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07年度最温暖人心的历史读本《隐士大风流》历史沙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0 21:46:48

作者序:

 

 

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做隐士

 

 

 

 

当纳兰秋先生写完本书的最后一些篇章时,正处于家乡滦河边一座安静的小木屋里,这座简陋的小木屋距任何邻居都有几里之遥,这座小木屋是纳兰秋先生亲手所建,是纳兰秋先生写作、读书、思考的地方。毫无疑问,纳兰秋先生是没有资格称之为隐士的,但和古代所有的隐士一样,过着一种类似于隐居恬淡安静的生活。纳兰秋先生崇拜那些隐士们,在这座小木屋里,纳兰秋先生用了四个月零二十天的时间和古代的隐士们完成了一次激情四射的心灵上的对话。

 

 

也许是杞人忧天,但纳兰秋先生依然请求亲爱的读者朋友,在你看本书之前,请随着纳兰秋先生下面的文字,了解一下古代的隐士到底是咋回事。

 

 

什么叫隐士呢?是不是只要在某一座荒山野岭国不是人间烟火的独居生活就可以称之为隐士呢?当然不是。在古代并不是所有的人只要一隐就可以称之为隐士的,古代对隐士的定位有严格的要求,隐士,顾名思义,首先得是“士”。啥叫“士”?即有能力有文化有才学的人,同时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知名度,即声望。简单的说,即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并且具有较高的声望的人,才叫“隐士”。

 

 

另外,古代的很多士,都习过武功,出门都佩一把剑,比如我们的陶渊明先生,武功虽然没有乔峰先生的“降龙十八掌”那么厉害,但对付几个流氓匪盗还是绰绰有余的。

 

 

如此看来,古代的隐士是近乎完美的人了,不是吗?能文能武,有的有望。于是,一个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做官是读书人唯一出路的古代,既然有能力做官,他们,为什么还要选择做隐士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搞清楚古代隐士的两大类型。纳兰秋先生认为,古代隐士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天生的隐士,二是后天的隐士。

 

 

天生的隐士就是他们还在娘胎里时就已经注定将来要成为一个隐士,也就是说他们的性格与爱好决定了他们一定会选择这样一条道路,因为只有这样一条道路才适合他们,只有这样一条道路才会让他们感到人生的快乐与意义。他们在选择这条道路的时候完全是自发自愿的,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选择的时候心情也是愉悦的,没有痛苦没有矛盾心理。天生的隐士为什么选择隐居用一句时髦的广告语来说,那就是:我选择,我喜欢。即他们从灵魂深处真真切切的意识到自己是啥样的一个人,会走啥样的道路。这样的隐士他们一辈子不做官,只过自己的逍遥生活。

 

 

那么后天的隐士又是啥样的一个概念呢?后天的隐士,也就是说,他们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想做隐士,他们有满腔的热血,他们有满腔的抱负,可是当他们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剧烈的碰撞时,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抱负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下是实现不了,于是为了保全自己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他们不得不选择另外一条道路。这样的隐士在刚选择隐居这样一条道路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是痛苦的,就像蛇蜕皮一样是一种挣扎是一种阵痛,但挣扎、阵痛之后他们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自我,同时开始接受并享受自己选择的隐居生活。简单的说,后天的隐士在发现自己不适合做官的时候,才选择另外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即隐士。

 

 

无论是什么样的隐士,天生的隐士也好,后天的隐士也罢,一旦他们在选择了这条道路后,他们就不再后悔,他们将会承担这种选择所带给他们的所有一切,无论是快乐或者忧伤,他们将在这条道路上行走一辈子,直到死亡。

 

 

他们也许没有山珍海味,也许没有绫罗绸缎,但是他们有青山绿水,他们有粗茶淡饭,他们亲手参加劳作,在自己建造的小木屋里安然入睡,更多的时候他们寄情山水、读书、思考、写作,他们有一颗安然恬淡的心,他们过着心静知足的生活,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贫穷的人,也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最快乐,最幸福的人。他们敢想敢做,敢爱敢恨,他们活在真实里,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于是,古代隐士对当今社会一个最重要的启迪凸显出来:每个人都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每个人都必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李开复先生有一句名言:“做最好的自己。”一个人不管你拥有多么巨大的物质财富,拥有多么崇高的社会地位,但如果你始终是在别人的眼色下生活,那么你就是不快乐的,甚至是最痛苦的。

 

 

我们为什么会苦恼?我们为什么总感觉不到幸福?因为我们总是看着别人,忘掉自己。这山望着那山高,总认为别人的一切都好,希望得到别人所拥有的一切,于是心里暗暗下决心,总有一天要成为他那样。如果真的这样,这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成为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我们选择不了出生,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虽然没有轰轰烈烈、名垂青史,虽然没有千万财富,但至少可以淡泊明志,可以宁静致远,至少可以做自己,至少还有快乐。

