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断、枸杞子、莪术与生三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3:05:49

 

 

 

川断

川断,又名续断,中药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川续断的根,因能“续折接骨”而得名。秋季采挖,除去根头及须根,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发汗”至内部变绿色时,再烘干。《滇南本草》:“补肝,强筋骨,定经络,止经中(筋骨)酸痛,安胎,治妇人白带,生新血,破瘀血,落死胎,止咳嗽咳血,治赤白便浊。”

  中药名 续断[1][2]   别名 川断、龙豆、属折、接骨、南草、接骨草、鼓锤草、和尚头、川萝卜根、马蓟、黑老鸦头、小续断、山萝卜。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微温。归肝;肾经。[1][2]

功效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续折伤;止崩漏。用于腰背酸痛;肢节痿痹;跌扑创伤、损筋折骨、胎动漏红、血崩、遗精、带下、痈疽疮肿。酒续断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盐续断多用于腰膝酸软。[1][2]

用法用量

⑴     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鲜品适量,捣敷。[1]

用药禁忌

  1.《本草经集注》:地黄为之使。恶雷丸。   2.《得配本草》:初痢勿用,怒气郁者禁用。 

不良反应

  四川省卫生学院1982年9月21日发生一例服用续断发生过敏性红斑。患者双手背皮肤出现红色斑块,奇痒难受,且有灼热感觉,该患者曾两次服用续断均发生类似过敏症状。湖南省汝南梁中医院1987年9月发现1例过敏性皮炎,患者服用续断15g后1小时感觉全身瘙痒,皮肤发红,迅速出现小片状斑丘疹。[1]

来源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   

1.《雷公炮炙论》:凡使续断,勿用草茆根,缘真似续断,若误用服之,令人筋软。   

2. 陶弘景:按《桐君药录》云: 续断生蔓延,叶细,茎如荏大,根本黄白,有汁。七月八月采根,今皆用茎叶,节节断,皮黄皱,状如鸡脚者;又呼为桑上寄生,恐皆非真。时人又有接骨树,高丈余许,叶似蒴藋,皮主疗金疮,有此接骨名;疑或是。而广州又有一藤,名续断,一名诺藤,断其茎,器承其汁,饮之疗虚损绝伤,用沐头又长发,折枝插地即生,恐此又相类。李云是虎蓟,与此大乖,而虎蓟亦自疗血尔。   

3.《唐本草》:续断,所在山谷多有,叶似苎而茎方,根如大蓟,黄白色,陶注者非也。   

4.《本草图经》:续断,今陕西、河中、兴元府、舒、越、晋州亦有之。三月以后生苗,干四棱,似苎麻;叶亦类之,两两相对而生;四月开花,红白色,似益母花;根如大蓟,赤黄色。七月、八月采。谨按《范汪方》云,续断即是马蓟,与小蓟叶相似,但大于小蓟尔,叶似旁翁菜而小厚,两边有刺刺人,其花紫色,与今越州生者相类,而市之货看,亦有数种,少能辨其租良,医人用之,但以节节断、皮黄皱者为真。   

5.《纲目》:续断之说不一,桐君言是蔓生,叶似荏,李当之、范汪并言是虎蓟,日华子言是大蓟,一名山中蒡;苏恭、苏颂皆言叶似苎麻,根似大蓟。而《名医别录》复出大、小蓟条,颇难依据。但自汉以来,皆以大蓟为续断,相承久矣,究其实,则二苏所云似与桐君相符,当以为正,今人所用,以川中来,色赤而瘦,折之有烟尘起看为良焉。郑樵《通志》谓范汪所说者,乃南续断,不知何据,盖以别川续断耳。[1]

药材基源

  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 C. Y. Cheng et T .M. Ai.的干燥根。[1][2]  中药材-续断

产地溯源

  产于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枸杞子

功效与作用

枸杞  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

枸杞子的作用:

