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正确看待和帮助孩子们的异性交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23:07:03
两性间明显的吸引力,在我们那个年代,多表现在初二,现在的孩子可能还要提早。很多心理学教育学文章也提到,初二是个敏感而危险的时段。记得初一时,似乎一点都没有意识到异性的吸引力,可是初二我就开始萌动不安。学校里幼稚的情书开始陆续被发现,老师当时说过,一些同学已经“蠢蠢欲动”。我认识的一些特别点的同学,禁不住情感冲动和诱惑,严重的有偷食了禁果,生下了孩子而退学的,次一点的则因享受情感缠绵,学业受到了影响,尽管不能简单地断言好坏对错,他们后来才会自己清楚其中滋味,可以肯定,这些情感萌动促使他们走了不同的道路。

    对待早恋,或者新说法“异性同学交往过密”,家长、学校则会如临大敌,因为太多例子表明,早恋的孩子如果失控了,孩子会承担非同一般的人生压力,他们的人生路可能会更加坎坷。

    家长和学校都清楚,心理未成熟的孩子们,承担生存压力的心理能力却不能和生理能力同步,他们的身体是发育了,可知识、技能、心态、意志力都还不足,承担生活责任的能力还微弱,还远远达不到现代社会生存所需要的能力程度。目前由于缺乏心理学支持,学校硬性打压的做法比较常见,健康疏导的方法则不多。

    要正确看待和帮助孩子们的异性交往。首先不能否认,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会不自觉地趋向异性,因为体内的荷尔蒙的分泌。这是人或者所有动物的生物本能,是正常的生命能量。激素分泌会导致性的生理紧张,促发更多的异性趋向行为。如何帮助孩子们渡过这个激素极速分泌时期,避免留下情感创伤,是一个古老而艰难的课题。

    父母的担心可以理解,他们需要社会帮助疏导掉孩子们的性压力。也许心理咨询可以尝试,设计一些隐含有性能量宣泄功能的团体心理活动;笔者也期望,性学专家或心理学专家对青少年的生理紧张应该作充分的专题研究,找到更适合青春男女的性能量宣泄渠道。

 

    每个人都有青春期,我们都曾有过幻想、冲动。可是我们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陷入再恋陷阱,没有父母约束的我们,也没有走到早恋的泥潭中。这是为什么呢?

    可以这样说,我自己的那些小狗之恋,无非就是正常的异性需求能量的投射,因为不是太强烈,所以不容易执着在哪个女孩子身上,因此我避免了早恋引起的麻烦和伤害。不被强烈吸引的原因,是内心的情感需求并不太强烈。

    尝试作个分析:真正陷入早恋的孩子们,多数存在更强烈的内心情感需求——内心存在着较大的“情感空洞”。这些空洞,也许是丧父或丧母带来的,或有一个糟糕的父亲或母亲,也许是家庭离异、气氛紧张,早年没有得到足够的情感关注——本能地需要外来的情感安慰来填补。空洞造成了强大的吸引力,会吸引那些也存在巨大情感空洞的人。所以,那些孩子,遭遇早恋风险的几率要大得多。

    我相信自己是父母平静的家庭氛围保护了我,使我内心的空洞不是那么的大而深,青春期冲动的力量没有得到强化。否则各种需求不足引起的强烈虚空感,也都会叠加、强化,形成青春期强烈的情感空洞填补欲望。

    联想到成人,一个童年时期内心有比较大空洞的孩子,一般都没有心理咨询帮助处理掉,发展到成人后,性格中很容易带有强烈的空洞填补倾向:成就欲望高,拼命抓取、占有,财富不能少,异性也要多。这种人很容易成功,因为他们的性格中很有冲动和力量,属于干事业、掌握权力的一类人,外在确实很出色很成功。但是他们却不一定很幸福满足,因为内心的空洞似乎总也填不满。他们对内心的空洞引起的行为冲动一般觉察不到,只知道自己必须不能停下来,拥有再多的财富也还是不够。

    如果要解释其中的心理原因,可以这样说,他们的空洞是三岁前早年因为父母的忽视引起的,只有父母的爱才能填补,成人的他们不能找父母要了,只能拼命拿别的东西来填补,但是却填补无效!毕竟这财富、权力都不是三岁前的他需要的爱!

    男女关系泛滥的人也属类似情形,他们内心的空洞很大,需要拼命填补,却谁也填补不了。他们无法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内心的空洞太大,无法在亲密关系中得到真正满意的填补。于是只好拼命更换性伴侣,以减轻潜意识里的不安和焦虑。他们都不知道这些行为的真正潜意识原因,都是童年需求不足造成的情感空洞惹的祸。

    所以,发现孩子早恋得很热烈的家长,暴跳之前,不妨先回忆孩子早年时,自己是如何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的。另外,哪里可以找到专业心理方法,填补处理孩子内心的空洞,这才是家长眼前最需要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