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日记》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5:37:53

九十一  

  人活着,真他妈的累!

人也是贱,没事过啥节嘛!平常喝喝酒,赌赌博,稀里糊涂活到死多好!

我本以为,过节这馊主意肯定当官的想出的,不过朱武这厮说,应是老百姓。

我就纳了闷了,老百姓过节又没人给送礼,没事折腾自己干啥。

这厮发表了一番长篇大论,说什么历朝历代的老百姓,不是在过日子,而是在熬日子,平时节衣缩食,饥一顿饱一顿,见天干活、交租、还债,天天累的喘不过气来,不停的奔波,从没有一天消停,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能停下来歇歇,女的扯身新衣裳,出去显摆显摆,互相夸两句,乐呵乐呵,男的割两斤猪肉,弄两壶小酒,聚在一起骂骂娘、、、只有那一刻,他们才是真正为自己而活

有了节,老百姓活着才有奔头,今年盼明年,明年盼后年,一年盼一年,直盼到临死那一刻,看着周围的世界,感慨一句,生活,真他妈扯淡!

九十二 

  今年的重阳节,恰逢山寨开创五周年,晁天王建议开庙会,普天同庆,宋大哥欣然同意。

这事由吴用操持,他是梁山大管家,大事小事插一杠子,母猪配种的屁事都管管。

这厮自诩诸葛亮再世,但临阵破敌那几招真没啥稀罕,官军来攻,他龟缩山中,让几个兄弟驾船在江中骂人祖宗,诱人下水,再趁人不注意从水底捅两刀、、、官军来了几次,干着急,刀砍不着,弓箭又射不到,骂又骂不过,气得半死

要是攻城拔寨,就派时迁溜进城里放火,里外夹攻,实在攻不破,就用绝招,忽悠宋大哥装病,他再跳出来说什么哥哥身体欠安,暂时班师回山来春再战之类的鸟话、、、

这厮虽然行军打仗不行,但办事靠谱,能让各方满意,这次庙会,宴席交给宋氏酒楼操办,伙什购置由晁盖妹妹夫负责,银两发放由公孙胜侄子经手、、、反正谁也不得罪,谁都说他会来事

九十三  

  九月初九,重阳节

今年庆典,要检阅三军将士,为方便检阅,建点将台一座,高八尺,方圆十余丈,上面香花灯烛,幢幡宝盖

晁天王身披银铠,外罩绯色花袍,容光焕发;宋大哥身披黄金锁子甲,腰悬碧玉七宝带,黑脸泛着油光;吴军师一身新布衣,素袍素带,一副书生模样

巳时,吉时已到

吴军师鹅毛扇一举,顿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晁天王矜持着,踏着鼓点,从左侧缓缓迈步,宋大哥微笑着,踩着锣声,从右侧拾阶而上

本来安排的是众头领都走左侧,但宋大哥宁死不走在晁大楞后面,吴军师只好把头领分成两批,从两侧同时登台

晁天王一边走一边向兄弟们招手,宋大哥一边走一边拍巴掌

晁天王招手很有特色,手臂在空中保持一个姿势,纹丝不动,手掌不停的抖,跟风中的旗似地

宋大哥拍手也很独特,左手摊开不动,右手拇指微蜷,四指伸出,轻轻的拍着左手掌心、、、

最近晁宋两头领内讧的流言满天飞,山寨人心惶惶,吴军师特意安排了一个情节,让两位头领在台上握个手说两句话,也好稳定军心!

两人很配合,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老远伸出双手,快速朝对方走去,四只手紧紧握在一起

晁盖低声说:你他娘的跟我后面走两步会死啊!

宋大哥说道:我日你大爷。

两人微笑,转身,面向台下的数万兄弟,携手举过头顶

众兄弟欢呼万岁!

九十四  

  山寨里最得意的,莫过于时迁了。

为方便指挥,点将台前特竖一木桩,高三余丈,需一人在上面向众人发号施令。

这可是件巨牛逼的事,你想想,全寨兄弟都仰着头,盯着你的一举一动,唯你马首是瞻,你说东他绝不敢西,你说南他绝不敢北、、、就连晁天王和宋大哥,都得听你指挥、、、

这是装逼的绝好机会,为这差事,吴用家门槛都被踏烂了,送银子的,拍马屁的,拉关系的、、、

你若问,为这一天的装逼,值得吗?

值!绝对值!

牛逼虽然只能装一时,却可以吹一世!

你看武松,打虎也仅用了半个时辰,这都吹了多少年了?喝醉了就一拍桌子:老子当年打虎的时候、、、、

还有鲁智深,见谁都痛说逃难史:当年洒家三拳打死郑关西、、、对,三拳、、、只用三拳、、、、

人活着的乐趣,不就是年轻时干两件牛逼的事,年老时天天给人吹牛逼吗?

吴用最终选了时迁,虽然论关系,论相貌,论银子多少,怎么都轮不到他,但人有项特殊本领:会爬杆。

你送银子再多,到时爬不上去,那不闹笑话?毕竟山寨庆典非同儿戏。

时迁以前猥猥琐琐,跟人说话时满脸堆笑,目光游移不定。今天,容光焕发,戴一顶遮阳帽,外披一大红袍,背着手,昂着头,东转转,西逛逛,见谁都板着脸,矜持的点点头,吩咐两句:一会注点意,看我手势,别误了大事、、、草!

