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感恩”比“阿弥陀佛”多(南方周末 2008-7-1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1:42:11
慈济:“感恩”比“阿弥陀佛”多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苏永通 实习生 蔡木子 2008-07-17 09:26:24 来源:南方周末
一位台湾媒体记者说:“证严法师手里一分钱也没有,但她能在一天内筹到1亿。”作为华人世界最大的宗教慈善组织,台湾慈济在四川的行动受到政府和大陆宗教界的好评。慈济在救灾和重建中的专业能力,在人文精神建设上的“别有用心”,尤让内地佛教界人士感到佩服。“他们在这方面是我们佛教慈善界的榜样。”江西东林寺镜义法师说。
第一个进来,最后一个撤离
两个月了,第11团志工(也就是“志愿者”)已进驻,而第一团邱玉芬仍然驻守在灾区现场,这位普通的台湾慈济志工,本身是上海滩一位家财万贯的台湾女老板。
慈济宣称,每逢灾难发生,它总是“第一个抵达灾区,最后一个撤离灾区”。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汶川发生大地震,3时许,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齐晓飞就已经接到慈济的电话;第二天一早,通过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协调,慈济等台湾慈善团体获准进入大陆;第三天,慈济在大陆的志工先行进入四川;第四天,慈济第一赈灾团从台湾飞抵成都,第五天,在罗江县金山镇建立了首个由境外NGO负责的安置点。
虽为志愿者组织,慈济的效率却高得惊人,这得益于其高度的统一指挥和专业分工,以及明确的救援方案。
他们分为医疗关怀组、慈善访视组、香积组、工程组等,每个志工,连大老板也不例外,都自觉服从安排。比如,味全食品董事长魏应充,负责人员与物资的交通运筹事宜,生产“康师傅方便面”的顶新集团董事魏锦霓,亲自指挥志工炒菜。
赈灾团按不同阶段,采取接力方式。比如第一团重在提供医疗救助和食品,第二团则又带来丰富心理辅导经验的团员,再往后,重建和人文教育功能逐渐突出……
细节处理令人印象深刻。比如负责食物的香积组,提供热食。“与方便面、面包相比,热食能让他们感到温暖。”陈金发说。
发动灾民参与是慈济一贯的做法,灾民家的主妇们被动员起来,一起买菜做饭。“这可以让他们忘记难民的身份,恢复生活秩序。”
慈济的人文教育,在各个慈善机构中独树一帜。孩子们帮忙翻译四川方言,打扫卫生,或者随志工家访,还为候诊乡亲捶背、表演,学习尊老爱幼意义。
慈济已确认援建什邡市洛水中学、洛水镇中心幼儿园。在台湾“9·21”大地震中,也有上千学校倒塌,慈济认领重建的学校,全部达到120年的抗震标准,且成本仅为政府的一半。
证严法师的力量
慈济遍及在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慈善援助事务,都由居士们打理,证严法师和她身边的出家弟子们,从不亲自经手慈善基金,以保证慈济的公信力。
一位台湾媒体记者说:“证严法师手里一分钱也没有,但她能在一天内筹到1亿。”
这样的说法一点也不夸张。慈济为四川地震募款的目标是12亿元新台币,截至6月20日,慈济公布已经为四川灾区筹款逾8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8亿元),而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本月披露的数字是,两岸四地佛教界共募集善款3.8069亿人民币。
曾有民调显示,台湾30岁青年最欣赏人物,马英九和证严法师分列男女首位。
71岁的证严法师,25岁时自行削发为尼,1966年,她因碰见难产孕妇交不起保证金被逐出医院而发愿创办一所医院。
证严法师创办慈济的动因,还有这样的经历:三名天主教修女到她所在的普明寺传道,讨论天主的博爱与佛陀的慈悲,离去时,修女提出这样的问题:佛陀的慈悲普及一切生命,确实很伟大,虽然天主的博爱只是为全人类,但是,我们在社会上建教堂、盖医院、办养老院,而你们佛教有吗?
法师心情顿时沉重起来,她认为,佛教徒很谦虚,总是为善不欲人知,大都各做各的,其实潜藏的力量很大,只是没有组织,她决心把这些力量组织起来。
于是,她和四个弟子以及三十多位信徒,创办慈济功德会,从做一双婴儿鞋、回收一个瓶子等点点滴滴做起,到现在形成以慈善、医疗、教育及人文为四大志业、遍布全球五大洲的慈济慈善事业体系。今天,慈济在全球拥有超过四百万会员,分散在全球各个角落,慈善事业规模在华人世界超越任何一个宗教——慈济的志工甚至包括了天主教徒和基督徒。
汶川地震第二天,5月13日一早,蓝色的身影就遍布台北大街小巷。台北分会的慈瑢居士说,仅在台北市大安区,就出动了七百多志工。慈济从1997年起推行志工“社区化”编组方式,这使得它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触及社会的各个角落,并在“9·21地震”中显示其组织效率。灾民们仍然记得,第一眼见到的不是来自政府的救援队,而是慈济:他们送来第一碗热粥,第一床棉被。
外界一直很好奇慈济为何行动如此快速,有一次证严法师就用闽南语回答:“我们一直是在平时,而不是非常时(战争之意)!”
