。二是因为统计之后,会强化印象。现在想做一下,原因也在于,观察了很久了,有些东西,可以总结,让它强化了。
3、关于测量
一个东西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从测量开始的。俺当初刚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感叹:市场中人,大家都在谈趋势,那么,什么是趋势呢?就是查尔斯.道的那几个关于趋势的定义吗?那东西其实是不能用的。太笼统了。为啥这么多人这么长时间,不愿意做这“苦活累活”呢(指趋势的定量研究)。俺笨,就自己做吧。
一个东西成为科学的研究的对象,应该从测量开始。这样说,太直接,不生动了。俺举个例子。
心理学家们,在研究人类心理的定量。比如,“好色”。
俺猜哈,大致是这样的:街上找一些人来测量,看见美女,流口水的,可能排在前面,明目张胆看的,次之;偷偷看的,又次之,看的次数,再计量,等等。
嘿嘿。
4、这是测量和观察市场用的,它本身没有任何预测功能。这是跟老K做的东西的主要区别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