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围剿华为:有组织计划的全球化围剿袭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9 03:15:36

[导读]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全球化围剿正在袭向华为。

华为还是狮子吗?

对于这个问题,100个人有100种不同的诠释。我们想告诉你的是:昔日雄狮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困,而且很悲哀,华为的困境看起来与大多数企业并无太大不同:接班人选难定、海外扩张受阻。

但如果将华为放置在产业全球化冲突的语境下解读,华为的遭遇正是中国企业人治色彩浓厚,但现代化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速度的结果,也是中国产业经济正在遭遇全球第一轮围剿战役的见证。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围剿中国产业力量的阵营正在形成。

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比华为更能代表中国特色:民营企业、踩着改革开放的鼓点成长在深圳、从销售驱动逐渐过渡到技术驱动、开始重视研发、低调神秘、擅长“中国式打单”、与舆论刻意保持适当距离。当然还有手握大多数非核心专利、低价闯荡海外、精神领袖主导发展等特点,华为曾试图与竞争对手握手言和却被拒绝,之后对于合作处处显得谨小慎微。

海外市场有多重要?华为2009年财报显示,海外营收已占其总收入的75%。

惜败于“潜规则”

数年前,摩托罗拉和华为为了实现优势互补,双方曾共同创建了联合研发中心。但今年7月份,摩托罗拉突然在美国当地法院提起诉讼,指控华为窃取商业机密。摩托罗拉称,12名前雇员在2002年仍受雇于摩托罗拉时就建立了与其竞争的Lemko公司,并在此后五年间不断窃取其商业机密,其中一些机密,据称转让给了华为。

歃血为盟的朋友开始剑拔弩张。

对于指控,华为仅仅发表了一个外交辞令式的声明:“摩托罗拉的起诉是毫无道理并且完全没有法律依据的。”针对这些毫无根据的指控,华为将积极捍卫自己的名誉和权利,并且华为一方面尊重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利,另一方面同样会竭力维护自己辛苦建立的知识产权。

知情者将双方态度的骤变归咎于一次并购传言。有消息称,在此之前,华为曾试图并购摩托罗拉无线网络基础设备业务。根据业内的分析,摩托罗拉无线业务在北美市场的份额大约在20%左右,如果收购了这部分业务,华为就能够在北美市场站稳脚跟,但事与愿违,这部分业务最终被另外一家通信巨无霸——诺基亚西门子收归帐下。

这次被称为“打乱了华为阵脚”的并购,并不是因为诺基亚西门子向摩托罗拉支付了更多的现金,而是美国政府以影响国家安全为由,叫停了华为的收购。

业内专家认为,对于任何来自海外的并购都非常谨慎,这是美国政府的态度。但此番对于中国企业并购的态度,却让人难以理解。外国投资委员会进行的审议属于高度机密,而对于华为在美国的并购申请,该委员会也以保密为由,拒绝透露对该项目的审议过程。

根据海外媒体援引了解该审议过程人士所透露的信息,美国并购监管部门对于华为案例存在两派观点。

默许华为并购,但只是少数派的官员们表示,华为对接摩托罗拉业务将不会是麻烦事,因为华为已经用摩托罗拉品牌向美国客户销售了大约8亿美元的产品,此外,华为与摩托罗拉也曾有着长期业务合作关系。

横加干预并购的官员则提出,让华为接受苛刻的条件后才能够放行,即要求华为向美国电信监管部门交出自己的源代码,而这有望使美方得以洞察中国的通信网络。

即使这样还不够。“当时,多数国家安全机构的结论都是,即便美国政府得到了源代码,也不足以有效地监管华为的业务发展,而且很难制定足以确保安全的程序。”海外媒体这样表示。

这应该就是美国政府的态度,即使美国政府在这样的设备谈判中并没有正式的发言权,但其对华为的密切关注则是尽人皆知的。政府也是许多大型电信公司的大客户,这使其在企业的购买决策中极具影响力——必须要将中国公司置于彻底的监管之下,才能批准交易,这就是美国对于来自中国企业并购的态度。

华为的无奈人们有目共睹,甚至有媒体称“中国华为领教美国‘潜规则’”。

此次并购案以失败告终,但这并不是华为在北美的首次遇挫。早在2007年,华为曾携手贝恩资本欲收购3Com,但该交易终因美国政府担心华为获得美国国防部使用的反黑客技术而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阻止。最后,3Com被惠普成功收购。

华为也曾试图收购北电网络的一部分资产,但后者终被爱立信斩获,原因包括华为有被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等“污点”。

频繁受难

国际上对于华为的刁难不止于美国,在印度、英国和澳大利亚,华为也遭到频繁调查,致使其海外战略屡屡受挫。

此前,印度以影响国家安全为由,罕见地向当地电讯运营商发出禁令,要求不要进口中国制造的电讯设备。这是华为首次遭遇印度电信监管部门正式发出的市场准入禁令,也是继去年12月丧失印度20亿美元订单后的再次受挫。

作为中国最大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是最早开拓印度市场的。此番在耕耘多年、收获在即之时遭遇印度最严厉的市场准入禁令,华为很受伤。

印度此番似乎还是老调重谈。5月,印度电信部在致总理办公室信函中,明令禁止印度国内运营商进口中国的电信设备。印度电信运营商表示,出于对国家安全的担心,印度政府已经禁止他们采购中国设备,主要是因为印度情报单位害怕中国出口方在设备中内设“间谍软件”。

此一役,华为在印度大约3亿美元的订单被搁置。根据印度电信部规定,如果设备商的产品被监测出安全问题,那么他们将面临高额罚款,甚至被列入政府“黑名单”。据海外媒体报道,华为在8月份同意接受印度的新规定,即向印度政府提供其设备的源代码和工程设计以及其它条件。

目前,华为正在奋力寻找各种方式和可以借助的力量,以求印度“回心转意”,使印度市场重新成为自己重要的“产粮区”,但现实的情况是很难。

纵观近年来华为的海外扩张路线图,其扩张正不断受到各国的刁难。2005年,华为收购英国的马可尼无果而终;2008年,并购美国3com公司尝尽委屈;同年,澳大利亚也开始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