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形義學·前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9:36:01
《說文解字》形義學·前言

 

                          周 祖庠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和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古老文字一樣,最初都主要是用象形形體來表達語言的意義和聲音(隱性)。以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字都走上了用字母符號表示語言聲音的中級階段文字的道路;惟有漢字,卻走出了自己用象形符號既表義又表音的獨特道路,成為了一種高級階段的文字:它既可以用古老的象形形體來表義,又可以用古老的象形形體來表音——就像西方字母文字一樣,然後再通過語音表達意義。

現代漢字方塊形的符號,雖然已不是原來的象形形體、可以直接通過形體瞭解它所記錄或所要表達的意義;但由於它是由原來的象形形體逐漸演變過來的,因此,它繼承了原來象形形體以形表義的特點,成為了一種象徵表義的文字。如:看見現代長方形的“日”,就知道它所代表的是原來圓形的“日”,指的是太陽;看見現在方形的“山”,就知道它所代表的是過去尖形的“山”,記錄的就是山:看見現代長方形的“火”,就知道它所代表的是原來半圓形的“火”,表示的是火。要全面系統地瞭解這些知識,就需要學習古漢語文字學。

漢字進入大篆以後,逐漸改變了甲骨文以表音文字(假借字及形聲字)為主的特點,發展成為一種以既表音又表義文字(形聲字)為主(以《說文解字》小篆為據)的文字。這種狀況,兩千多年來一直延續到今天。漢字以形表義的純表義(象形、指事、會意)字,不到百分之七;以音表義的純表音(假借)字不到百分之三;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漢字,都是既表音又表義的文字。因此,從表義的角度說,漢字百分之九十七(除了假借字)都是在用自己的形體(或部分形體)表義的,雖然它們表義的程度並不完全相同:百分之七的字(象形、指事、會意)表示自己所記錄辭彙的全部意義;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字(形聲),除了極少數形旁表示整個形聲字的意義外,絕大多數形旁僅僅表示自己所記錄辭彙的類屬意義。因此,我們可以通過現代漢字形體學習與瞭解它們的古代形體,然後通過古代形體中的表義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漢字的意義;再通過古代形體中的表音部分瞭解漢字的讀音(即語音),最後再通過讀音全面掌握漢字的意義。

通過漢字的表義形體去具體地學習與瞭解漢字意義的漢字學分支就是漢字形義學;通過漢字的表音形體以瞭解漢字讀音和意義的漢字學分支就是漢字音義學。

通過分析漢字形體以探求漢字意義的專著,一千九百年前就有了,這就是著名的東漢文字學家、經學大師許慎的《說文解字》。兩千年來,《說文解字》對我們瞭解漢字結構及其本義,從而正確地閱讀以漢字為載體的古籍,傳承偉大的中華民族傳統經典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同時也成為了我們識別新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簡帛文等古文字不可逾越的津梁。自古以來,人們都把《說文解字》當成學習傳統經典文化的首選,因而有“讀書人靠兩本書(《說文解字》和《廣韻》)起家”的說法,即靠文字學與音韻學起家。這是因為識字是讀書的基礎,而古漢語古漢字又是和現代漢語、現代漢字有較大差別的語言文字。

現在,一個學習傳統典籍文化的國學熱正在我國逐漸興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掃清閱讀障礙,通過學習《說文解字》來瞭解古文字的人越來越多。但《說文解字》畢竟是兩千年前的著作,加之許慎說解的對象又主要是小篆,而小篆由於經過了李斯等人一番整齊劃一的工作,很多字形已失去了造字之初人們所賦予它的意義;再加上許慎沒有見過甲骨文,甚至於金文、簡帛文也很少見到;同時當時占統治地位的讖緯之學對許慎也不無影響,所以許慎對古文字的說解,時有謬誤。

一八九八年,甲骨文出土了,一百多年來,大量的金文、簡帛文文獻也出土了,這些豐富的古文字資料,為我們深入瞭解漢字提供了不少可靠的依據;同時,隨著敦煌、故宮《切韻》唐代增訂本的发現,南北朝重要音韻文字訓詁典籍《玉篇》原本殘卷及其日本唐時改編本《篆隸萬象名義》全本在日本的發現和回歸,由此引發的對一千四百年來音韻學學科體系的改革現在已基本完成,所以,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學習與研究《說文解字》和古漢字已經成為了可能,本系列叢書就是嘗試完成這一任務。

閱讀本書《<說文解字>形義學》應該具備一定的古文字學基礎知識,要作到這一點,讀者可以參閱拙《古漢語文字學初階》暨《古漢字形音義學》兩書,或者參閱其他學者的有關教材和著述。鑒於各家觀點以及表述方式不盡相同,在閱讀本書前讀者應注意筆者以下幾個觀點:

一、本系列叢書對漢字的構造方式持“五書”觀點,即象形、指事、會意、假借、形聲;既不贊成“六書”說,也不同意“四體二用”說。

二、構成漢字的部件分為偏旁和字綴兩種,它們的區別在於能否獨立成字。其中偏旁中不可再分析者、即分析後不成字者,稱字元,也就是獨體偏旁。

三、鑒於偏旁和字綴在文字中的表義作用不一定相應,特引入主件和襯件兩個概念,表示主要意義的部件是主件,表示次要意義的構件是襯件。偏旁、字綴和主件、襯件之間的關係是一種交叉關係:

 

偏旁                        主件

 

字綴                        襯件

 

例如:

 

果(果)字由“   ”形和“木”字構成,“   ”形(非字)表果實,為主件,但屬字綴;“木”字為襯件,但為偏旁(字)。合體象形字。

立(立)字由“大”字和“一”形組成,“大”為偏旁,屬主件,表人站立;“一”形(非一yi1字)為字綴,屬襯件,表地。合體象形字。

 

四、按許慎《說文解字·敘》:“比類合誼”的定義,會意字至少必需是由兩個偏旁構成,因此只由一個偏旁加字綴構成者,我們一律歸入合體象形或指事字。即便是認為一個字可能是由兩個偏旁構成的,但在其中一個偏旁尚未考證出來前,本書也暫不歸入會意字。

五、以上幾點,以及關於合體象形與指事字的區別,其具體情況讀者可參閱拙《古漢語文字學初階》、《古漢字形音義學》兩書。

六、本書為《說文解字》古文字學人門教材,並非《說文》新集注,故力求簡明易記,不作繁瑣引證。書中大量結論為前賢今人的研究成果,恕難一一注明,敬請讀者諒解。

鑒於筆者學識譾陋,書中個人之見,僅為學習一得,誠望專家讀者不吝批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