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离我们生活真的很近?-搜狐健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7:22:58
掉色毛巾含强致癌物
你能想象每天必用的毛巾80个批次只有16个合格,合格率仅两成吗?你能想象毛巾竟然能致癌吗?近日,质监部门就发现这样的害人“毒毛巾”[全文][我来说两句]
专家:直接染料属于强致癌物
记者从中国纺织工 业协会了解到,目前在我国用于纺织业的染料主要是活性染料、还原染料和直接染料。三种染料由于染色的原理不同,因此组成的成分也不相同,其中活性染料和还 原染料染出的毛巾颜色鲜艳,色牢度好,同时采用环保的成分,所以不会危害人体的健康,但染料价格较高,一般每公斤价格在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而直接染料价 格只有以上两种染料的1/10。但直接染料染出的成品色牢度差,更为严重的是直接染料大多含有芳香胺类物质,属于强致癌物。《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 范》严禁这些芳香胺类的染料用于毛巾染色。[全文][我来说两句]
相关新闻
·掉色毛巾藏致癌杀机 北京未进行专门抽查15:11
·掉色毛巾联苯胺超标可致癌 长春市场有售15:08
·致癌毛巾流窜到郑州 随机买7条 条条掉色15:06
·说法:有关部门对“致癌毛巾”岂能一检了之15:04
·河南商报:“有毒毛巾”拷问监管不合格率14:57
·毛巾卷入“致癌门”掉色廉价毛巾致癌启示14:55
·一条毛巾最多能用40天?应每月高温蒸煮14:53
·专家:掉色毛巾苯胺超标严重 可能会致癌14:40
·京床上用品堪忧 思来克枕套检出致癌染料08:43
·新安怡布朗博士奶瓶否认致癌 产品不召回15:06
更多


随着无烟厨房概念的盛行,多家庭将微波炉作为主要烹饪工具。微波炉使用不当会使人患皮肤癌、白内障甚至不育症。
微波炉煮食是否安全 先了解煮食原理
微波炉是如何将食物煮熟呢?顾名思义,微波炉是透过微波将食物加热。微波炉能发出2450兆赫的超短速电磁波,令食物内的水份子产生共鸣震动,将食物加热。
微波的电磁波属辐射线一种,不少人担心这些食物受幅射影响,人吃了会增加患癌机会。其实这是对微波煮食的误解。
幅射线可有热能、电波、X光、红外线、核放射线等多种,而微波属热能射线,将热能传送到食物身上,令食物产生加温反应,食物本质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虽 然微波能令人体受到伤害,造成灼伤,但仍不等同于感染幅射。所以用微波炉加热并不会令食物含有致癌物质。[我来说两句]
包装袋上有碳氟化合物 会随着加热而渗入
美国科学家葛伦·伊佛斯警告称,爆米花的成分标签上并没有列出碳氟化合物。过去曾任职爆米花包装袋涂料公司的伊佛斯,拿出19年前公司内部的备忘录,披露爆米花包装袋的涂料中含有碳氟化合物,该化合物会随着加热而渗进爆米花内。[全文][我来说两句]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则强调,爆米花包装袋涂料中的碳氟化合物含量在安全范围内。
但一家科技公司通过实验证明碳氟化合物确实会导致动物细胞病变,也可能让人类罹患癌症。有环保团体建议,可将爆米花放进牛皮纸袋,然后再用微波炉加热爆熟。[我来说两句]
微波炉烹饪的食物中是否有微波残留?
微波根本不会残留在食物里面。因为微波是一种超高频无线电波,它和收音、电视系统所用的无线电波性质基本相同,只是微波炉所用的频率比收音机和电视机要高,一但微波加热结束,磁控管便停止发射微波,食物中就不会有微波存在了。[全文][我来说两句]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微波炉无不是为忙碌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福音。速食便成了当今社会的新的饮食理念。有人认为用微波烹调食品会使食物中的营养价值减少60%~90%,包括矿物质和生化酶,维生素B、C和E以及抗脂肪胆物质,甚至连蛋白质的营养成分也减少了。[我来说两句]

浙江义乌黑心企业用废旧光盘做奶瓶。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接受采访时表示,除奶瓶外,太空杯、食用油塑料瓶、塑料酒桶等都有相似的“隐忧”。[我来说两句]

