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冒充“公检法”人员的固话诈骗卷土重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1:19:17
点击量:105 发布时间:2010-10-02 发布部门:指挥中心
文章摘要9月起,群众致电杭州市公安局总机(0571-87280114)举报、核实各类冒充“公检法”人员实施固话诈骗数量激增,平均每天约有百余起,内容有涉嫌刑事案件被法院传票、涉嫌洗钱或因个人信息泄露代办信用卡被恶意透支等理由要求对方配合公安部门调查等。据110接处警数据查询,9月1日至14日,全市范围受理涉及固话诈骗的电话报警数十起,环比呈上升趋势。上述说明近期我市冒充“公检法”人员的固话诈骗有增多趋势,望请我市群众务必引起重视,提高警惕,做好自身防范工作。
9月起,群众致电杭州市公安局总机(0571-87280114)举报、核实各类冒充“公检法”人员实施固话诈骗数量激增,平均每天约有百余起,内容有涉嫌刑事案件被法院传票、涉嫌洗钱或因个人信息泄露代办信用卡被恶意透支等理由要求对方配合公安部门调查等。据110接处警数据查询,9月1日至14日,全市范围受理涉及固话诈骗的电话报警数十起,环比呈上升趋势。上述说明近期我市冒充“公检法”人员的固话诈骗有增多趋势,望请我市群众务必引起重视,提高警惕,做好自身防范工作。
一、近期案例
案例一: 9月3日上午,事主周某在余杭区一公司办公室内接到语音电话,称其在深圳的固定电话已欠费,并转接到自称是深圳市检察院的电话,对方让事主将身份证号码报给其进行核实,同时事主将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对方,后对方拨打事主手机(显示号码为075525868600),称事主的身份证号码被犯罪团伙利用,让事主到中国银行开通网上银行,后事主在余杭镇中国银行内新办了一张银行卡开通了网上银行并将自己卡内所有钱存入新银行卡内,事主按其指示做后挂断电话,十分钟后,事主手机收到中国银行的一条短信称事主新办的中国银行卡被支出68862元现金,方知被骗。
案例二: 8月22日中午,事主郑某家中固定电话接到一自称是电信局工作人员的电话(显示号码为02227319000),称其家中固定电话已欠费,并帮其联系了天津市公安局一名自称检察官的男子,该男子称其的身份资料已被犯罪团伙掌握冒用,为确保其资金的安全,需将所有资金转入对方指定的账户内,并告知其操作的方法。后事主于当日中午到河坊街15号工商银行新宫桥支行将12112.12元钱汇入对方指定的账号,后察觉被骗。
案例三: 8月17日上午,事主杨某家中固定电话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事主欠费200多万元并将电话转接给一自称是南昌市公安局(显示号码为+07918892000)警官的一名男性,该男子称事主在南昌办理的一个电话欠费,事主称没有去过南昌,另一个自称姓王的男子接了电话,告知事主涉嫌犯罪要其将所有银行卡内的钱转到他们指定的账户,再让一名自称姓汪的女子问询事主情况,后该女子就让事主分别到家附近的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将116450元钱汇入对方指定账号,事主回家后打电话到南昌市公安局进行核实,才察觉被骗。
二、作案手段特点分析
1、迷惑性大:犯罪分子往往冒充电信、银行、公安、检察及法院等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身份,利用受害人对政府机关的信任,又欠缺相关法律知识在听到自己涉及重大案件后产生恐慌心理实施犯罪,作案成功率较高。
2、隐蔽性强:此类案件案犯通过改号软件拨打受害人固定电话或发送短信,且所改号码一般为受害人当地的“公检法”机关号码,故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即使事后被害人通过114查询电话号码的方式进行核实,也较难发现其中“破绽”。同时,通过伪造或利用他人证件多头开户,并以甲地开户、乙地作案、丙地取款形式逃避打击。
3、团伙组织严密:此类诈骗犯罪多属有组织团伙,成员间分工明确,有组织策划、有技术保障、有冒充“公检法”人员进行说服指导、有专门办卡、取款等。同时团伙成员间大多采取单向联系,为破案打击带来较大难度。
4、涉案价值高:从今年1至8月受理的211起固话诈骗案件看,累积损失金额高达千万余元,这些财产往往是受害人多年积蓄,案件的发生,不但造成受害人巨额财产损失,社会影响恶劣,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人们群众的安全感。
三、防范。广大市民要多看报纸、多看新闻。公安机关会经常与报纸、电视等媒体协作,通报相关案情,详细介绍作案手段,多渠道进行防范宣传。广大市民要提高对此类诈骗行为的辨别能力,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特别是不要盲目迷信来电显示的各种号码,一旦对方提出汇款或转账要求时要特别警惕,以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