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远队史0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2:36:01

宏远队史02——一个字头的诞生

广东宏远 2010-09-09 20:12:54 阅读2586 评论6   字号: 订阅

从宏远到广东宏远——一个字头的诞生

    如果用人的姓名来比喻的话,“广东”为姓,“宏远”为名,两者并列才能组成“广东宏远”这个如今如雷贯耳,在国内篮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字。

    但在最初,这支由宏远集团老板出资成立的球队,却并无“广东”的姓氏,是不折不扣的“体制外”产物。而在“体制内”,和当时每个省、市、自治区篮球队一样,隶属于广东省体工大队的广东省篮球队,依然在风景优美,全封闭管理的广州二沙头体育训练基地,捧着铁饭碗,过着吃不饱、饿不死的平淡日子。

 50年代的广东男篮

 共和国成立后广东男篮首位奥运国手吕锦清

    当时的广东男篮全部由本省球员组成,成绩不好不坏,在国内大致排在第8-10名左右,打得好,升上甲级,打得不好,降入乙级,偶尔涌现一两名国家队、国青队球员,就是莫大的荣耀。在1995年,广东男篮和往年一样,前往四川内江,参加全国乙级联赛第二阶段的比赛,谁也不会预见到,这次在中国篮球史上默默无闻的乙级联赛,会见证一个字头的消失,和一个字头的诞生。

    新成立不久的宏远俱乐部男篮,在1994年成功主办了全国俱乐部杯赛,并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这让他们获得特许名额参加乙级联赛第二阶段比赛,并迅速成为赛会异军突起的黑马。宏远的迅速崛起让众多老牌球队感到了压力,因为这一年的乙级联赛与以往不同,取得前两名的球队,将获得95-96赛季CBA主客场制职业联赛——也就是后来被铭记为“CBA元年”的那个赛季CBA的参赛资格。

    最终宏远队、空军队、广东队、上海队闯入四强,并展开交叉淘汰捉对厮杀,宏远的半决赛对手正是广东队,“我们技不如人,败了下来。”当时还是广东队一名年轻球员的宋希对于当时的情形似乎历历在目。【注1】

    一场比赛改变了两队的命运,宏远夺得乙级联赛冠军,和空军队一起晋升CBA,而得到第三和CBA席位擦肩而过的广东队返回广州后,基于球队成绩不佳,上级拨款经费不足,体工队领导忍痛做出了解散男篮一队的决定,并主动和宏远集团洽谈合作,最终达成了:宏远男篮冠以“广东宏远”称号,代表广东省参加全运会等国内赛事;保留省青年队编制,由宏远俱乐部和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合作共建青年队的决定。

    十五年之后,仅以中国篮坛论,用怎样的溢美之辞献给这项合作决定都不为过,因为这项合作所奠定的“宏远模式”,时至今日,依然是全国输送篮球人才效率最高,俱乐部和体育局之间关系最和谐顺畅的篮球体制,其他省市学也学不来的篮球体制。但在当年,正值当打之年却遭遇球队解散命运的广东队球员们,作为改革的牺牲者,却没有什么欢呼体制万岁的心情,除了省队里最出色的三个球员被选入宏远队,其他球员都退役到体育部门安置的单位上班去了,“其实去上班还更好!”有球员回忆说,的确,在那个年代,要说打篮球能挣钱,挣大钱,谁信呢?

    欧阳贵景,身高2米,司职中锋,当时27岁,曾入选国家队;林耀森,身高1米86,司职后卫,当时28岁,曾入选国青队;宋希,身高1米92,司职后卫,当时18岁,曾入选国青队,当他们身穿“广东”球衣走进宏远阵营,走进星光熠熠的昔日国家队球星之间时,“广东”和“宏远”合二为一,“广东宏远”这个字头诞生了。

    三名“老广”加盟之后,同样也是在1995年,位列甲级,刚刚参加完主客场制全国八强赛的广州军区男篮撤销编制,八一男篮吸收了部分球员,却没看上主力后卫李群,李群转投宏远,这样加上原来的南下老将们,广东宏远凑齐了13名球员,除了欧阳贵景当时因为短期转会参加新加坡联赛之外,其余12条汉子开始在老教头王利发的执掌下开始备战CBA联赛的苦练。

    王利发,新中国第一代篮球国手,长期在北京军区男篮执教,选拔培养出李玉林、李楠等优秀国手,1999年被选为新中国篮球运动员50杰之一。这样一名桃李满天下的功勋教头,却在机关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中吃了暗亏,在晚年成了遭排挤的对象,老帅王利发南下执教广东宏远那年,已经是62岁的年纪,按照一般人的思维定式,老帅带老将,球队定然暮气沉沉,只见一团和气不见蓬勃朝气,可事实并非如此。

 

    “王导最大的特点,就是即使对老队员都一样严格要求,训练质量高、效果好!”球员这样回忆着当年的恩师,“他的训练非常有针对性,紧凑,而且会针对老队员的特点,讲究技术和配合,我们那时候平均年龄差不多30岁,如果不是这样讲求配合,内外结合的打法,根本没法跟年轻人跑。”