 

 

另外,古代隐士对当今社会另外一个启迪作用是:每一个人都没有资格去嘲笑别人的生活方式。

 

 

在很多人看来,古代隐士是消极避世的,认为他们的生活也是缺少快乐的,那是因为这些人在看问题的时候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的,他们以自己的快乐作为别人的快乐,他是一个腰缠万贯的人,认为快乐在鲍鱼鱼翅上面,但是对于一个把物质生活降到最低把精神追求放到无限大的人来说,一碗小小的凉皮带给他的幸福感远远胜于鲍鱼鱼翅。

 

 

比如庄周先生。很多人都误解了庄周先生,甚至连司马迁先生都瞧不起他,不屑为他立传,只是把他与很多人放在一起,蜻蜓点水式的一笔带过。包括司马迁,很多人认为庄周先生的思想是消极避世的,因为他主张清静无为。但孤独二少先生要站出来为庄周先生说几句,这里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并不是碌碌无为,而是一边顺应天地万物,一边遵循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过符合自身特点的生活。一句话,庄周先生只不过在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罢了,这不但不是消极避世的,反而是一种对人生对生活的积极。如果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每个人都能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生活方式,这不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和谐与美满吗?这种和谐与美满难道不是积极的吗?

 

 

不仅仅是庄周先生,古代所有的隐士都一样,他们不是消极避世,他们是在积极的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你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当作一种享受,但对别人来说也许是一种折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性和生活方式,我们在享受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选择,切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世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既然这样,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别人和自己一样呢?我们又有什么资格看低甚至嘲笑别人的生活方式呢?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股隐士情结,但是迫于现实的压力,我们没有勇气像古代隐士那样抛弃现有的一切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心灵的隐士,做一个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无论处于多么卑微的境地,无论多么穷困,都可以像生活在皇宫里一样,开心而又知足。

 

 

 

 

《隐士大风流》 纳兰秋 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读者序:

 

 

                 人人都可以做一位心灵隐士

 

 

 

 

用了四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纳兰秋先生所著的《隐士大风流》,可惜所列的隐士名单少又之少,要不然我会一直读下去。故事非常精彩,非常有趣,很多隐士生活的细节确实鲜为人知,加上文字通俗,不乏时下流行的语言,夹杂作者的个人情感,时而让你捧腹大笑,时而让你感动拭泪。通过作者建立的时空隧道,让我回到神秘的古代,寻找崇拜、敬畏的隐士,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思想交流,感同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一些看法,还有从他们身上学到当代社会不能给予的东西,那就是敢于对抗世俗,敢于寻求自我人格,敢于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促使自我走出生活的纷纷扰扰,寻找心灵的自由。

 

 

泡一杯清茗,坐在舒适的转椅上,阅读纳兰秋先生刚完成的这本书。此时阳光明媚,依旧温暖,冬去春来,到处都是候鸟归来的满怀喜悦的讯息,小草悄悄地从地上钻出来,屋檐阴湿处也顿刻间长满了青苔,附近的燕窝也响亮着新生的希望,门框上高挂的常春藤安静地成长,延长生命的绿色,一眼望去,都是无边无尽的希望,满耳的欢唱。在这样的氛围中,阅读这本书是最好的时机,是调整身心的好时刻。

 

 

在阅读这本书过程中,相信你与我有同样的感受,这本书会激活你内心深处的尘封已久的梦想。那些脱离现实、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幻想,有梦是美好的,起码可以让你暂时忘却周围的困惑,不快、痛苦、郁闷等等影响你情绪的东西都被赶走,只留下属于你的宁静,这时候你应该知道这宁静是你心灵深处的潜在“隐士情结”。

 

 

以至于在你成长过程当中,步入社会遭遇种种变故,当你在某一个无人的角落,默默地幻想自己某晨坐上列车轻轻地离开家园,不带走一片云彩,踏上追寻心灵自由的旅程,一个完美世界,不为任何牵缠,过着棱罗笔下的瓦尔登湖般的田园生活。然而我们作为人类本身,每天始终面临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生存,倘若我们无法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那么,梦想、享受、追求……都无从谈起。

 

 

说到“古代隐士”,让我联想到一位北京朋友,八十后青年作家。在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等八十后作家大红大紫的年代,他显得另类,更多的是安静。大学毕业前后出版了他自己写的几本书,其文字功底为人称道然而,他选择了默默无闻,选择了孤寂写作,为着心中之梦,脚踏实地地去兑现他的誓言。

 

 

很少有人知道这位青年作家居住在北京的某楼某间安静地看书,安静地写作,安静地听音乐,安静地发呆,甚至一个人在高高的阳台上望着北京的天空,北京的大地,一切的一切尽收他的眼底,更多的是坦然。

 

 

