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心态”蔓延:为何人人“喊弱、哭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2:57:41
当前,中国持续快速发展,国人的腰包越来越鼓了,腰板越来越硬了,可心灵却越来越“脆弱”了。
据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公司白领受访者达57.8%;知识分子 (主要为高校、科研、文化机构职员)受访者达55.4%;而网络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则高达七成。为何党政干部、公司白领等“精英阶层”都觉得自己“弱势”?这一普遍情绪的存在及其背后原因值得深入研究。
需要强调的是,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转型时期,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边缘与中心、弱势与强势、主流与边缘会不断发生着转化。但因制度壁垒、权利缺位等种种原因造成的不公平的边缘化、弱势化现象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弱势”缘何成了普遍心态
随着中国快速发展,国人的腰包越来越鼓了,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然而物质的丰富并没能带来心灵的富足,反而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自己成为了“弱势群体”,比如公司白领、记者、大学教授等,甚至不少官员也称自己是弱势群体。
一些外表光鲜的群体缘何不少人都有着相同的“弱势”感受?社会快速转型条件下,到底多少人存在“弱势”感受?程度如何?原因何在?
官场“弱势”群体画像
其实,官场“弱势”群体从某种意义上也可称之为官场边缘人。在社会转型期,“弱势”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转型人格,是现代生活转型和多元文化冲突的产物。
在笔者看来,官场“弱势”群体的特点大致有四:不满现状,又拘于现状;职务不小实权小,调动资源有限;有鸿鹄之志,却又常常目标散乱;被动边缘化与主动边缘化并存。
“弱势心态”蔓延:矫情还是憋屈
当今社会,很多人自认为是弱势群体,泛化的弱势群体看似有些矫情,但我们却能管中一窥,探究人群中真实的弱势心态,与其说是弱势群体在扩大,不如说是弱势心态在蔓延。
无奈的被剥夺感常因收入差距过大而导致,强烈的不公平心态因社会竞争中缺乏良性程序而引发,无助和愤怒皆因无处不在的权力寻租而激化……

资料图片
不同群体地位变迁的动力逻辑
弱势与强势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阶段性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只要你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潮流,不能顺应其历史趋势,就会被边缘化、弱势化
在市场化、全球化的过程中,在众多利益的选择中,政府无力保护所有社会成员使其利益免受损失,这样,就使某些社会成员进入弱势群体。
权利弱化下的安全感危机
在我们这个社会,权利弱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不但绝对弱势群体的权利在弱化,而且强势群体也在特定情境下变成了相对弱势群体,他们在特定领域变成强势群体的同时,也在其他领域经受着权利贫困之苦。差别在于,强势群体可以借助强化其特定领域的强势地位来弥补在其他领域的权利贫困状况,而绝对弱势群体在面对同样的状况时只能是无能为力。
尊重每个个人的权利,就是潜在地尊重我们自己的权利。反过来,伤害他人的权利,其结果是潜在地伤害我们自己的权利。因此,个人权利是一种平等、普遍的权利。要避免社会走向相互伤害,就必须在制度设计上体现对个体权利的普遍尊重和保护。
警惕“非竞争型的弱势化”
当然现实生活中没有人愿意成为“弱势群体”,但是,弱势群体边缘化的现象却比比皆是。凶猛通胀可以让我们感觉“弱势”,改革利益结构调整可以让我们备感边缘,现代化、市场化、城市化的推进可以让我们时刻担心被社会甩出……

弱势群体“春天里”的呐喊
这两位歌手在接受采访时就表达了强烈的愿望,他们对打工者一面付出汗水和劳动,一面却被歧视和侮辱的现象,“内心感到很刺痛”。要根本改变这个现实,除了增加收入、实现社会保障外,最终仍要落实在促进打工者自身的成长上,在制度、政策和公共生活中,提供适宜的文化空间,让打工者以及其他边缘群体自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提升起普遍的自尊、自立、自强意识。只有这时,真正的关心和尊重才会产生。
加强制度性扶助 防止“弱势群体”定型化凝固化
转型期剧烈的社会分层背景下,中央高度重视防止“弱势群体”制度化、定型化、凝固化,强调政策和制度层面的“边缘关怀”、“草根关怀”。防止弱势群体停留在发展的边缘,需要在全社会树立公平观,要有计划地采纳适宜中国国情的帮扶与发展方案,使得他们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他山这石
美国弱势群体如何迈向主流
美国往往被冠以自由、民主的国家,但美国历史上也长期存在因歧视和排斥而造成的庞大边缘群体。美国边缘群体虽然长期受到排斥甚至被驱赶,但他们通过各种路径和方式,逐渐迈向主流,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中国社会正经历巨大的转型期,不少边缘群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希望美国边缘群体迈向主流之路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