    1. 抗脂肪肝的作用     

    宁夏枸杞子的水浸液(20%,8毫升/天灌胃),对由四氯化碳毒害的小鼠,有轻度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促进肝细胞新生的作用。水提取物的抗脂肪肝的作用还表现在,防止四氯化碳引起的肝功能紊乱(以胆碱酯酶、转氨酶的活性作指标)。如给大鼠较长期(75天)口服枸杞水提取物或甜菜碱,可升高血及肝中的磷脂水平;受四氯化碳毒害后之大鼠,肝中磷脂、总胆甾醇含量减低,事先或同时给甜菜碱或枸杞水提取物则有所升高;同时对BSP、SGPT、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等试验均有改善作用。枸杞对脂质代谢或抗脂肪肝的作用,主要是由于其中所含的甜菜碱所引起,后者在体内起甲基供应体的作用。

    2.拟胆碱样作用

    枸杞的水提取物静脉注射,可引起兔血压降低,呼吸兴奋;阿托品或切断迷走神经可抑制此反应。它还能抑制离体兔心耳、兴奋离体肠管(在离体豚鼠小肠上,8毫克≌组胺1微克,其作用可被苯海拉明或阿托品所阻断)、收缩兔耳血管等。甜菜碱无此作用,对兔耳血管则为扩张作用。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提取物亦有轻度降压作用。故枸杞的上述作用为甜菜碱以外的成分所引起。

副作用  枸杞虽然具有很好的滋补和治疗作用,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服用的。由于它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吃

最适合吃枸杞的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而且,一定要长期坚持,每天吃一点,才能见效。   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服用的。由于它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吃 。

1.由于枸杞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或平日大量摄取肉类导致面泛红光的最好不要食用.

2.枸杞子可滋补肝肾,但肝肾不虚也就没有必要服.

3.它毕竟是药品,药品治疗疾病是靠其偏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药性。补阴药也为虚证而设,凡身体健康无虚证者,不宜应用,邪实而正气不虚者,不宜乱用补虚药,以防“闭门留寇”。

4.虚寒的人服用会有滑脱泄泻之弊,有内热未清慎用.

5.有的人枸杞子吃太多造成眼睛红红胀胀不舒服,视力模糊。 所以说,枸杞子不可常吃,是药三分毒。

莪术

  莪术(《医学入门》),又名:山姜黄、绿姜。 莪术药材

  [基原]本品为单子叶植物姜科 Zingiberaceae 蓬莪术 Curcuma phaeocaulis Val. ,或温郁金(又称温莪术) C.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 ,广西莪术(又称桂莪术) C. kwangsiensis S. lee et C. F. Liang 的干燥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茎卵圆形块状,侧面有圆柱状的横走分枝,根系细长,末端膨大成长卵形块状。叶片长圆状椭圆形或狭卵形,长13~24厘米,宽7~11厘米,叶脉中部具紫色晕;叶柄长约为叶片的1/3,下延成鞘,叶耳形小。圆柱状穗状花序,长约14厘米,具总梗,花密;苞片卵圆形,顶端苞片扩展,亮红色,腋内无花;花萼白色,具3钝齿;花冠裂片3,上面1片较大,顶端略成兜状,唇瓣圆形,淡黄色,先端3浅圆裂,中间裂瓣先端微缺。蒴果卵状三角形,光滑。种子长圆形。具假种皮。花期3~5月。

  野生于山间或村边林下草地。分布福建、广东、广西、浙江、台湾、云南、四川等地。

  莪术,别名蓝心姜、黑心姜、姜七。多年生草本,全株光滑无毛。叶椭圆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5~60cm,宽10~15cm,中部常有紫班;叶柄较叶片为长。花茎由根茎单独发出,常先叶而生;穗状花序长约15cm;苞片多数,下部的绿色,缨部的紫色;花萼白色,顶端3裂;花冠黄色,裂片3,不等大;侧生退化雄蕊小;唇瓣黄色,顶端微缺;药隔基部具叉开的矩。蒴果狼状三角形。花期3~5月。 莪术原值物形态

