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培科:可用“融资”机制让存款进入股市-苏培科-搜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4:05:30

苏培科:可用“融资”机制让存款进入股市

标签: 融资  银行存款  股市  跨境热钱  苏培科  2010-12-08 09:52

     

可用“融资”机制让存款进入股市

苏培科 /文

        最近,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说,“应该有序地将银行里的存款引导出来进入股市,来扩大股市规模”,引起市场热议。
       如何把银行存款有序引入股市?怎么来扩大股市规模?李稻葵没有细说,他只是希望让股市承担吸纳流动性的“池子”,避免让我国10万亿美元的货币存量以及各种跨境热钱汇聚成“堰塞湖”。

    当然,让银行存款通过合规渠道流入股市也未尝不可,况且在法律上也没障碍。现行的《证券法》已将旧法中的第133条——“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删掉了。另外,1999年8月20日和10月12日央行发布的《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也已经给银行资金通过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间接入市提供了一条通道,只是未将普通的居民存款引入股市。
        在长期执行“分业经营”金融监管框架下的西方成熟市场,商业银行大都通过发放  “经纪人贷款”等方式间接把信贷资金投入了股票市场。在我国,银监会明令禁止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股票买卖和不准企业用贷款炒股,以防范银行金融系统的风险,但是信贷资金入市却一直都存在。由于政策管理部门严格防范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因此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都是采取“间接”通道。比如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融入资金,用于自营炒股、打新股;证券公司等机构向银行申请股票质押贷款,将获得的资金投入股市;企业挪用银行贷款进入股市;个人巧立名目贷款用于炒股等。
        信贷资金如果通过巧立名目拐弯进入股市,不但会增加监管难度,也会增加银行系统的风险。对违规信贷资金入市严查、严禁是必要的,但同时应该开通合规、有序的“流入”通道,有堵有疏,改善目前商业银行依靠单一存贷利差盈利的格局,推动我国由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转型,实现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有效对接,实现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同发展。用合法合规的渠道来代替目前的“暗道”,让金融监管更加严密。
        银行存款进不进股市,不该由政策来诱导,也不该用负利率来强逼“存款搬家”,更不能用股市大扩容来化解流动性  “堰塞湖”。如果强迫没有风险防控意识的储户变成股民,无非中国股市多了一批追涨杀跌者和  “捐钱”者。目前的情形非常严峻,据央行最近公布的数据:10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769亿元,同比减少1128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减少高达7003亿元。对于如此大规模的居民存款减少,有调查称大部分都流入了股市,被动的“存款搬家”主要是为了应对负利率和通胀预期。而老百姓被动将巨额存款投入股市,会加剧市场波动风险,一轮暴跌足以让老百姓的财富大幅缩水。

    显然,给负利率的存款找一个合理、合规的出路迫在眉睫。但千万不能用“圈钱”的思维来“引导”存款进入股市。中国之所以储蓄率居高,老百姓除了用存款对冲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保体系不完善的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国投资渠道单一,基金公司缺乏信托责任,股市又大起大落,普通老百姓又缺乏理财知识,从而很多人宁愿在负利率和高通胀预期下依然选择储蓄,而不愿意去股市冒险,其实这也是迫不得已。若在这种情况下“霸王硬上弓”,加快股市扩容速度,盲目地引导、诱导、规劝缺乏投资能力的老百姓将存款投入股市,这不但会加剧市场的波动风险,对普通老百姓也是不负责任的。

    显然,让存款进入股市一定要遵循主动、自愿的原则。

    那么,如何让银行存款合规、有序地进入股市呢?我认为只有用融资融券中的“融资”方式,将存款引入股市比较妥当。商业银行可以专门开发一款“融资”存款  (便于监管和实现差异化储蓄),利率可以高于普通存款利率,这样融资者是在自愿借入的基础上杠杆买股,一旦投资失误则会被强行平仓。因此,股市风险是由融资者来承担的,而不是由储户和银行来承担,反而储户有可能在“借资”的过程中可以获得高于存款利率的利息收入,可以主动地对冲通胀和应对负利率侵蚀。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通过“融资”既可以拓展新的盈利模式,也可以解决目前融资融券业务清淡的局面。

    有数据显示,前几批试点券商到目前融资余额不足百亿,参与融券的投资者更少,杠杆机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用“融资”机制将银行存款引入股市,会大幅增加“融资”的规模,会给中国股市提供更多的增量资金,用资本市场高效的资源配置来促进中国经济结构快速转型。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CCTV证券资讯频道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