有动员上百万人的组织力量,慈济并不为当局看作一种威胁。相反,官员和政客纷纷以当慈济志工为荣,且不敢有过多作秀。离开“总统府”恢复平民身份的陈水扁,第一件事是去帮忙捡垃圾;而马英九在竞选期间,也曾在同一个地方回收宝特瓶。
不问政治不传教
慈济一直强调其行善的非宗教色彩。与慈济居士交流,他们更多的口头禅是“感恩”,而不是“阿弥陀佛”,这与证严法师倡导的慈济“感恩·尊重·爱”的理念有关。“我们是人间佛教,行经代替诵经。”邱玉芬说。
台湾《联合报》报道说,慈济的成功秘诀在于“二不政策”:不碰政治、不传教。不仅在内地,在台湾,四十二年来慈济保持不涉足政治的传统。
在慈济筹建的医院中,还特设天主教祈祷,以方便不同信仰的病人。慈济援助的地方还包括印尼、巴基斯坦等穆斯林国家,慈济也是极少数获得军政府批准进入救援的外国慈善组织。
从1991年为华东大水赈灾始,慈济17年的耕耘获得官方的支持。现在,慈济遍布内地二十多个省的学校、医院、水井,给他们无限的动力。今年初,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大陆分会获得批准注册,成为首家由非大陆居民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基金会,其“婆婆”由国家宗教事务局担任。
慈济在此次赈灾中受到“超台胞”待遇:国家领导人接见,地方政府协助,甚至四川省台办、宗教局的官员还把自己和亲戚的孩子送到慈济援助点当志工,以示支持。
不过此次入川最初并非一帆风顺。当地政府曾建议将物资援助转化为金钱援助,但慈济不放弃“亲手将赈灾物品交到灾民手里”的特色:无论物资发放或房屋建设,都亲力亲为。比如,建设简易教室的建筑商,都自己联系。
慈瑢居士说,“我们可以保证99%的钱都用在灾民身上。”就连志工的开销,也都自己埋单。
由于大陆的习惯,慈济刚硬的原则性也引起一些争议,比如它希望确立若干点独立支援,不希望其他组织介入。曾随访的一位记者说,“他们只是想自己划一块根据地”,他认为,在大灾面前,协调和配合政府更为重要。
慈济小心翼翼地避绕政治和宗教的敏感禁区,也谨慎面对媒体,维护其良好的形象。他们有自己的电视台和若干出版物,设立发言人“对口”回答问题。当记者问及慈济与政府良好互动之经验时,慈济表示这个问题“很敏感”,需要召集所有部门会商后,方能提供准确的答案。
http://www.infzm.com/content/14745
“师父,感谢共产党”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杨瑞春/文图 2008-07-17 09:23:45 来源:南方周末
“见不得血光”的佛门圣地四川省什邡市罗汉寺,禅床变成产床,六十多个孩子在这儿诞生。四川什邡罗汉寺建于唐代,是临济宗主庙,大地震发生之后,这里曾是三千多人的避难所。什邡市妇幼保健院的帐篷产房也搬到了这里。本报记者拍摄此片时,住持素全法师正带领僧人和志愿者,帮助种植木耳的农户把震塌的大棚重新扶起来。

南方周末:禅床都拿出去作产床来用,这些禅床还能重新使用吗?
素全法师:我们有啥子忌讳呢?见死不救就犯了第一忌讳,杀为第一戒,这是最大的忌讳,佛法不离世间法,禅床还不是木头做的?我对所有的人说:人生最快乐、最幸福的事就是奉献,出家人修行悟道,也就是要奉献自己。
南方周末:那么会不会把被你们救助的人感化成为佛教徒?
素全法师:我们这些出家人帮老百姓搭好帐篷后,老百姓都拉着我们的手说,师父,感谢共产党,感谢共产党。我觉得挺高兴的。其实他们感谢的也就是一种关怀,一种感念,无助时的一种依靠。
南方周末:一些志愿者告诉我,捐助的人很愿意把物资给你们来发放?