  生于山谷、溪旁及林边等的阴湿处。主产广西、四川。

  莪术原名蓬莪荗。始载《药性论》,马志谓:“蓬莪荗生西戎及广南诸州。叶似襄荷,子似干椹,荗在根下并生,一好一恶,恶者有毒”。苏颂谓:“根如生姜,而荗在根下,似鸡鸭卵,大小不常。九月采,削去粗皮,蒸熟暴干用”。据考证,《证类本草》有“端州蓬莪术”、“温州蓬莪术”二图,后者为今之温莪术。古代本草收载之莪术非为一种植物。

  【其他名称】篷莪荗、篷莪、蓬术、羌七、广术、黑心姜、文术、山姜黄、绿姜。

  【拉 丁 名】Rhizoma Curcumae Curcuma zedoaria(Berg.) Rosc.

  [采制贮藏]秋冬两季,茎叶枯萎后采挖,除去地上部分,须根,鳞叶,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切片,置干燥处,防蛀,以备生用或醋制用。

  【化学成分】根茎含挥发油1~1.5%。油中主成分为倍半烯类”。从根茎分得的倍半倍萜有蓬术环氧酮、蓬莪术酮、蓬莪术环二烯、蓬莪术烯、蓬莪术环二烯酮、异蓬莪术环二烯酮、篷莪术烯酮、表蓬莪术环二烯酮、姜黄二酮、姜黄醇酮、姜黄环氧奥烯醇、原姜黄环氧奥烯醇、异姜黄环氧奥烯醇、姜黄环氧奥醇、姜黄奥二醇。还含姜黄素、去氢姜黄二酮。干根含淀粉约64%。

  【性状】根茎圆锥形,上端较尖,下端钝圆,长2~6cm,直径2~3cm。表面淡黄色,稍皱缩,有明显的环节,节上有鳞片样叶柄残基,并有圆点状根痕。质坚实,断面黄绿色,内皮层环圆形,中柱占大部分。气微香,味苦辣。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主治】

  1)破血行气止痛:本品功效与三棱相似,但温通力较大,可治疗血滞经闭腹痛、腹部包块、积聚。

  2)积散结:本品能行气消积止痛,用于饮食积滞、胸腹满闷作痛。

  3)破血祛瘀,妇女闭经,或痰湿淤血凝结而成的症瘕癖块。

  4)行气止痛:适于饮食失调,脘腹涨满疼痛之证。适当配伍,虚症、实症均可。

  【用法用量】水煎服,3~15g;或入丸,散。 醋制后,可加强祛瘀止痛作用。 外用适量。

  [药方选录]

  1.治疗泌尿系结石:莪术15g,三棱15g,穿山甲9g,皂刺9g,牛膝12g,生薏仁15g,青皮、枳壳各9g。水煎服,每日1剂。

  2.治疗精神科血瘀证患者:莪术、赤芍、大黄,按10:3:3的比例加工提炼成达营片(每片含生药8g),每次口服6~8片,日3次,30天为1疗程。

  【使用注意】孕妇、月经过多者忌用。气血两虚,脾胃薄弱无积滞者慎服。

  【生长地区】野生于山间或村边林下草地。分布福建、广东、广西、浙江、台湾、云南、四川等地。

  【是否医保用药】医保

  【是否非处方药】处方

  【别名】温莪术、蓬莪术、山姜黄、芋儿七、臭屎姜

  【制法】

  莪术:除去杂质,略泡,洗净,蒸软,切薄片,干燥。

  醋莪术:取净莪术,照醋煮法(附录Ⅱ D)煮至透心,取出,稍凉,切厚片,干燥。

  【性状】

  蓬莪术:呈卵圆形、长卵形、圆锥形或长纺锤形,顶端多钝尖,基部钝圆,长2~8cm,直径1.5~4cm。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上部环节凸起,有圆形微凹的须根痕或有残留的须根,有的两侧各有1列下陷的芽痕和类圆形的侧生根茎痕,有的可见刀削痕。体重,质坚实,断面灰褐色至蓝褐色,蜡样,常附有灰棕色粉末,皮层与中柱易分离,内皮层环纹棕褐色。气微香,味微苦而辛。

