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千万收入,媒体也该冷静下来做工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3 20:19:23
公务员千万收入,媒体也该冷静下来做工作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2010-12-3 8:20:50) 来源:四川在线-麻辣烫评论   这几日公务员的工资又被人们拿起来说事,而这个觑头的由来是《中国经济周刊》的一篇报道,文章称,每录取一名公务员,全社会付出成本超2.6万元。而公务员终身各项收入总和可超千万。随后《华商晨报》更是力挺当年写就《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作者再写一篇《我奋斗100年才敢和公务员坐在一起比收入》。

  读完这样的报道,身为公务员的我心里其实很是纠结。我的纠结一是自己的工资实难达到那篇文章说得那样大气磅礴,身边的公务员也都只能望其项背。二是这样的报道让公务员的形象在老百姓心目中更加的妖魔化,这种带有煽风点火式的文章其实质不是主张公平正义,而是标题党为了一己私利的炮制。这种媒体和民众互动的结果是躁动着的一种仇官心理。

  诚然,在这个国都,我相信有公务员终身各项收入总和可超千万大有人在。以一个公务员工作40年限计算,相当于平均每年25万元的收入,这对于北、上、广这样的城市来说可能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但对于普通基层公务员来说,只是望钱兴叹,而就笔者而言,月收两千,还是各项费用没扣的全额。不仅地区有差别,在级别上也有差别,就全国行政机关干部近650万人来说,有多半是从事基层行政工作,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在副省级以上机关的处级以上公务员的终身收入1000万元确实是能够达到的,而对于众多基层公务员来说,只有平均年入20万,拿50年工资才够得上千万,而这样近两万元的月收入是不是合法所得就值得各方关注了,更值得检察机关去调查调查。但这不是我们要讨论的议题。

  倒是有些媒体的有些个人有些时候真是叫人大跌眼镜。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以点带面的做法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技巧,倒是像《杂文选刊》评出的一句年度语录所言:“今天的报纸只不过是在昨天死去的鱼外面包上了一个新包装,那么多的新闻记者,今天你是天才,明天你就是蠢材,谁在乎?”被商业激素催熟的道义,往往反映着市场的繁荣,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记录。如果有兴趣的话再拿《华商晨报》记者的工资打个比方,他们招一个记者见习期的工资800元,而转正后的因工作量不等工资从两千到五、六千不等。而这能和北京媒体记者动辄上万的工资相比吗?说记者工资高,吃拿回扣,搞有偿新闻,难道这样一言以蔽之的总结记者是主持道义吗?

  多年以来,我曾反感过一个名记者的近乎娱乐化出名,这个人是白岩松,但是他多次对新闻的理性实践,不得不让我为之所动。在面对网易专访时,问及《中国周刊》收视率的问题时,他曾表态,收视率不重要,他更看重新闻栏目实际上有没有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会不会有一点微小的推动力。最重要的是,它改没改变应该改变的东西?这些是一个新闻人最该思考的。一个做新闻的人如果还会那么本位的天天想着“我中央电视台要如何如何超过别人”,并且直言,如果这样他做不到今天。

  也许,一个真正的新闻人真该像白岩松所说,坚持道义去做,不要本位主义掐掐算算。理性的说,公务员工资是不是太高不可能是一个标准答案,也许经过调查,某些部门、某些级别的公务员过高,做出客观的报道是使命所在。而在十二五规划建议稿中,中央明确了扩大内需的战略,在未来五年,提升低收入者工资水平,缩小收入差距成为客观需求,不难预言,部分公务员又将迎来一次加薪的机会,真希望媒体能沉下去,客观真实的记录这些政策的深层内涵和意义,为现实的决策提供更多的有利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