素全法师:我们作为社会力量,对当地灾民更了解一些,所以能比志愿者更快送到灾民手里。我们清楚哪些物资需要及时送出,哪些可以缓一缓,还有哪些地方特别需要。像搭帐篷这种事情,政府必须考虑公平,要每个人都配齐才能送达,才不会产生矛盾。而我们宗教界力量有限,只能解决最困难的地方,我们去的地方都是帮助老弱病残者,和地震中遇难者的家属,灾民们也能理解,因此我们出面就不容易产生矛盾。
http://www.infzm.com/content/14746
敢死队和尚释宏永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杨瑞春 实习生 蔡木子 2008-07-17 09:11:34 来源:南方周末
祷告的牧师,医护的修女,施粥的僧人……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中国五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教职人员、信众、志愿者在灾区的直接参与,突破常规的捐款捐物模式,呈现前所未有之景象。
为数不多的宗教慈善组织,开始发挥它们的功用;境外宗教组织入川救灾,也首开先河。
国家宗教局副局长齐晓飞第一时间亲赴灾区指导宗教界救灾工作。他对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称,不同的宗教在抗震救灾中展现了“和而不同”之爱,理解和尊重宗教界的赈灾义举,体现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宏永语录:我们有些法师台子上讲经讲得非常漂亮,但要他去做点实事,遇到危险就不想去了,这也是不行的。我们宗教人士要做的,一个为维护社会稳定、净化人心,二个多做点慈善,踏踏实实的事情。慈善事业一个受捐助的人能受益,二个也为国家分忧解难,这是我们宗教未来应该走的必经之路,要不然社会不认同你啊,你光念经就能读起书?就能发展经济?这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本报记者 杨瑞春 /文 图
宏永和一位以前熟识的老和尚聊天,问老和尚是不是也为灾区做点儿贡献?老和尚回答说,用你管么?国家会管。宏永火冒三丈:老和尚啊,我一直都很尊敬你,但我现在要骂你 “老混蛋”。
宏永和尚的心理测试
1981年,刘永全高中毕业,全国都在放《少林寺》,四川阿坝州若尔盖县城的电影院第一天连续放了7场,他一场不拉地从早晨看到晚上。第二天第三天他又去了,前前后后看了不下20遍。县武术队队员刘永全沉迷于和尚们的英勇故事,最后自信地得出结论:“李连杰真要打架可能打不过我。”
像很多青少年一样,那阵子他想去少林寺出家习武,但之后却让世俗生活一路推着向前走——上了大专,毕业后回到家乡阿坝做了乡政府文书,递过入党申请书,曾为中共预备党员,后来还承包了县上的一家企业。他有经营管理方面的才能,年纪轻轻便成了当时那个地方的“首富”,大家都开始叫他刘总。
但有一天刘总突然决定不干了,30岁,他还没成家,自称也无情感波折,有一天他连父母都没有告诉,便坐车从阿坝来到成都,走进了著名的寺庙文殊院,剃度出家了。他说他热爱佛教。因此,1993年,刘总变成了释宏永。
2008年,宏永和尚45岁,是四川三圣寺、龙门寺两座寺庙的住持,并号称是临济宗21世传人。寺庙都在四川彭州龙门山附近,三圣寺靠市区,龙门寺在回龙沟景区里面,属于龙门山镇。龙门山镇所在之地,在龙门山地质断裂带上,与汶川大地震震中映秀只隔一座山,直线距离20公里。“我们和映秀背靠背哦”。龙门山镇的村民都这么说。5月12日之后,这种亲密关系听起来就颇为不祥了。
5月12日上午,龙门山镇宝山村村委会副主任任斌,给龙门寺的宏永和尚打了个电话,请他帮忙送他去彭州办事。宝山村水电、旅游等产业发达,是个全国著名的亿元村,号称西南第一“华西村”,村办企业宝山集团全国闻名。这些年寺院建设任斌帮了宏永很多忙,和宏永因此成为好友。两人喜欢打嘴仗,任斌称之为“攻防演练”。当天公司车不够用,所以任斌索性把宏永和尚连车带人一起“征用”了。
下午一点多车往彭州赶,三菱越野车里坐了任斌和他的爱人,另有一位宝山集团公司的戴总。宏永爱开玩笑,在路上,他给大家出了一个心理测试题,测试的题目是:“如果发生了大灾难,比如世界末日或者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会怎样?”任斌说根本不可能,他爱人说飞碟会来救我们的。宏永和尚打趣他们夫妻:“飞碟?你们夫妻两个打架,一个碟子飞过来,一个碟子飞过去,那才是飞碟。”
地震后大家匆匆往回赶。“师父,你是不是知道要地震啊?当时为什么要做那个心理测试?”“天机不可泄露啊!我叫你们去悟,你们没有悟透,我有什么办法?”
http://www.infzm.com/content/1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