  广西莪术:环节稍凸起,断面黄棕色至棕色,常附有淡黄色粉末,内皮层环纹黄白色。

  温莪术:断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常附有淡黄色至黄棕色粉末。气香或微香。

  【鉴别】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有时已除去。皮层散有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中柱较宽,维管束外韧型,散在,沿中柱鞘部位的维管束较小,排列较密。薄壁细胞充满糊化的淀粉粒团块,薄壁组织中有含金黄色油状物的细胞散在。

  【含量测定】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 D)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5% (ml/g)。

  【功能主治】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燀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

  【摘录】《中国药典》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莪术油制剂在体外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615纯系小鼠的L615白血病及腹水型肝癌细胞等多种瘤株的生长有明显抑制和破坏作用。100%阿莪术注射液0.3-0.5ml给小鼠腹腔注射,对肉瘤S180。有较好的疗效,抑瘤率达50%以上。从莪术挥发油中得到的单体,莪术醇和莪术二酮75mg/kg皮下注射时,对小鼠肉瘤S37,宫颈癌U14、艾氏腹水癌(ECA)均有较高的抑制率,肿瘤明显缩小者,可见瘤组织周围纤维细胞增多,内有一层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包围肿瘤细胞等免疫反应出现。在电镜下,治疗组肿瘤细胞表现核质比例减少,核外形趋向正常,染色质、核仁和染色质间颗粒数量减少,故认为莪术对小鼠肉瘤的细胞核代谢有抑制作用。体外试验证明莪术醇及莪术二酮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有明显破坏作用,能使其变性坏死。不同浓度的莪术油注射液对瘤细胞均有明显的直接破坏作用,有作用快而强的特点,瘤细胞数越多,杀灭90%的瘤细胞所需的药液浓度就越大。莪术抗癌作用的方式既有直接作用,也有宿主的免疫反应参与。临床以莪术油作瘤内注射治疗宫颈癌,治疗后可见瘤组织坏死脱落,局部淋巴细胞浸润,部分病例肿块消失,宫颈光滑,提示莪术有直接杀瘤细胞的作用。

  在病理切片中则见到有密集的小淋巴细胞围绕癌细胞,淋巴窦中有大量的窦细胞组织增殖,血液中淋巴细胞有显著的升高,这些均提示有效病例中宿主有明显的免疫反应。莪术抗癌作用的原理,莪术油除能直接杀瘤作用外,还能增强瘤细胞免疫原性,从而诱发或促进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排斥反应,实验证明用莪术处理的ECA及L615。瘤苗进行主动免疫,确实能使部分动物获得明显的保护效应。进一步研究证明莪术L615瘤株的主动免疫保护效应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因为经莪术L615瘤免疫的动物,不能产生对L795(是615系小鼠的一株新的肉瘤白血病)的交叉免疫保护效应。一些对L615具有明显免疫力的莪术瘤苗免疫组动物,尽管能耐受10(-3 )× 10个L615细胞的多次攻击,却死于3 × 10个 L759瘤细胞。且这种免疫保护效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旦建立后,能够维持相当长(10-13个月)的时间,但不能传给子代,因为其子代绝大多数(93/94)不能耐受105-3×105个L615细胞的攻击,均发生典型的L615,白血病而死亡,平均存活时间也未见延长、说明亲代的这种免疫保护效应是后天获得而不能传给子代。用纯系雌性 T-739 小鼠观察莪术油对肺腺癌(LA-795)的放射增敏作用,实验结果证明,用莪术油腹腔注射加照射组比单纯照射组有明显的肿瘤生长延迟效果,可使放射治疗效果提高42%,达到中等增敏作用。