这厮三下五除二爬到杆顶,坐上面,腰杆绷直,人模狗样,很是得瑟,前半生尽他妈的昂头看人了,今天,他终于可以低下头看别人,那心情,无法形容、、、

晁天王讲完话,下面鸣放礼炮。

放礼炮的是曹正,这家伙是个丧气鬼,好端端的事都能办砸了,谁也不让他插手。

曹正找到他师傅林冲,让给咂摸个差事,毕竟大家都在装逼时就他没逼可装是很痛苦的

林冲找到老朋友凌振,凌震虽然不乐意,却又摸不开林冲的情面,想了想,放礼炮跟打仗不一样,不用瞄准,随便往天上放就行,没啥风险,就答应了。

晁天王讲话完毕,该鸣放礼炮,时迁掏出炮旗,猛力一挥

曹正为能参加装逼庆典很是高兴,把炮身东挪挪西动动,摆到最佳位置,看到炮旗后,点火、、、

“轰”的一声巨响,众人大声喊好

  抬头看时,却不见了时迁,只见那顶遮阳帽孤零零的挂在木桩上、、、、

                                      九十五  

  时迁被一炮轰出足足有二三里地,脸先着地,蹭的血淋淋的,袖子也磨没了,大红袍撕成了布条、、、躺在地上半死不活、、、

吴用赶去问他还行不行,这厮摆谱,问了三四遍都不应,眯着眼,直哼哼、、、

吴用不耐烦了,说不行就换别人,这厮蹭的一下坐起来,肿成面包的嘴唇一张,咬牙挤出一个字:行。

这厮简单包扎了一下,呲牙咧嘴,手脚并用,勉强爬到上面,还不忘把帽子戴上!都这鸟样了还不忘装逼那!

放完礼炮,宋大哥上马检阅三军将士,

宋大哥骑匹千里嘶风马,戴顶如意紫金冠,左带一张弓,右悬一壶箭,雄赳赳,气昂昂,由南往北,依次从队伍前走过,一边走一边喊口号:兄弟们辛苦了。

兄弟们报以热烈回应:替天行道!

走到点将台前时,嘶风马内急,马粪一地

宋大哥涨红脸,晁天王笑的跟花似地。

宋大哥想挽回点颜面,即兴发表了一番讲话,慷慨激昂,唾沫横飞,兄弟们都被感动的热泪盈眶,人群中都有人开始啜泣,最后,宋大哥宣布:兄弟们,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表情悲壮,同时,右手握拳猛力一挥,撕拉一声,肩窝开了,露出白色内衣、、、

  宋大哥灰溜溜的结束了下面的检阅!

九十六  

  下面是队伍游行

最前面是晁天王塑像,金大坚在一侧扶着,刘唐等十几个兄弟抬着,很吃力,弓着腰,绷着脸,不停喘粗气

塑像由金大坚日夜赶制而成,纯金打造,高两米,据说耗费近两千金

塑像通体金黄,阳光一照,金光灿灿。

金大坚技法高超,把晁天王刻画的面容冷峻,犹如天神,不怒自威。

晁天王很是满意,咧着大嘴,不停的朝自己金像招手。

这时,一只乌鸦赶来凑热闹,落在晁天王的金头上,不停的啄

金大坚急了,上蹿下跳的撵,乌鸦诚心跟他过不去,他在左边撵,乌鸦跳右边,他跑右边,乌鸦又跳左边

塑像底座大,金大坚来回跑了几圈,累的气喘吁吁

乌鸦自顾自的,啄完眼睛啄耳朵,啄完耳朵啄鼻子、、、、

华荣一时技痒,他想,反正是金的,肯定射不坏,拈弓搭箭,一箭射去,弓箭穿透乌鸦脖子直刺金像眼睛

意外,发生了

只听哗啦一声,晁天王脑袋碎了半边,瓷的,里面空空如也

  金大坚愣了,刘唐等人也愣了,弓着腰走了两步,觉得再装下去没意思,挺起腰抬着塑像匆匆溜过去。

九十七  

  接下来,九九八十一位兄弟,一人举块牌子,拼成十二个鎏金大字:祝晁天王和宋大哥寿与天齐。

这鸟主意是乐和出的,读书人花花肠子就是多,拍马屁也与众不同,他原本计划的是放鸽子,让上百只鸽子在空中摆个“寿”字,可惜难度太大,只好放弃;后来又弄了只老虎,到时跑晁宋两头领前跪下磕头,本已经让武松训练的服服帖帖,后又考虑一下,难保老虎到时候翻脸不认人,把宋大哥咬一口也说不定,拍马屁把马拍死的先例也不是没有,思前想后,还是人最靠谱。

乐呵为了让这个马屁拍出最佳效果,让兄弟们把牌子抱胸前,等走到点将台前时,再突然举起来,给两位头领一个惊喜。

为达到整齐划一的程度,前后都排练了好几天,结果,举“天”字头上那一杠的石秀,走到点将台前时,为了躲嘶风马的马粪,往里靠了靠,牌子一举,“寿与犬齐”