偶尔拜访老同学,谈的最多都是文学之类的事情。我曾经打电话问他,为何不出去走走。他说他喜欢呆在家里,喜欢安静,没有人打扰,外面没什么事情是不会出去的,除了为填饱肚子下楼去附近的饭馆买饭吃。我没再多说什么,因为我知道这是他的选择,他的生活方式。很显然,他不知不觉隔离了尘嚣的世俗,保留了内心的一份宁静。凭他的才华,他的背景,其未来前景可想而知,但他却没有,只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一切都是为了心灵的自由。在物横欲流的当今社会,他的确成了一位城市森林深处的当代隐士。

 

 

虽然我们不可能像伯夷和叔齐、林和靖他们那样有隔绝尘世的勇气,虽然我们不能离开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的双亲,虽然我无法选择心中的理想居住地,虽然我们饱受世俗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折磨,有太多的虽然缩小了我们的选择范围,但我们至少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让一切事情顺其自然,让自己忘却生活中的烦恼,让自己拥有精神上的自由,做一位心灵的隐士。

 

 

最后一页翻过去,思索悠悠,我真想搬离我所住的城市,像令孤冲那样在清静的竹林中,建一间竹屋,泡一杯香茗,盘腿坐在竹席上吹一曲《笑傲江湖》。

 

 

人人都可以做一位心灵隐士,只要你愿意。

 

 

                                 一名普通读者:许鹏

 

 

《隐士大风流》 纳兰秋 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编者序:

 

 

每个人都必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捧读这部书稿的时候,怦然心动,深深为作者的立意而叹妙。

 

 

每个人心中都有隐士情结。试想,当我们被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逼得无路可退的时候,当我们面临种种诱惑而身心俱疲的时候,当我们左冲右突仍无法找到慰藉心灵的途径的时候,我们是否萌生了退隐的想法?我们是否憧憬那种闲云野鹤、恣意遨游的境界?

 

 

这就是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隐士情结。

 

 

本书叙述的主旨在于,通过古代隐士那些事儿,把中国所特有的隐士文化和隐士情结演绎出来。隐士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与世界其他文明的所谓隐者的思想内涵迥然有异。

 

 

西方文化的隐者归于自由主义范畴,略带民主政治的色彩,即坚持个人独立,坚持超然物外,坚持为自己的理想而放弃社会活动;印度的隐士,则完全出世,甚至出家,苦行,除了自己的信念,其他的一概不论,完全的纯粹的与世隔绝的状态。

 

 

而中国的隐士则不然。中国的隐士与社会现实和政治联系甚紧,往往身在江湖,心向魏阙,除了小部分天生隐居外,大多数都是人生蹭蹬,经历种种不平,遭遇无数碰壁,最后心如死灰,归隐山林;抑或是胸中丘壑万千,却无可施之处,天地虽广,却难觅英雄用武之地,沮丧之余,终老泉下;要不就是生逢末世,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空怀满腔抱负,却因群小当路而不得申张,痛苦绝望袭来,遂萌引退之意;还有一类,信奉老庄,崇尚精神的绝对自由,清高自视,出淤泥而不染,像是遗世而独立的一丛幽兰,身处空谷,怡然自得,偶有恶风吹来,则和光同尘,明哲保身,以全其志。

 

 

由上看来,隐士者,天生的固少,而后天的居多。政治黑暗和人生失意乃是归隐者的外部根源。而内部根源则是儒家、道家两种中华文明的主导思想中,都包含了归隐的思想,无论是孔子门生,还是老庄弟子,都能从自家的经典中找到归隐的理论支持。

 

 

孔子曾说,如果他的思想得不到认可和实行,他将乘竹筏,隐居海上;儒家还认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独善其身的最好方式莫过于隐居避世,远离纷扰。老庄主张清静无为,因应顺势,不做违背规律的事情,尤其是庄子的思想,更被认为是隐者所信奉的圭臬。很多人都认为隐士是道家的专利,即是因为老庄飘然物外、齐物逍遥的观念。

 

 

中国的隐士像一线风筝,精神和思想超然物外,飘摇于自由的空间,但根却系在深刻的社会现实当中。任何认为中国隐士远离现实的观点都是不足取的。

 

 

本书的另一个宏旨则在推销一种观念,宣扬一种生活方式。

 

 

一种观念,即生活要有自己的主张,要热爱自己的生活并坚持到底。这个观念从隐士的那些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书中所选取的隐士,虽然经历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点, 那就是对隐居生活充满的热爱,以自己的生活主张为荣,并愿意为自己的隐居生活贡献终生的精力和热情。我们也应该像隐士学习,虽然我们未必就去隐居。生活中大致有两类人,一类制定规则,另一类遵守规则,而我们则主张为自己制定规则,自己身体力行,使生活变得充满价值和快乐。要做生活的主人,而非傀儡。对于自己选定的道路,则要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就像隐士,没有动听的丝竹,没有众星捧月的虚荣,也没有执掌生杀的威严,但却有自己的独特的快乐,这种快乐别人体会不到,自己却愿意为此而舍弃许多。