  2.抗早孕作用:莪术根茎的醇浸膏及其有效成分(单萜类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对大鼠、小鼠有非常显著的抗早孕作用,对犬也有一定抗着床效果。以莪术油的止孕作用最显著,小岚腹腔注射和皮下注射600-900mg/kg莪术油,其抗着床和抗早孕效果为7%-90%,家兔腹腔注射80mg/kg莪术油,抗着床效果为80%,经阴道注药400mg/kg的抗着床效果为100%,一般于受孕2-5天给药,即出现胚胎死亡,吸收或阻止胚胞着床。而受孕7-10天给药则引起流产或死胎,挥发油经皮下、腹腔、阴道给药均有一定止孕效果,只是药物起效快慢有所不周.腹腔注射起效快,阴道给药起效慢,腹腔给药量小于阴道给药量5倍。从莪术煎利灌胃小鼠,同样有止孕效果。莪术油对小鼠止孕的过程是阻止胚胞着床、使之停止发育,可见萎缩退化的胚胞游离在宫腔内,有的胚胞着床后死亡,正处于被吸收过程。

  3.抗菌作用:莪术挥发油试管内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的生长。

  4.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小鼠腹腔注射莪术油10ml/kg,莪术醇0.3% 10ml/kg,连续8d后,可明显对抗由腹腔一次注射环磷酰胺150mg/kg所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并促进白细胞回升,提示莪术有一定的升高白细胞作用。

  5.对心血管的作用:莪术增加股动脉血流量的作用在活血化瘀药中最为明显,血流量峰值增加252%,用药10分钟后血流量增加36.0%,血管阻力减少66.4%,以莪术油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血瘀患者,随着病人临床症状的好转,肢体血流图也见到明显改善。

  6.对胃肠平滑肌的影响:离体兔肠试验发现,低浓度莪术,使肠管紧张度升高,高浓度时,反而使肠管舒张。

  7.保肝作用:莪术醇提取物及挥发油对四氯化碳(CCI4)硫代乙酰胺(TAA)引起的小鼠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使磺溴酞钠(BSP)潴留量减少,相应肝组织病变减轻。

  8.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家兔用50%甘油盐水15ml/kg皮下注射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对照组肉眼可见肾肿胀增大,呈紫暗色,活体显微镜低倍镜观察,可见较多的呈紫暗色条状血管淤滞,毛细血管血流停滞或减慢,静脉给莪术注射液每日4ml/kg,共3天后肉眼未见肾明显肿胀,紫暗色减浅或已恢复正常,活体镜下可见条状血管淤滞消失,毛细血管血流加快病理切片(FIE)对照组见有广泛的近曲、远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或混浊肿胀,肾小管管腔闭塞,部分小管上皮破坏脱落,管腔内有较多管型存在,部分血管内有血液淤滞,莪术注射后48小时上述病理改变都明显减轻,曲管的上皮细胞空泡和混浊肿胀显著减轻,肾小管腔内的管型极少或消失,小血管内的血液淤滞减少或消失,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扩大。一般家兔注射甘油后约12小时出现酱红色小便,尿量显著减少,有的无尿,精神委靡,不食,都在24-48小时内死亡,而莪术组24小时后尿量增多,虽尿色也呈酱红色,但到 48-72小时后尿色基本恢复淡黄色,并无死亡。

  9.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莪术水提取液9.0g/kg/天给大鼠灌胃,共7天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降低血液粘度,以及缩短红细胞的电泳时间。其水提醇沉注射液1.13g/kg静脉注射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也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

  10.抗炎作用:小鼠灌服温郁金挥发油 200mg/kg对醋酸产生的腹膜炎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温郁金挥发油200mg/kg对烫伤性局部水肿有明显抑制作用,腹腔注射100m/kg对巴豆油引起的耳部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大鼠腹腔注射挥发油75mg/kg/天,9天后对皮下棉球肉芽肿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

