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 考 资 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16:33:02
  

二氧化碳分子模型

二氧化碳基本信息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
  44.01
  【密度】
  1.977g/L(相对密度1.53(以空气的平均密度(1.29g/L)为基准)
  【熔点(℃)】
  -56.6(5270帕)
  【沸点(℃)】
  -78.48(升华)
  【形状】
  无色,无味气体。
  【溶解情况】
  溶于水(体积比1:1),部分生成碳酸。为微溶于水,注意:不是易溶,可溶。
  【用途】
  气体二氧化碳用于制碱工业、制糖工业,并用于钢铸件的淬火和铅白的制造等。
  【制备或来源】
  可由碳在过量的空气中燃烧或使大理石(CaCO?)、石灰石、白云石煅烧或与酸作用而得。
  是石灰、发酵等工业的副产品。
  【结构式】
  O=C=O
  【分子式】
  CO?
  【其他】
  表示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结合而成。
  C原子以sp杂化轨道形成σ键。分子形状为直线形。非极性分子。
  在CO?分子中,碳原子采用sp杂化轨道与氧原子成键。 C原子的两个sp杂化轨道分别与一个O原子生成两个δ键。C原子上两个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与sp杂化轨道成直角,并且从侧面同氧原子的p轨道分别肩并肩地发生重叠,生成两个∏三中心四电子的离域键。因此,缩短了碳—氧原子间地距离,使CO?中碳氧键具有一定程度的叁键特征。决定分子形状的是sp杂化轨道,CO?为直线型分子。
  能被液化成液体二氧化碳,相对密度1.101(-37℃),沸点-78.5℃(升华)。
  液态二氧化碳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而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碳氧化物之一,是一种无机物,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碳酸饮料基本原理)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做关于呼吸作用的产物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试验都可以用到。
  二氧化碳在焊接领域应用广泛.
  如: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是目前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方法
  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1,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如人工降雨,也常在舞美中用于制造烟雾。

二氧化碳球棍模型


  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温下密度比空气略大,受热膨胀后则会聚集于上方.也常被用作灭火剂,但Mg燃烧时不能用CO?来灭火,因为:2Mg+CO?=2MgO+C(点燃)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温室中常用二氧化碳作肥料。
  空气中含有约0.03%二氧化碳,但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旨在遏止二氧化碳过量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已经生效,有望通过国际合作遏止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密度为1.977g/L,熔点-56.6℃(226.89千帕——5.2大气压),沸点-78.5℃(升华)。临界温度31.1℃。常温...
    

参 考 资 料



  

1mì dù;density

【密度的概念】

  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1、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密度。符号ρ。国际主单位为单位 为千克/米^3,常用单位还有 克/厘米^3。
  其数学表达式为ρ=m/V。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体积的主单位是立方米,于是取1立方米物质的质量作为物质的密度。对于非均匀物质则称为“平均密度”。
  2、密度的物理意义。用水举例,水的密度在4℃时为10^3千克/米^3或1克/立方厘米(1.0×10^3kg/m^3,)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0^3千克/米^3。
  标准状况下干燥空气的平均密度为0.001293×10^3千克/米^3。
  常见的非金属固体、金属、液体、气体的密度:(单位:千克/米^3)金:19.3×10^3 银:10.5×10^3 钢,铁:7.9×10^3
  铅:11.3×10^3 铜:8.9×10^3 铝:2.7×10^3 干松木:0.5×10^3 水银:13.6×10^3 硫酸:1.84×10^3 植物油0.9×10^3
  煤油,酒精0.8×10^3 汽油:0.71×10^3 二氧化碳:1.98 氧:1.43 空气:1.29 一氧化碳:1.25 氦:0.18 氢:0.09
  3. 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数,以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或g/cm^3(读作克每立方厘米)表示。主要用在换算数量与交货验收的计量和某些油品的质量控制,以及简单判断油品性能上。
  4.在印刷术语中,反射密度指一种表面的遮光能力;透射密度指一种过滤器的遮光能力。
  5.感光材料的密度是指其经曝光显影后,影像深浅的程度。如胶片,画面愈是透明的地方,密度愈小;反之,愈是不透明的地方,其密度愈大。
  密度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物质的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人们往往感觉密度大的物质“重”,密度小的物质“轻”一些,这里的“重”和“轻”实质上指的是密度的大小。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所含物质减少,所以质量减少。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同种物质的密度不变。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相同的 。
  密度的公式 :ρ=m/V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 V表示体积)
  正确理解密度公式时,要注意条件和每个物理量所表示的特殊含义。从数学的角度看有三种情况:
  (1) ρ一定,m和V 成正比;
  (2)m 一定时,ρ与 V 成反比 ;
  (3)V 一定时,ρ与 m 成正比。
  结合物理意义,三种情况只有(1)的说法正确,(2)(3) 都是错误的。因为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随体积和质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理解物理公式时,不可能脱离物理事实,不能单纯地从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中各量的关系
  5. 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 千克 / 米³。 正确读法为千克每立方米,符号kg/m³, 常用的单位是克/厘米³, 正确读法是克每立方厘米 , 符号为 g/cm³。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
  l g/cm3=1000kg/m³
  6. 水的密度值为 1000kg/m³
  它的物理意义是体积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00kg.
  7. 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