 

 

一种生活方式,即心灵的生活方式,活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隐士能够容忍绝世的寂寞,就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把物质的欲求降到最低,把精神世界搞得有声有色,这样的人生才不虚度。现在最常见诸报端的一种生活方式是简单生活,说到本质,简单生活和隐士生活则大有异曲同工之妙,双方都主张将外界的诱惑摈弃,而过一种心灵上的纯粹的逍遥的无拘无束的生活。有时候,你抬头看一下天,会觉得天格外的蓝。是天格外的蓝吗?非也,天每时每刻都是碧蓝的,而我们的心灵则布满了阴霾,长满了野草,以至于我们迷失了,失去了人生的最具价值的方向。那是一件多么令人痛惜的事情。

 

 

1845年,28岁的梭罗撇开金钱和名誉的羁绊,来到瓦尔登湖,亲手在湖畔建起一个小木屋,并且自耕自食,过起了现代人的隐居生活。瓦尔登湖畔的生活,让梭罗远离了世俗的虚伪和险恶,找到了一种与自己性格、气质相吻合的生活方式,即精神层面上的孤独、严谨、节俭,求知和野趣。

 

 

同样是现代人,为什么不追寻梭罗的足迹呢?因为我们放不下,因为我们崇尚物质生活,而对心灵的生活不屑一顾。因此痛苦、沮丧、煎熬、折磨,时刻袭来,使我们无处躲藏,身心俱疲,优裕的物质生活下面是一张张冷漠、无情、贪婪、尔虞我诈的脸庞。悲夫!

 

 

读者倘能从本书中得到启示,转而寻求一种心灵上的生活,并热爱这种生活,坚持到底,作者的一片心血亦有所值。

 

 

                                                

 

 

                                                编者

 

 

 

 

《隐士大风流》 纳兰秋 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编者序:

 

 

每个人都必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捧读这部书稿的时候,怦然心动,深深为作者的立意而叹妙。

 

 

每个人心中都有隐士情结。试想,当我们被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逼得无路可退的时候,当我们面临种种诱惑而身心俱疲的时候,当我们左冲右突仍无法找到慰藉心灵的途径的时候,我们是否萌生了退隐的想法?我们是否憧憬那种闲云野鹤、恣意遨游的境界?

 

 

这就是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隐士情结。

 

 

本书叙述的主旨在于,通过古代隐士那些事儿,把中国所特有的隐士文化和隐士情结演绎出来。隐士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与世界其他文明的所谓隐者的思想内涵迥然有异。

 

 

西方文化的隐者归于自由主义范畴,略带民主政治的色彩,即坚持个人独立,坚持超然物外,坚持为自己的理想而放弃社会活动;印度的隐士,则完全出世,甚至出家,苦行,除了自己的信念,其他的一概不论,完全的纯粹的与世隔绝的状态。

 

 

而中国的隐士则不然。中国的隐士与社会现实和政治联系甚紧,往往身在江湖,心向魏阙,除了小部分天生隐居外,大多数都是人生蹭蹬,经历种种不平,遭遇无数碰壁,最后心如死灰,归隐山林;抑或是胸中丘壑万千,却无可施之处,天地虽广,却难觅英雄用武之地,沮丧之余,终老泉下;要不就是生逢末世,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空怀满腔抱负,却因群小当路而不得申张,痛苦绝望袭来,遂萌引退之意;还有一类,信奉老庄,崇尚精神的绝对自由,清高自视,出淤泥而不染,像是遗世而独立的一丛幽兰,身处空谷,怡然自得,偶有恶风吹来,则和光同尘,明哲保身,以全其志。

 

 

由上看来,隐士者,天生的固少,而后天的居多。政治黑暗和人生失意乃是归隐者的外部根源。而内部根源则是儒家、道家两种中华文明的主导思想中,都包含了归隐的思想,无论是孔子门生,还是老庄弟子,都能从自家的经典中找到归隐的理论支持。

 

 

孔子曾说,如果他的思想得不到认可和实行,他将乘竹筏,隐居海上;儒家还认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独善其身的最好方式莫过于隐居避世,远离纷扰。老庄主张清静无为,因应顺势,不做违背规律的事情,尤其是庄子的思想,更被认为是隐者所信奉的圭臬。很多人都认为隐士是道家的专利,即是因为老庄飘然物外、齐物逍遥的观念。

 

 

中国的隐士像一线风筝,精神和思想超然物外,飘摇于自由的空间,但根却系在深刻的社会现实当中。任何认为中国隐士远离现实的观点都是不足取的。

 

 

本书的另一个宏旨则在推销一种观念,宣扬一种生活方式。

 

 