  11.体内过程:3H-莪术醇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大鼠灌服后5分钟血中即可测到本品,15分钟达高峰,可维持l小时左右,半衰期t1/2。为33分钟,t1/2β为12.5小时。体内分布以肝、肾浓度最高,为其他组织的2-2.5倍,且可透过血脑屏障,主要从尿排泄,胆汁也有排泄。存在肝肠循环现象。

  12.毒性:莪术醇提取物,小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为86.8±12g(生药)/kg。

  {炮制}

  1.1.莪术《本草图经》:“削去粗皮,蒸熟暴干用""用时热灰火中煨令透熟,乘热入臼中捣之,即碎如粉。”

  1.2.《博济方》:“捣为末。”

  1.3.《朱氏集验方》:“去皮切片。”

  1.4.《卫生宝鉴》:“铡开捣细。”

  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洗净,润透或置笼屉内蒸软后切薄片,干燥。生品行气止痛,破血祛瘀力甚。

  2.1.醋莪术 《雷公炮炙论》:“凡使,于砂盆中用醋磨令尽然后于火畔吸令干,重筛过用。”

  2.2.《校注妇人良方》:“醋浸炒。”

  2.3.《普济方》:“醋煮,切片,焙干,为末。”

  2.4.《幼幼集成》:“去毛,醋浸,煨熟。”

  现行,取净莪术置锅中,加米醋与适量水浸没,煮至醋液被吸尽,切开无白心时,取出稍晾,切厚片,干燥。每莪术100kg用米醋20kg。醋炙后主入肝经血分,增强散瘀止痛的作用。

  3.1.酒莪术《开宝本单》:“酒研服之。”

  3.2.《丹溪心法》:“酒洗,炒。”

  现行,取净莪术片,置锅内,用微火加热,炒热后,均匀喷入酒,继续炒干,取出晾凉。每莪术片0.5kg,用酒0.06kg。

  饮片性状:莪术为类圆形或椭圆形薄片,表面黄绿色或棕褐色,有黄白色的内皮层环纹及淡黄棕色的点状维管束。周边灰黄色或棕黄色。气微香,味微苦而辛。醋莪术形如莪术片,色泽较黯,微黄色,偶有焦斑,角质状,具蜡样光泽,质坚脆,略有醋气。酒莪术形如莪术片,色泽略深,微有酒气。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醋莪术、酒莪术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三棱

   三棱黑三棱又名带皮三棱。为莎草科植物荆三棱Scirpusflaviatilis(Torr.)A.Gray的块根。以上均以质坚、体重、干燥、去净外皮、表面黄白色者为佳。治症瘕积聚、气血凝滞、心腹疼痛、胁下胀疼、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疮肿坚硬。

中文学名: 三棱

别称: 黑三棱,湖三棱

二名法: SparganiumStoloniferumBuch-Ham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各省区及西藏。

   三棱-中药材饮片

  【药材学名】 RHIZOMA SPARGANII   

【别名】黑三棱   

【基原】本品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的干燥块茎。冬季至次年春采挖,洗净,削去外皮,晒干。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植株质地疏松呈海绵质,绿色。根状茎圆柱形,横走于泥中,下生粗短的块茎及多数须根,茎直立,圆柱形。叶丛生,排成2列,长条形,长60~95厘米,宽8~14毫米,先端钝,全缘,中脉在下面突出成棱,基部鞘状,三棱形,抱茎。6~7月间从叶丛间生出花萼,不分枝或分枝,具叶状苞片,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密集成圆头状,排成疏离穗状花序,雄花具有3雄蕊,雌花具单心皮雌蕊,或少为2个离生的单雌蕊。果为核果状,具棱角。分布于东北、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各省区及西藏。   

【制法】   三棱:除去杂质,浸泡,润透,切薄片,干燥。   醋三棱:取净三棱片,照醋炙法(附录Ⅱ D)炒至色变深。每100Kg三棱,用醋15kg。   

【性状】本品呈圆锥形  三棱-原植物

,略扁,长2~6cm ,直径2~4cm 。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刀削痕,须根痕小点状,略呈横向环状排列。体重,质坚实。无臭,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   