 

参 考 资 料

二氧化碳中毒

  二氧化碳(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重,在空气中含量仅为0.03%。生物呼吸、细菌发酵、有机物质燃烧均可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不同,其本身是无毒的。常见二氧化碳中毒原因:①无防护进入长期不通风的矿井、密闭的仓库、轮船船底、菜窖、阴沟、下水道等。②在密闭的、狭小的厨房、浴室使用煤气热水器。③在通风不良地方使用干冰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中毒原理

  (1)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以兴奋呼吸中枢,便呼吸加深加快。高浓度二氧化碳可以抑制和麻痹呼吸中枢。
  (2)由于二氧化碳的弥散能力比氧强25倍,故二氧化碳很容易从肺泡弥散到血液造成呼吸性酸中毒。
  临床上很少见单纯的二氧化碳中毒,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常伴随氧浓度降低。比如:地客中储存的蔬菜、水果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同时消耗了氧气。无防护措施进入地窖所发生之中毒,是高浓度二氧化碳和缺氧造成的。试验证明氧充足的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5%时对人尚无害;但是,氧浓度为17%以下的空气中含4%二氧化碳,即可使人中毒。缺氧可造成肺水肿、脑水肿、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缺氧性脑病等。
  低浓度时为生理性吸吸兴奋药。当空气中本品含量超过正常(0.03%)时,能使呼吸加深加快;如含量为1%时,能使正常人呼吸量增加25%;含量为3%时,使呼吸量增加2倍。但当含量为25%时,则可使呼吸中枢麻痹,并引起酸中毒, 故吸入浓度不宜超过10%(正常氧气含量下)。

临床表现

  (1)急件中毒突然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中,大多数人可在几秒钟内,因呼吸中枢麻痹,突然倒地死亡。部分人可先感头晕、心悸、迅速出现诸妄、惊厥、昏迷。如不及时脱离现场、抢救,容易发生危险,加迅速脱离险境,病人可立刻清醒。若拖延一段时间,病情继续加重,昏迷、紫绀、呕吐、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二便失禁、抽搐、四肢强直。查体可发现角膜反射和压眶反射消失、双恻病理征阳性等。可因高烧、休克、呼吸循环衰竭死亡,也可死于肝、肾功能衰竭。幸免者1一2个月、甚至数月才逐渐恢复,部分病人可留有后遗症(神经衰弱、症状性癫痛、震颤性麻痹及去大脑皮质状态等)。
  (2)慢性中毒长时间处于低浓度二氧化碳环境中,可引起头痛、头晕、心率、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


  (1)脱离现场迅速脱离现场,呼吸新鲜空气或吸氧气。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坚持人工呼吸、心脏按摩或开胸1:低氧健身
参 考 资 料 低氧健身 什么是低氧健身  低氧健身是用人工方法使健身房氧含量低于正常状态下的一种健身方式。 在低氧环境中人们为适应低氧低气压环境,心率加快,心脏排血量增多,血中携氧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