一种观念,即生活要有自己的主张,要热爱自己的生活并坚持到底。这个观念从隐士的那些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书中所选取的隐士,虽然经历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点, 那就是对隐居生活充满的热爱,以自己的生活主张为荣,并愿意为自己的隐居生活贡献终生的精力和热情。我们也应该像隐士学习,虽然我们未必就去隐居。生活中大致有两类人,一类制定规则,另一类遵守规则,而我们则主张为自己制定规则,自己身体力行,使生活变得充满价值和快乐。要做生活的主人,而非傀儡。对于自己选定的道路,则要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就像隐士,没有动听的丝竹,没有众星捧月的虚荣,也没有执掌生杀的威严,但却有自己的独特的快乐,这种快乐别人体会不到,自己却愿意为此而舍弃许多。

 

 

一种生活方式,即心灵的生活方式,活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隐士能够容忍绝世的寂寞,就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把物质的欲求降到最低,把精神世界搞得有声有色,这样的人生才不虚度。现在最常见诸报端的一种生活方式是简单生活,说到本质,简单生活和隐士生活则大有异曲同工之妙,双方都主张将外界的诱惑摈弃,而过一种心灵上的纯粹的逍遥的无拘无束的生活。有时候,你抬头看一下天,会觉得天格外的蓝。是天格外的蓝吗?非也,天每时每刻都是碧蓝的,而我们的心灵则布满了阴霾,长满了野草,以至于我们迷失了,失去了人生的最具价值的方向。那是一件多么令人痛惜的事情。

 

 

1845年,28岁的梭罗撇开金钱和名誉的羁绊,来到瓦尔登湖,亲手在湖畔建起一个小木屋,并且自耕自食,过起了现代人的隐居生活。瓦尔登湖畔的生活,让梭罗远离了世俗的虚伪和险恶,找到了一种与自己性格、气质相吻合的生活方式,即精神层面上的孤独、严谨、节俭,求知和野趣。

 

 

同样是现代人,为什么不追寻梭罗的足迹呢?因为我们放不下,因为我们崇尚物质生活,而对心灵的生活不屑一顾。因此痛苦、沮丧、煎熬、折磨,时刻袭来,使我们无处躲藏,身心俱疲,优裕的物质生活下面是一张张冷漠、无情、贪婪、尔虞我诈的脸庞。悲夫!

 

 

读者倘能从本书中得到启示,转而寻求一种心灵上的生活,并热爱这种生活,坚持到底,作者的一片心血亦有所值。

 

 

                                                

 

 

                                                编者

 

 

 

 

《隐士大风流》 纳兰秋 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读者序:

 

 

                 人人都可以做一位心灵隐士

 

 

 

 

用了四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纳兰秋先生所著的《隐士大风流》,可惜所列的隐士名单少又之少,要不然我会一直读下去。故事非常精彩,非常有趣,很多隐士生活的细节确实鲜为人知,加上文字通俗,不乏时下流行的语言,夹杂作者的个人情感,时而让你捧腹大笑,时而让你感动拭泪。通过作者建立的时空隧道,让我回到神秘的古代,寻找崇拜、敬畏的隐士,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思想交流,感同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一些看法,还有从他们身上学到当代社会不能给予的东西,那就是敢于对抗世俗,敢于寻求自我人格,敢于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促使自我走出生活的纷纷扰扰,寻找心灵的自由。

 

 

泡一杯清茗,坐在舒适的转椅上,阅读纳兰秋先生刚完成的这本书。此时阳光明媚,依旧温暖,冬去春来,到处都是候鸟归来的满怀喜悦的讯息,小草悄悄地从地上钻出来,屋檐阴湿处也顿刻间长满了青苔,附近的燕窝也响亮着新生的希望,门框上高挂的常春藤安静地成长,延长生命的绿色,一眼望去,都是无边无尽的希望,满耳的欢唱。在这样的氛围中,阅读这本书是最好的时机,是调整身心的好时刻。

 

 

在阅读这本书过程中,相信你与我有同样的感受,这本书会激活你内心深处的尘封已久的梦想。那些脱离现实、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幻想,有梦是美好的,起码可以让你暂时忘却周围的困惑,不快、痛苦、郁闷等等影响你情绪的东西都被赶走,只留下属于你的宁静,这时候你应该知道这宁静是你心灵深处的潜在“隐士情结”。

 

 

以至于在你成长过程当中,步入社会遭遇种种变故,当你在某一个无人的角落,默默地幻想自己某晨坐上列车轻轻地离开家园,不带走一片云彩,踏上追寻心灵自由的旅程,一个完美世界,不为任何牵缠,过着棱罗笔下的瓦尔登湖般的田园生活。然而我们作为人类本身,每天始终面临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生存,倘若我们无法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那么,梦想、享受、追求……都无从谈起。

 

 

