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俄罗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5:50:15
“双面”俄罗斯

■中国驻俄罗斯武官 杨旭光 2010-11-08 05:18:34 来源:解放军报    经过近8个小时的飞行,飞机降落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二号机场的跑道上,这是我第二次来到中国驻莫斯科大使馆武官处常驻。走下飞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俄罗斯的国徽:一块红色的盾牌,一只金色的双头鹰,一个头向左,一个头向右,雄视着东西两个方向。在俄罗斯特别是莫斯科,双头鹰的标识几乎随处可见。如果待久了,你会发现用这种奇特的图案作俄罗斯国徽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和国情就像“东张西望”的双头鹰,存在很多看似矛盾的“两面性”。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俄罗斯人特别是俄罗斯军人性格豪爽粗犷、大大咧咧,好像对许多事都漫不经心,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有一次我来到拱卫莫斯科的塔曼旅参观,这是一支在卫国战争中屡建战功的英雄部队。在连队宿舍的一个服务间里,墙上的几幅示意图引起了我的兴趣,其中一幅是教士兵如何擦皮鞋:先用鞋刷去灰,然后打上鞋油,再用擦鞋布打亮,最特别的是,图上还注明了擦鞋部位的先后顺序;旁边一幅教士兵如何修皮靴的示意图,也是图文并茂、一目了然。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表面上大大咧咧的俄军会细致到如此地步,这令我顿生感慨:一支注重细节的军队,才有可能是一支训练有素、令人尊重的军队。

    俄罗斯军人性格上漫不经心同时又专心致志的“矛盾”结合,同样可以从他们外松内紧的工作作风上看出来。在几次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和其他一些大型军事外交活动中,我有机会接触到俄军各军种和多个军区的官兵。“和平使命—2007”演习期间,在切巴尔库尔演习场导演部门前轮流站岗的俄军士兵来自不同的兵种。当时我注意到,有个空降兵上士站岗时军姿不严整,偶尔还偷偷抽根烟,让人觉得他的军事素养并不高。但几天后的实兵演练阶段,我在伞降集结的战斗群中又发现了这个上士。刚刚成功完成伞降任务的他显得英姿勃发,脸上挂着自信的微笑,与之前我看到站岗时的那个“他”判若两人。

    而在俄罗斯的日常生活中,更是能常常体会到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性格在俄罗斯民族血液里的奇异交织。漫步在俄罗斯大城市街头,发现最多的是两样东西,一样是彰显他们尚武善战精神的大大小小的战争胜利纪念碑,另一样则是表现他们深厚艺术底蕴的各种各样的文学艺术博物馆和剧院——这样一个勇猛剽悍的民族,却同样有着感性精致的一面。而两者之间最完美结合的例子,就是貌似“粗糙”的俄罗斯人却把芭蕾这种最为精巧的“脚尖艺术”演绎到极致,成为俄罗斯文化的象征,享誉全世界。

    造成俄罗斯民族这种与众不同的“双面”性格的原因其实有很多,不仅因为他们有着横跨欧亚大陆的幅员辽阔的疆域,而且还因为他们有着一部跌宕起伏、徘徊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历史。这种特有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决定了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经常会出现左右摇摆的不稳定性,造就了俄罗斯人的双重性格。

    不过,在努力恢复往昔“强大的俄罗斯”这一点上,俄罗斯人的信念却是高度统一的。在莫斯科工作的这些年,我亲眼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化,体会到了俄罗斯的发展。在我看来,眼下俄罗斯的经济实力是似弱实强。许多人都认为,俄罗斯经济这些年除了赚取“石油外汇”外没有什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又遭受沉重打击。但实际情况是,俄罗斯的工业基础仍然雄厚,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俄罗斯最近一个时期的经济增长开始于1999年,持续到2008年,保持了整整10年,年均增长速度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近80%,国民实际收入增长超过200%,人均月收入在500美元至3000美元的中产阶层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所以,在莫斯科街头,最新款的高档豪华车在如织的车流中大行其道,一幢幢高层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设计独特新颖的住宅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整个城市一派勃勃生机。

    俄罗斯目前正在着手推进落实经济现代化战略,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将超过5%。当前国际格局正处于大调整、大变动之中,中俄这两个快速发展的大国已相互构成最主要、最重要、最可靠的战略支撑,加强战略合作意义十分重大。作为中国武装力量驻俄罗斯的代表,我和我的同事们愿为加深两军互信、挖掘合作潜力、拓宽合作领域,不断丰富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内涵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左图:11月7日,二战时期苏联红军的坦克在莫斯科红场参加阅兵式,纪念1941年红场阅兵式举行69周年。

    1941年11月7日,苏联政府在纳粹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的严峻形势下,照例在红场举行盛大阅兵式,纪念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参加完阅兵式的部队从红场直接开赴前线,与逼近莫斯科的纳粹德国军队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