名词解释——硬脂酸铅溶于酸性饮料
专家分析:硬脂酸铅是白色细 微粉末,能溶于热酒精和酸性饮料,分解出铅离子。一般情况下硬脂酸铅很难溶于水,但在纯度低的情况下,可发生微溶,也就是说100克有那么0.1克溶进去 了,且随着温度的增高,溶解度越高,溶解进去的量会更大。虽不会有即时的危害,但铅在体内会沉积,对人体有长期影响。[全文]
调查发现:离不开桶装水 想喝又不敢喝
浓重颜色掩盖有害杂质 刺鼻太空杯可致癌
黑心企业用废旧光盘做奶瓶。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接受采访时表示,除奶瓶外,太空杯、塑料酒桶等都有相似的“隐忧”。部分企业违规使用劣质塑料、工业级原料制造食品容器,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全文][我来说两句]
记者暗访“劣质太空杯”专家质疑“致癌”说
记者调查——廉价太空杯气味刺鼻
昨天,记者走访回龙观附近的一家农贸市场和几家路边小店,发现不少只卖两三元到五元的太空杯,大部分没标注厂名或商标,包装粗劣,刻度模糊。拿起一闻,一股浓重的刺鼻味扑面而来。[全文][我来说两句]
专家揭秘——色重只为掩盖“毒料”
这种闻起来气味刺鼻的太空杯,多带有很重的颜色,就是为了掩盖再生塑料或工业级原料中的有害杂质。质量好的塑料是没有气味的,而且透明。[全文][我来说两句]
专家质疑——现行标准难查工业原料
卫生部于1990年颁布的《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卫生管理办法》明确禁止使用废弃塑料和工业原料制造塑料食品容器,此后又颁布卫生标准,对增塑剂的种类、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都有明确规定。[全文][我来说两句]
新闻背景——央视曝光“毒奶瓶”
5月28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浙江义乌生产的十几种假冒伪劣奶瓶。这些奶瓶酚含量严重超标,危害婴幼儿健康。[全文][我来说两句]

首先是媒体以“致癌保鲜膜流进中国超市”的说法引起了公众对PVC保鲜膜的关注,而后又有媒体不具名援引官方的权威说法,认定“合格的PVC保鲜膜是安全的”。[我来说两句]

据了解,目前日韩的LG、三菱、三荣三大保鲜膜品牌占国内市场近80%份额。
事件回顾:“保鲜膜”致癌
随着科研进步,专家再次指出PVC食品保鲜膜对人体有较大危害,这种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容易析出,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特别是干扰人体内分泌,引起妇女乳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男性生殖障碍甚至精神疾病等。我国市售的家用保鲜膜大多采用安全的聚乙烯(PE)和聚偏二氯乙烯(PVDC)材料生产。但一些超市生鲜产品如蔬菜、水果及熟食包装却大量采用PVC保鲜膜,这些产品80%以上来自日本和韩国。按照国家指定的标准(该标准1988年颁布)对产品进行检验。通过标准的则被认为是合格的,可以进入市场……[全文]
质疑——国家标准为何18年不变
回音——所用保鲜膜产品合格
进展——新的保鲜膜卫生标准正在制订中
影响——PVC销售受挫连累PE货源难求
评论——离开PVC保鲜膜多远安全
致癌保鲜膜流进超市 物美发现PVC保鲜膜
PVC保鲜膜被疑致癌后成为众矢之的,也引发了不少消费者对使用保鲜膜的担忧。昨天,中国包装技术学会有专家呼吁,在没有确凿的试验数据前,盲目恐慌没有必要。[我来说两句]
专家质疑:用保鲜膜到底会不会危害健康
超市中正在使用中的保鲜膜主要成分是什么?记者到部分超市购买了正在销售和用于包裹散装食品的两种保鲜膜,送交北京市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进行检测。报告表明,记者送检的7种来自超市的保鲜膜样品的主要成分均为PVC(聚氯乙烯)。[全文][我来说两句]
媒体关注:保鲜膜事件再敲食品安全警钟
保鲜膜事件是向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发出警示,说明作为食品安全监管首道关口的食品标准目前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出了一个食品安全事件,然后再去完善相关的标准,这样的食品标准管理模式显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全文][我来说两句]
卫生部专家:保鲜膜达到国家标准就无毒
按照现行食品包装材料国家标准生产的PVC保鲜膜是安全的,所谓的含毒问题主要来源于PVC即聚氯乙烯树脂中残留可能致癌的氯乙烯单体超过国家标准,或使用了禁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加工助剂。[全文][我来说两句]
如何看保鲜膜是否有毒
目前,生产食品保鲜膜的原料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聚乙烯(简称PE)、聚氯乙烯(PVC)和聚二氯乙烯(PVDC)。市面上所售的大多数保鲜膜使用的原料是聚乙烯,由于其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增塑剂,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全文][我来说两句]

芭比娃娃致癌、快餐盒致癌、方便面致癌、染发剂致癌、高露洁致癌、麦当劳炸薯条致癌……等等各种跟癌症相关的新闻层出不穷,癌症那么厉害,这个世界还能生活吗? [我来说两句]

“芭比娃娃”致癌

“快餐盒”致癌

油炸方便面致癌风波

“染发剂”致癌
德国《生态测试》杂志最近公布了对30种玩具的最新检测报告,结果在24种玩具中发现了有害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盐,这24种含邻苯二甲酸盐的玩具包括芭比娃娃和橡皮奶嘴等。>>>>更多
北京写字楼、旅游景区等场所,不少餐盒存在发软、渗漏、有异味等问题。调查这些劣质餐盒的生产过程,发现餐盒的原料竟是含多种有毒致癌成分的工业塑料垃圾及工业石蜡。>>>>更多
市面两种方便面,一是油炸的,一是非油炸的,除了制作工艺不同,表面上我们看不出来有什么区别,价钱也差不多,前不久围绕着方便面油炸还是非油炸,掀起了一场致癌风波。>>>>更多
韩女士有十几年的染发史,而且是定期染发。王昭医生透露,染发剂之所以会导致皮肤过敏、白血病等多种疾病,是因为染发剂中含有一种名叫“对苯二胺”的化学物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