说到“古代隐士”,让我联想到一位北京朋友,八十后青年作家。在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等八十后作家大红大紫的年代,他显得另类,更多的是安静。大学毕业前后出版了他自己写的几本书,其文字功底为人称道然而,他选择了默默无闻,选择了孤寂写作,为着心中之梦,脚踏实地地去兑现他的誓言。

 

 

很少有人知道这位青年作家居住在北京的某楼某间安静地看书,安静地写作,安静地听音乐,安静地发呆,甚至一个人在高高的阳台上望着北京的天空,北京的大地,一切的一切尽收他的眼底,更多的是坦然。

 

 

偶尔拜访老同学,谈的最多都是文学之类的事情。我曾经打电话问他,为何不出去走走。他说他喜欢呆在家里,喜欢安静,没有人打扰,外面没什么事情是不会出去的,除了为填饱肚子下楼去附近的饭馆买饭吃。我没再多说什么,因为我知道这是他的选择,他的生活方式。很显然,他不知不觉隔离了尘嚣的世俗,保留了内心的一份宁静。凭他的才华,他的背景,其未来前景可想而知,但他却没有,只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一切都是为了心灵的自由。在物横欲流的当今社会,他的确成了一位城市森林深处的当代隐士。

 

 

虽然我们不可能像伯夷和叔齐、林和靖他们那样有隔绝尘世的勇气,虽然我们不能离开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的双亲,虽然我无法选择心中的理想居住地,虽然我们饱受世俗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折磨,有太多的虽然缩小了我们的选择范围,但我们至少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让一切事情顺其自然,让自己忘却生活中的烦恼,让自己拥有精神上的自由,做一位心灵的隐士。

 

 

最后一页翻过去,思索悠悠,我真想搬离我所住的城市,像令孤冲那样在清静的竹林中,建一间竹屋,泡一杯香茗,盘腿坐在竹席上吹一曲《笑傲江湖》。

 

 

人人都可以做一位心灵隐士,只要你愿意。

 

 

                                 一名普通读者:许鹏

 

 

《隐士大风流》 纳兰秋 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编者序:

 

 

每个人都必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捧读这部书稿的时候,怦然心动,深深为作者的立意而叹妙。

 

 

每个人心中都有隐士情结。试想,当我们被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逼得无路可退的时候,当我们面临种种诱惑而身心俱疲的时候,当我们左冲右突仍无法找到慰藉心灵的途径的时候,我们是否萌生了退隐的想法?我们是否憧憬那种闲云野鹤、恣意遨游的境界?

 

 

这就是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隐士情结。

 

 

本书叙述的主旨在于,通过古代隐士那些事儿,把中国所特有的隐士文化和隐士情结演绎出来。隐士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与世界其他文明的所谓隐者的思想内涵迥然有异。

 

 

西方文化的隐者归于自由主义范畴,略带民主政治的色彩,即坚持个人独立,坚持超然物外,坚持为自己的理想而放弃社会活动;印度的隐士,则完全出世,甚至出家,苦行,除了自己的信念,其他的一概不论,完全的纯粹的与世隔绝的状态。

 

 

而中国的隐士则不然。中国的隐士与社会现实和政治联系甚紧,往往身在江湖,心向魏阙,除了小部分天生隐居外,大多数都是人生蹭蹬,经历种种不平,遭遇无数碰壁,最后心如死灰,归隐山林;抑或是胸中丘壑万千,却无可施之处,天地虽广,却难觅英雄用武之地,沮丧之余,终老泉下;要不就是生逢末世,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空怀满腔抱负,却因群小当路而不得申张,痛苦绝望袭来,遂萌引退之意;还有一类,信奉老庄,崇尚精神的绝对自由,清高自视,出淤泥而不染,像是遗世而独立的一丛幽兰,身处空谷,怡然自得,偶有恶风吹来,则和光同尘,明哲保身,以全其志。

 

 

由上看来,隐士者,天生的固少,而后天的居多。政治黑暗和人生失意乃是归隐者的外部根源。而内部根源则是儒家、道家两种中华文明的主导思想中,都包含了归隐的思想,无论是孔子门生,还是老庄弟子,都能从自家的经典中找到归隐的理论支持。

 

 

孔子曾说,如果他的思想得不到认可和实行,他将乘竹筏,隐居海上;儒家还认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独善其身的最好方式莫过于隐居避世,远离纷扰。老庄主张清静无为,因应顺势,不做违背规律的事情,尤其是庄子的思想,更被认为是隐者所信奉的圭臬。很多人都认为隐士是道家的专利,即是因为老庄飘然物外、齐物逍遥的观念。

 

 

中国的隐士像一线风筝,精神和思想超然物外,飘摇于自由的空间,但根却系在深刻的社会现实当中。任何认为中国隐士远离现实的观点都是不足取的。

 

 

本书的另一个宏旨则在推销一种观念,宣扬一种生活方式。

 

 