【鉴别】本品横切面:皮层为通气组织,薄壁细胞分枝状,枝端彼此相连,形成大的细胞间隙;内皮层细胞排列紧密。中柱薄壁细胞类圆形,壁略厚,内含淀粉粒;维管束外韧型及周木型,散列,导管非木化。皮层及中柱均散有分泌细胞,内含棕红色分泌物。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症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   

【用法用量】 4.5~9g。   

【注意】孕妇禁用,月经过多者禁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备注】(1)同属植物的块茎作三棱入药的还有:1.细叶黑三棱:Sparganium stenophyllum Maxim.其特点在于根状茎短不横走,叶窄条形,宽2~3毫米,花穗无梗。2.小黑三棱:Sparganium simplex Huds.特征为叶宽条形,扁平,宽5~8毫米,最下部花穗有梗。二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河北等省。   

【摘录】《中国药典》

  1.对家兔离体小肠运动的影响 三棱水煎者沸30min,制成含生药75%的煎剂,在100ml保养液中加入三棱煎剂0.2ml,观察对离体肠管的影响,实验重复8次,结果表明,三棱可引起肠管收缩加强,紧张性升高,但其作用可被不同浓度的阿托品所拮抗。对离体兔子宫也有兴奋作用。   2.对大白鼠血液凝固的影响 大鼠体重200±50g左右,禁食(不禁水)14-15小时,ig三棱煎剂6-8ml,连续2次,间隔1.5小时,总量相当中药15-20g,给药后1.5h,麻醉后自颈总动脉放血。对照组用自来水。观察药物对体外血栓形成的时间,长度,重量,血小板计数和聚集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的影响,结果见表1-4。有报道用小鼠做三棱的活血作用,结果表明三棱水煎剂ig给药(每只相当生药10g),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血栓形成时间、缩短血栓,长度和减轻重量的作用,还有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致活酶的趋势,降低全血粘度。其结果对传统的活血化瘀药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验中还发现荆三棱(Scirpusyagara)的抑制血栓形成,降低全血粘度的作用强于本品,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抑制作用,则本品强于荆三棱。

编辑本段中药化学成分

  黑三棱,块茎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苯乙醇(benzeneethanol),对苯二酚(1,4-benzenediol),十六酸(hexadecanoic acid),还有去氢木香内酯(dehydrocostuslactone),3,4-二氢-8-羟基-3-甲基-1H2-苯并吡喃-4-酮(3,4-dihydro-8-hydroxy-3-methyl-1H-2-benzopyran-4-one),1-羟基-2-乙酰基-4-甲基苯(1-hydroxy-2-acetyl-4-methylbenzene),β榄香烯(β-elemene),2-呋喃醇(2-furanmethanol),2-乙酰基吡咯(2-acetylpyrrole)等共21个成分。又含多种有机酸:琥珀酸(succinic acid),三棱酸(sanleng acid),9-11-十八碳二烯酸(9-11-octadedicenoic acid),9-12-十八碳二烯酸(9-12-octadedicenoic acid),10-十九烯酸(10-nonadecenoic acid),11-二十烯酸(11-eicosenoic acid),苯甲酸(benzoic acid),3-苯-2-丙烯酸(3-phenyl-2-propenoic acid),壬二酸(azelaic acid),癸二酸(decanedioic acid)以及含有C8-C10、C12、C14-C20的脂肪酸。还含刺芒柄花素(formonetin),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   2.小黑三棱,叶、根含生物碱;地上茎含维生素C。   功效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考证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科属分类   黑三棱科   拉丁文名   1.Rhizoma Sparganii Stoloniferi   2.Rhizoma Sparganii Stenophylli   3.Rhizoma Sparganii Simplecis

 

 

 

 

 

 

 

 

 

 

 

2010年12月3日星期五下午4时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