    虽然来自五湖四海,可宏远球员都是身经百战,多半具有国字号资历,在经验、意识上有着独到的优势,所以球队很快短短两三个月就形成了默契,信心十足地走上了中国首届职业联赛的赛场。

    当时国际篮联依然施行30秒进攻时限规则,再加上长期以来举国体制片面重视国家队集训,不够重视国内联赛和地方队建设,造成CBA球队与球队之间,球员与球员之间实力差距悬殊,少数顶尖国手可以说具有世界级水准,但多数地方队的攻防体系依然质量低下:慢悠悠地推进,慢悠悠地传球,稳稳当当地瞄篮,一次进攻结束后悠然自得地走回自家后场防守……如果和大洋彼岸的NBA比起来,或者和现在,2010年的CBA比赛比起来,简直如同在播放慢镜头,并不是他们故意慢,而是薄弱的基本技术让他们压根快不起来,一快就错误百出,球传到记录台上,运到对方手上。

    正是这种慢镜头式的比赛,给了宏远队这帮老油条发挥空间,既然你们这些年轻人也打慢球,我们这些老骨头也就不用气喘吁吁地拼命折返跑,以己之短攻敌之长了,走来走去打球,对这些老家伙来说还是绰绰有余的。以慢对慢之下,老家伙们细节技术的精湛,射篮的精准,尤其是比赛经验的丰富,局面的掌控,却是年轻人望尘莫及的。更何况,当时的CBA每场比赛打40分钟而不是48分钟,是一周两赛而不是一周三赛,整个赛季的常规赛也不过22场,老骨头们还“顶得住”。

    随着常规赛的深入,宏远这支在其他人眼中散发着铜臭味的雇佣军用一场又一场胜利嘲笑着中国篮球:优厚收入待遇嘲笑其他队一成不变的铁饭碗;重用老将嘲笑其他队以“新老交替”为由让尚有余勇的老将退役;流畅高效的进攻嘲笑其他队筛子一样的防守……22轮常规赛下来,这支“阿叔级”人马竟然排名高居第二,位居拥有多名现役国手的辽宁、国家队先发大前锋巩晓彬担纲的山东、单涛巴特尔双塔坐镇的北京之前,这,对于号称“世界八强”的中国篮球实在是一种讽刺。

    平心而论,平均年龄高达29岁的广东宏远“爆发户”式的崛起,十分不正常,违反球队建设客观规律。但的成功是因为其他队表现更糟糕,这揭穿了集举国之力供养的国家队辉煌战绩掩盖下,中国篮球整体水准的低下,也暴露出中国篮协只重视国家队,完全忽视国内比赛、地方队建设。

    不过,总决赛是另一种情形:八一拥有最豪华的全现役国手阵容,最严格的内部训练和最严明的纪律,这足以让他们在总体水准低下的中国篮坛纵横无敌,在现役国手面前,宏远老国手们终于甘拜下风了,连最高傲的李春江也不得不说:“事实证明我们还是最好的,尽管我们年纪是全联赛最大的。但最后还是输给了八一,那时候正是刘玉栋、李楠那帮小子活蹦乱跳的时候。我们年轻时在辽宁队,从来就没怕过八一。但是,毕竟年岁大了……”

    面对依然铁血但已步履蹒跚的关德友,面对跑不快跳不高只剩策应和中投的黄云龙,18岁的王治郅横空出世,虽然整个赛季,这名追风少年都已无以伦比的灵气和球感一次又一次征服球迷,但总决赛上的王治郅则以轻灵的脚步,柔和的跳投,不逊前锋的奔跑速度和像呼吸一般轻松的扣篮,以那么NBA,那么华丽炫目的方式,不单隔绝了宏远老将们倚老卖老的念头,并且再一次颠覆了中国球迷的想象力,95-96赛季CBA成就了少年英雄王治郅,也开启了中国球迷对于NBA,对于全新篮球领域的无限幻想。

 

链接:关德友

    征战CBA元年,宏远的战术是内外结合的阵地战,内线的核心自然是绰号“大关”的关德友,在上世纪80年代,大关是国内当仁不让的一流中锋,吉林男篮的当家球星,其江湖地位正如几年后的“虎王”孙军。强势的篮板球技术和良好的手感是大关的看家本领,早期的《篮球》杂志还专门撰文分析他的篮板球技术,而当年在长春,球迷衡量小队员会不会打球的标准只有一个:能不能把球传到吉林队头号球星大关手上,长春的一位老球迷就说:“当年吉林队一比赛,教练就交代把球给大关,谁要不给他传球,下场就挨一顿骂。”

    “我们这帮老家伙愣是让小年轻一点脾气都没有,就是打不过那时候的八一。”说起CBA元年的总决赛,关德友语气很平静,他如今是宏远男篮的领队,也是16年来唯一没有离开过球队的球队成员,走进宏远俱乐部会议室的大门,侧墙上挂着的都是广东宏远队进入CBA之后的全家福照片,关德友每次走进会议室都会先看看自己的照片:“想起以前,真是挺怀念。”

【注1】宋希现担任广东省体校男子篮球教练,曾率队获得亚洲青年运动会三人篮球赛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