一种观念,即生活要有自己的主张,要热爱自己的生活并坚持到底。这个观念从隐士的那些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书中所选取的隐士,虽然经历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点, 那就是对隐居生活充满的热爱,以自己的生活主张为荣,并愿意为自己的隐居生活贡献终生的精力和热情。我们也应该像隐士学习,虽然我们未必就去隐居。生活中大致有两类人,一类制定规则,另一类遵守规则,而我们则主张为自己制定规则,自己身体力行,使生活变得充满价值和快乐。要做生活的主人,而非傀儡。对于自己选定的道路,则要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就像隐士,没有动听的丝竹,没有众星捧月的虚荣,也没有执掌生杀的威严,但却有自己的独特的快乐,这种快乐别人体会不到,自己却愿意为此而舍弃许多。

 

 

一种生活方式,即心灵的生活方式,活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隐士能够容忍绝世的寂寞,就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把物质的欲求降到最低,把精神世界搞得有声有色,这样的人生才不虚度。现在最常见诸报端的一种生活方式是简单生活,说到本质,简单生活和隐士生活则大有异曲同工之妙,双方都主张将外界的诱惑摈弃,而过一种心灵上的纯粹的逍遥的无拘无束的生活。有时候,你抬头看一下天,会觉得天格外的蓝。是天格外的蓝吗?非也,天每时每刻都是碧蓝的,而我们的心灵则布满了阴霾,长满了野草,以至于我们迷失了,失去了人生的最具价值的方向。那是一件多么令人痛惜的事情。

 

 

1845年,28岁的梭罗撇开金钱和名誉的羁绊,来到瓦尔登湖,亲手在湖畔建起一个小木屋,并且自耕自食,过起了现代人的隐居生活。瓦尔登湖畔的生活,让梭罗远离了世俗的虚伪和险恶,找到了一种与自己性格、气质相吻合的生活方式,即精神层面上的孤独、严谨、节俭,求知和野趣。

 

 

同样是现代人,为什么不追寻梭罗的足迹呢?因为我们放不下,因为我们崇尚物质生活,而对心灵的生活不屑一顾。因此痛苦、沮丧、煎熬、折磨,时刻袭来,使我们无处躲藏,身心俱疲,优裕的物质生活下面是一张张冷漠、无情、贪婪、尔虞我诈的脸庞。悲夫!

 

 

读者倘能从本书中得到启示,转而寻求一种心灵上的生活,并热爱这种生活,坚持到底,作者的一片心血亦有所值。

 

 

                                                

 

 

                                                编者

 

 

 

 

《隐士大风流》 纳兰秋 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编者序:

 

 

每个人都必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捧读这部书稿的时候,怦然心动,深深为作者的立意而叹妙。

 

 

每个人心中都有隐士情结。试想,当我们被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逼得无路可退的时候,当我们面临种种诱惑而身心俱疲的时候,当我们左冲右突仍无法找到慰藉心灵的途径的时候,我们是否萌生了退隐的想法?我们是否憧憬那种闲云野鹤、恣意遨游的境界?

 

 

这就是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隐士情结。

 

 

本书叙述的主旨在于,通过古代隐士那些事儿,把中国所特有的隐士文化和隐士情结演绎出来。隐士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与世界其他文明的所谓隐者的思想内涵迥然有异。

 

 

西方文化的隐者归于自由主义范畴,略带民主政治的色彩,即坚持个人独立,坚持超然物外,坚持为自己的理想而放弃社会活动;印度的隐士,则完全出世,甚至出家,苦行,除了自己的信念,其他的一概不论,完全的纯粹的与世隔绝的状态。

 

 

而中国的隐士则不然。中国的隐士与社会现实和政治联系甚紧,往往身在江湖,心向魏阙,除了小部分天生隐居外,大多数都是人生蹭蹬,经历种种不平,遭遇无数碰壁,最后心如死灰,归隐山林;抑或是胸中丘壑万千,却无可施之处,天地虽广,却难觅英雄用武之地,沮丧之余,终老泉下;要不就是生逢末世,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空怀满腔抱负,却因群小当路而不得申张,痛苦绝望袭来,遂萌引退之意;还有一类,信奉老庄,崇尚精神的绝对自由,清高自视,出淤泥而不染,像是遗世而独立的一丛幽兰,身处空谷,怡然自得,偶有恶风吹来,则和光同尘,明哲保身,以全其志。

 

 

由上看来,隐士者,天生的固少,而后天的居多。政治黑暗和人生失意乃是归隐者的外部根源。而内部根源则是儒家、道家两种中华文明的主导思想中,都包含了归隐的思想,无论是孔子门生,还是老庄弟子,都能从自家的经典中找到归隐的理论支持。

 

 