晁天王不识字,拍着巴掌,连声叫好

  宋大哥气得直冷笑

九十八  

  晚上开庙会,放焰火,与民同乐。

与民同乐,当然得有老百姓。老百姓虽然平常没啥用处,踩过来扁过去,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但到时候喊万岁还真少不了他们

可是任乐和磨破嘴皮子,都没人愿意上山,给银子也不来,打死也不来,这也怪不得他们,平常兄弟们有事没事就去敲一竹杠,都给吓怕了,在家都大气不敢出,更甭说主动往狼窝里跳

这可咋办?别的山上兄弟可以替,这个不好替啊,自己给自己喊好,忒磕碜!

关键时刻,葛老爷子领着一大帮男男女女涌到聚义厅前,高呼万岁,晁天王和宋大哥喜笑颜开,忙走下来与民同乐。

晁天王腰扎翡翠白玉带,翡翠居中,晶莹剔透,白玉镶边,洁白无瑕,是无价之宝,据说是梁中书送给蔡太师的礼物,被他在黄泥岗给半路打劫了,每当重要场合就穿出来显摆。

宋大哥穿着件黄金锁子甲,当初蒋敬提拔为头领时送给他的,由一百零八块黄金甲串起来,宋大哥走到哪穿到哪

两人刚下来,大姑娘小媳妇你推我挤,哗的一下围了上去,比见了爹妈都亲

我就纳闷了,两人啥时候这么受欢迎?

  一会功夫,人流散去,晁天王和宋大哥孤零零的站在原地,晁天王双手提着裤子,腰带不知所踪,宋大哥的黄金锁子甲,只剩白色串线,风一吹,来回晃动、、、

九十九  

  梁山最近很兴旺,举着保境安民的大旗,四处征战,吞并了周边三州十二县。

那些官老爷,城破前,个个义正言辞,忠义凛然,当着全军将士的面,誓与城池共存亡;城破后,手持官印,趟过无数将士的尸体,匍匐前行,磕头如捣蒜。

也有拒不归顺的,清风县的张县令,力尽被俘,被捆到宋大哥面前,犹骂不绝口,开口闭口都是杀不绝的梁山贼寇,宋大哥本想凭三寸不烂之舌,说他归降,尚未开口,就被啐一脸唾沫、、、推出去咔嚓一刀了事,女儿妻子被兄弟们轮流糟蹋,其余老少十八口,一刀一个,无一幸免,家资全部充公。

寿张县的李县令,被擒后冥顽不化,发誓忠于朝廷,说什么决不把清白之躯玷污了。吴军师用计,到处宣扬他已归顺梁山,京师东路节度使把他全家老小问成死罪,打入死囚牢,他万念俱灰,嚎泣终日,目中流血,撞墙而死、、、

屈膝投降的,成了功臣,官复原职,一家老小照样作威作福;

舍生取义的,尸体挂在城墙,全家遭殃。

张县令还好,朝廷为他罢朝三日,收养其子嗣,史书上也会留下浓重一笔。

李县令哪?

  他忠于朝廷,却被朝廷所弃,他至死仍抱着宁肯朝廷负我我绝不负朝廷的决心,含恨而去,值得吗?、、、若梁山泊招安了,成了朝廷忠臣,那他哪?史书会怎么写?忠臣?还是贼寇?

到那时,庆功宴上,是否还会有人记得,曾有一个县令,为大宋朝尽忠而死?全家老小,却被朝廷所杀、、、、

  他的孤魂,仍游荡在野外,忠烈祠中,也无他一席之地,那些杀死他的人,转而成为国家臣子,受万人敬仰,而他,若有若无间,被人遗忘、、、

一零零   

  县令死了,位置腾出来了,兄弟们都很兴奋,别看平常一个个提起当官的来就恨得咬牙切齿,大骂当官的都是王八蛋,一旦有当王八蛋的机会,谁也不肯错过

何况这是美差,不用天天窝山上,可以到处逛逛景,溜溜马,打打秋风,反正天高皇帝远,谁也管不着,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高兴了,开堂断断案,不高兴了,蒙头睡他娘的!

兄弟们上蹿下跳,有跑晁天王面前表忠心的,有给宋大哥送重礼的,有去找吴军师攀亲的、、、

我也想当两天县令,过过瘾,毕竟我家祖上还没出过县令,也算是了了我那死鬼老爹的一桩心愿,就去找宋大哥

宋大哥听明来意后,断然拒绝,说我不是当官的料,我有些急,我虽然没文化,但也是在衙门混过的人,断案诉讼,多少懂点门道

宋大哥不急不躁,端起茶杯,呷口茶,问道:你会扯淡吗?

我摇摇头,这个不怎么会

宋大哥又问:你会吹牛逼吗?

我又摇摇头,这个也不太擅长

宋大哥再问:你会睁着眼说瞎话吗?

我摇摇头,这个真不会

  宋大哥大手一挥,把我给轰出来了,你丫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连当官最基本的都不会,还来凑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