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常用excel函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6:50:34
1、ABS函数

  函数名称:ABS

  主要功能:求出相应数字的绝对值。

  使用格式:ABS(number)

  参数说明:number代表需要求绝对值的数值或引用的单元格。

  应用举例:如果在B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BS(A2),则在A2单元格中无论输入正数(如100)还是负数(如-100),B2中均显示出正数(如100)。



2、AND函数

  函数名称:AND

  主要功能:返回逻辑值:如果所有参数值均为逻辑“真(TRUE)”,则返回逻辑“真(TRUE)”,反之返回逻辑“假(FALSE)”。

  使用格式:AND(logical1,logical2, ...)

  参数说明:Logical1,Logical2,Logical3……:表示待测试的条件值或表达式,最多这30个。

  应用举例:在C5单元格输入公式:=AND(A5>=60,B5>=60),确认。如果C5中返回TRUE,说明A5和B5中的数值均大于等于60,如果返回FALSE,说明A5和B5中的数值至少有一个小于60。  特别提醒:如果指定的逻辑条件参数中包含非逻辑值时,则函数返回错误值“#VALUE!”或“#NAME”。 2.1、OR函数

  函数名称:OR

  主要功能:返回逻辑值,仅当所有参数值均为逻辑“假(FALSE)”时返回函数结果逻辑“假(FALSE)”,否则都返回逻辑“真(TRUE)”。

  使用格式:OR(logical1,logical2, ...)

  参数说明:Logical1,Logical2,Logical3……:表示待测试的条件值或表达式,最多这30个。

  应用举例:在C62单元格输入公式:=OR(A62>=60,B62>=60),确认。如果C62中返回TRUE,说明A62和B62中的数值至少有一个大于或等于60,如果返回FALSE,说明A62和B62中的数值都小于60。

  3、AVERAGE函数

  函数名称:AVERAGE

  主要功能:求出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

  使用格式:AVERAGE(number1,number2,……)

  参数说明:number1,number2,……:需要求平均值的数值或引用单元格(区域),参数不超过30个。  应用举例:在B8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VERAGE(B7:D7,F7:H7,7,8),确认后,即可求出B7至D7区域、F7至H7区域中的数值和7、8的平均值。
 4、COUNTIF函数

  函数名称:COUNTIF

  主要功能:统计某个单元格区域中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

  使用格式:COUNTIF(Range,Criteria)

  参数说明:Range代表要统计的单元格区域;Criteria表示指定的条件表达式。  

  应用举例:在C17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OUNTIF(B1:B13,">=80"),确认后,即可统计出B1至B13单元格区域中,数值大于等于80的单元格数目。  特别提醒:允许引用的单元格区域中有空白单元格出现。
5、DCOUNT函数

  函数名称:DCOUNT

  主要功能:返回数据库或列表的列中满足指定条件并且包含数字的单元格数目。

  使用格式:DCOUNT(database,field,criteria)

  参数说明:Database表示需要统计的单元格区域;Field表示函数所使用的数据列(在第一行必须要有标志项);Criteria包含条件的单元格区域。

  应用举例:如图1所示,在F4单元格中输入公式:=DCOUNT(A1:D11,"语文",F1:G2),确认后即可求出“语文”列中,成绩大于等于70,而小于80的数值单元格数目(相当于分数段人数)。


  特别提醒:如果将上述公式修改为:=DCOUNT(A1:D11,,F1:G2),也可以达到相同目的。
 6、IF函数

  函数名称:IF

  主要功能:根据对指定条件的逻辑判断的真假结果,返回相对应的内容。

  使用格式:=IF(Logical,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

  参数说明:Logical代表逻辑判断表达式;Value_if_true表示当判断条件为逻辑“真(TRUE)”时的显示内容,如果忽略返回“TRUE”;Value_if_false表示当判断条件为逻辑“假(FALSE)”时的显示内容,如果忽略返回“FALSE”。  应用举例:在C29单元格中输入公式:=IF(C26>=18,"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确信以后,如果C26单元格中的数值大于或等于18,则C29单元格显示“符合要求”字样,反之显示“不符合要求”字样。 7、SUM函数

  函数名称:SUM

  主要功能:计算所有参数数值的和。

  使用格式:SUM(Number1,Number2……)

  参数说明:Number1、Number2……代表需要计算的值,可以是具体的数值、引用的单元格(区域)、逻辑值等。  

  应用举例:如图7所示,在D64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D2:D63),确认后即可求出语文的总分。


  特别提醒:如果参数为数组或引用,只有其中的数字将被计算。数组或引用中的空白单元格、逻辑值、文本或错误值将被忽略;如果将上述公式修改为:=SUM(LARGE(D2:D63,{1,2,3,4,5})),则可以求出前5名成绩的和。
8、SUMIF函数

  函数名称:SUMIF

  主要功能:计算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区域内的数值和。

  使用格式: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

  参数说明:Range代表条件判断的单元格区域;Criteria为指定条件表达式;Sum_Range代表需要计算的数值所在的单元格区域。

  应用举例:如图7所示,在D64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IF(C2:C63,"男",D2:D63),确认后即可求出“男”生的语文成绩和。  特别提醒:如果把上述公式修改为:=SUMIF(C2:C63,"女",D2:D63),即可求出“女”生的语文成绩和;其中“男”和“女”由于是文本型的,需要放在英文状态下的双引号("男"、"女")中。 9、SUMSQ
解释:返回参数的平方和。
公式:=SUMSQ(number1,number2, ...)
1、求参数平方和:=SUMSQ(12,9)
值为225,可拆分成12^2+9^2
2、根据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求弦长:=POWER(SUMSQ(12,9),1/2)
说明:利用勾股定理,即直角三角形勾的平方加股的平方等于弦平方的原理,通过POWER对参数平方和开二次方得到直角三角形的弦长。
3、求区域内数值平方和:=SUMSQ(A1:A4)       求处理间平方和:=sumsq(a1:a12)/n-(sum(a1:a12))^2/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