孔子曾说,如果他的思想得不到认可和实行,他将乘竹筏,隐居海上;儒家还认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独善其身的最好方式莫过于隐居避世,远离纷扰。老庄主张清静无为,因应顺势,不做违背规律的事情,尤其是庄子的思想,更被认为是隐者所信奉的圭臬。很多人都认为隐士是道家的专利,即是因为老庄飘然物外、齐物逍遥的观念。

 

 

中国的隐士像一线风筝,精神和思想超然物外,飘摇于自由的空间,但根却系在深刻的社会现实当中。任何认为中国隐士远离现实的观点都是不足取的。

 

 

本书的另一个宏旨则在推销一种观念,宣扬一种生活方式。

 

 

一种观念,即生活要有自己的主张,要热爱自己的生活并坚持到底。这个观念从隐士的那些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书中所选取的隐士,虽然经历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点, 那就是对隐居生活充满的热爱,以自己的生活主张为荣,并愿意为自己的隐居生活贡献终生的精力和热情。我们也应该像隐士学习,虽然我们未必就去隐居。生活中大致有两类人,一类制定规则,另一类遵守规则,而我们则主张为自己制定规则,自己身体力行,使生活变得充满价值和快乐。要做生活的主人,而非傀儡。对于自己选定的道路,则要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就像隐士,没有动听的丝竹,没有众星捧月的虚荣,也没有执掌生杀的威严,但却有自己的独特的快乐,这种快乐别人体会不到,自己却愿意为此而舍弃许多。

 

 

一种生活方式,即心灵的生活方式,活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隐士能够容忍绝世的寂寞,就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把物质的欲求降到最低,把精神世界搞得有声有色,这样的人生才不虚度。现在最常见诸报端的一种生活方式是简单生活,说到本质,简单生活和隐士生活则大有异曲同工之妙,双方都主张将外界的诱惑摈弃,而过一种心灵上的纯粹的逍遥的无拘无束的生活。有时候,你抬头看一下天,会觉得天格外的蓝。是天格外的蓝吗?非也,天每时每刻都是碧蓝的,而我们的心灵则布满了阴霾,长满了野草,以至于我们迷失了,失去了人生的最具价值的方向。那是一件多么令人痛惜的事情。

 

 

1845年,28岁的梭罗撇开金钱和名誉的羁绊,来到瓦尔登湖,亲手在湖畔建起一个小木屋,并且自耕自食,过起了现代人的隐居生活。瓦尔登湖畔的生活,让梭罗远离了世俗的虚伪和险恶,找到了一种与自己性格、气质相吻合的生活方式,即精神层面上的孤独、严谨、节俭,求知和野趣。

 

 

同样是现代人,为什么不追寻梭罗的足迹呢?因为我们放不下,因为我们崇尚物质生活,而对心灵的生活不屑一顾。因此痛苦、沮丧、煎熬、折磨,时刻袭来,使我们无处躲藏,身心俱疲,优裕的物质生活下面是一张张冷漠、无情、贪婪、尔虞我诈的脸庞。悲夫!

 

 

读者倘能从本书中得到启示,转而寻求一种心灵上的生活,并热爱这种生活,坚持到底,作者的一片心血亦有所值。

 

 

                                                

 

 

                                                编者

 

 

 

 

《隐士大风流》 纳兰秋 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推荐]2007年度最温暖人心的历史读本《隐士大风流》历史沙龙... [推荐]2007年度最温暖人心的历史读本《隐士大风流》隆重上市,详情请见帖子 - 历史沙龙... 震憾人心的历史(组图) [转帖]二战中最无耻的十个国家:苏联第一 日本第二 - 历史沙龙 - 【麻辣社区】 国民党五大猛将 - 历史沙龙 - 红网论坛 历史没有那么温暖 龙的原型是桑蚕 - 历史沙龙 - 红网论坛 正视历史:赫魯晓夫為中國人做的7件好事 - 历史沙龙 - 【麻辣社区】 [www.mala... 你绝对不能全部知道的历史真相 - 历史沙龙 - 【麻辣社区】 盛唐风流: 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的历史真相 盛唐风流: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的历史真相 大清帝国的改革开放,历史有时相似得让人心碎 历史的大流感 颠覆历史的七大历史大谜团 世界上10大最美丽的历史古城 - Qzone日志 世界上10大最美丽的历史古城 历史解密:诸葛亮借刀杀关羽 - 历史沙龙 - 【麻辣社区】 历史最美丽的女人 05年度传媒推荐最温暖的唱片a《男孩女孩 (三里屯音乐之酒吧歌手合辑)》2CD 320k/m... 05年度传媒推荐最温暖的唱片aaa《男孩女孩 (三里屯音乐之酒吧歌手合辑)》2CD 320k/m... 中国古代十大勇将 - 历史之最 温暖人心的毕业赠言 2010年最佳故事情节奖、年度最让人心酸故事奖、百姓评委会特别推荐 [转贴]看看康生住的宅子什么样(多图) - 历史沙龙 - 【麻辣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