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字从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8:40:19
“法”字从水 睡龙先生

    夫《睡龙梦语》者,说白了就是睡龙先生讲的梦话。其人其才,原本像干瘪小老头的胸脯一般——平平如也,看不出有啥高明!然一旦进入梦中,则如获神助,其言其论,妙语如珠,竟变得如某些大师一样有才,居然能从事“知识生产与再生产”,活像母鸡下蛋,生出“产品”若干,皆介乎法学与文学之间的文章也。 

    辟设专栏时,不直接叫“梦话”,非要改称“梦语”,颇有讲究。盖说成啥“话”,读者老爷必然小觑咱家,以为不过打胡乱说罢了。说成啥“语”,看起来就大有来头,谁敢不敬,后果简直比得感冒还要严重。譬如孔子说的话叫《论语》,朱熹说的话叫《朱子语类》,不读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东洋有“物语”,亦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西洋有“英语”,更是人人都得学而时考之,否则就升不了学、评不了职称、甚至上不了岗,饭碗便要成问题。呜呼!古今中外如此种种伟大之“语”,《睡龙梦语》荣居其一焉,岂敢等闲视之?想当然就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指点迷津犹醍醐灌顶,感悟众生如当头棒喝,诚安身立命之掌中宝、升官发财之工具书也。各位还不快快拜而读之,以求“得得阿扑(天天向上)”乎,岂是逗你玩儿的哉? 

    《睡龙梦语》,永垂不朽,阿门!

    ——睡龙先生

 

    祖先造字,讲究象形和传神。传说仓颉见乌鸦全身漆黑,无法看清它的眼睛,就好像一只没长眼睛的鸟,遂将“鸟”字去掉一点,造作“乌”字。古人云:“传神写照,全在阿堵(眼)中。”这一点的去留,实在是妙。然而,祖先造的字太多,也有些让后人无法领会其中妙处的字。比方“法”字,便是一例。 

    法在古时写作“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法”字从水,按造字的规矩,就是要象水的形,传水的神,表示法要像水一样平。老百姓“一碗水端平”的公平理念,恐怕就是由此衍生出来的。仔细想来,这水的形和神,却有些问题,好像并不符合“法”整齐划一、稳固不变的特征。取“水”作“法”字的偏旁,似乎有点不妥哩! 

    先说这形。水字最早写作“水”字,由几条曲线而不是直线组成,哪里有平的样子?要说水是平的,只能是死水。但有大自然的风吹雨打,加上人为的兴风作浪,便是“死水”,也会有“微澜”的时候。更莫谈遇到低洼缺处,自会俯冲而去,居高“淋”下,避实就虚,见缝就钻。看来,“平”只不过是水表面的、暂时的现象,而“曲”里拐弯,才是水内在的、本质的特征。 

    再说这神。水的性情,最不稳当,故有“水性杨花”的说法,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变”字。观其色泽,水纯净透明,但脑筋急转弯就说,世界上所有东西都是越洗越干净,唯有水越洗越脏,大显近墨即黑,近朱即赤的特性,逃不过一个“变”字。辨其性能,水本是液体,但遇冷则变为冰,坚硬无比;遇热则化为气,挥发而去,简直是能软能硬,可有可无,还有啥劳什子能有水这样变化无常呢?古时候有个人,用手蘸水在桌上写了“我要当皇帝”几个字。别人看见,忙将桌子背去告官领赏,称某某在桌上题反书。官爷看了桌子后,反将告者问了个诬告罪。只因水气易干,桌上那几个字早都挥发掉了。这个打小报告的,便是上了不识“水性”的当。 

    水之形在“曲”不在平,水之神在“变”不在稳。“法”字从水,所象征和传达的却是不平和易变的信息,这和法律追求公平、稳定的特性,实在相去甚远。法要真的“平之如水”的话,那不成了既不平又不稳了哦!岂不糟糕?然而千百年来,“法”字都是这么个写法。不晓得是造字时弄错了,还是另有玄机? 

    假如是先有法律,再造“法”字。莫非是祖先们见古代人间的法律,不“官本位·特权法”,就是“神本位·任意法”,前者有不平等的特点,后者有朝令夕改的倾向,而唯有水可以同时表达这两种属性,所以取水作法字的偏旁呢?但是,字是文化人造的,古时又只有官贵才懂得文化,他们自己造字,没有必要把对自己有利的法,说得那么令人心寒,更不会把这如水的特点写在纸上。 

    假如是先有“法”字,再造法律。莫不是恪守“中庸之道”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见“灋”字右边的“廌”要将“不直者触而食之”、杀气太重,过于刚硬,故意添点水进去,以资润滑,以便使据此造出来的法律,达到阴阳调和的佳境呢?但又想转来,古人本就有“德”、“礼”等字,用来纠法治之偏,“宽则济之以猛,猛则济之以宽,政由是和”,似乎没有必要在“法”字中掺水。看来这种推测也难成立。 

    再想当然地推测,“法”字从水,最有可能是祖先们造字太忙、一时疏忽所致。心想这法一定要公平,世界上哪样东西是平的呢?好像那荷塘的水是平的,没来得及想那江河里奔腾咆哮的水和那大海中变幻莫测的水,就急匆匆将三点水安置在“廌”字旁,造出了“法”字。后人不敢擅自改动,一直传到今天。 

    如果当代社会重新来造“法”字,而且时间也不像古人那样匆忙,又把那水的性情品格了解透彻,恐怕不会再取“水”字而会取“山”字作偏旁的了。您看,自秦汉以来,人们高呼的都是“执法如山”,绝无人喊“执法如水”的吧。 

    “法”字从山,虽难以象征“平”,但至少能象征“稳”。孟子曰:“二者不可得兼”,得其一总是好的! 

    (睡龙先生,实名龙大轩,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