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百柯:耻与罪、向文化道歉、森林的腰杆(中国青年报 2010-9-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4:42:20
    我们今天已很难说,自己相信命运。但生活和命运一样,都有轨迹。所以某些关于命运的言说,值得再温习一下。有作家写到,古罗马人这样看待命运:人一生下来就被套在了自己的命运这个枷锁上,就像那是一辆移动的马车,最终目的地永远无法改变,唯一能改变的只是到达目的地的方式——或者挺直腰杆走到那里,或者一路抱怨着穿过尘土被拖到那里。

    瞧,这同样也是生活。生活中总有一些你必须要去面对的情形,你可以选择堂堂正正,当然,也可以忍受灰头土脸。

    耻与罪

    近日,韩国外交通商部招聘一名高级公务员,该部长官柳明桓的女儿被“特别录用”。此事在韩国国内引起波澜,柳明桓先是向国民道歉,解除女儿职务,然后辞职并获准。韩国总统李明博要求彻查,相关部门计划对过去10年间所有特别录用人员进行全面调查,对象达400余人,其中包括7名(4人已辞职)外交部高官的子女。

    柳外长一步不慎,弄得狼狈。但他随即的举动算得上果决,给自己和国民都有个交代。不去论个人操守,韩国社会中显然是存在一种道德制约和压力的,所以彼处高官或公众人物屡有道歉、辞职之举。不止韩国,日本亦然。我们的东亚近邻,在政治事务和社会事务中,保持着鲜明的耻感文化。子曰,知耻近乎勇。其中关涉的,是一种担当。高尚常常伴随着担当,但实际上,不光彩的事件中,担当可能更具有底线的意义。

    另一些有宗教渊源的社会中,存在一种罪感文化。无论耻,还是罪,二者都是从私人道德领域生发出的、又能笔直切入公共领域的某种约束机制。耻与罪,或其他类似的个体-群体心理机制,确实能构成有效的制约,保障社会在一定的底线之上运行。怕就怕,原有的毁了,新的引不进,怎么办?

    向文化道歉

    8月30日是钱穆逝世20周年,台北举办追思会,马英九出席。20年前,时任民进党立委陈水扁及台北市议员周伯伦,指控钱穆“霸占公产”,要求他迁出居住了23年的台北外双溪“素书楼”。钱穆在搬迁之后3个月辞世。

    马英九说,这段风波让自己耿耿于怀,这是对文化的暴力,希望台湾再也不发生这样的事情。他并向钱穆夫人胡美琦女士鞠躬表示歉意。钱夫人则以钱穆去世前写的一副对联描述自己此刻心境:“尘世无常,性命终将老去;天道好还,人文幸得绵延。”

    这又是令人动容的鞠躬。5年前,马英九以国民党主席身份,参加台湾为1950年代“政治受难者”举办的追思会,代表国民党三度鞠躬,向“白色恐怖”受难者家属表达歉意。

    上次鞠躬,是政治向人道歉;此次鞠躬,是人向文化道歉。堂堂正正的选择,诚如钱穆所言,尘世无常,天道好还。

    森林的腰杆

    挺直腰杆,你能救森林,也能救自己。这是发生在俄罗斯的故事。

    总统梅德韦杰夫最近下令,暂停建设备受争议的莫斯科至圣彼得堡高速公路。分析人士称,俄政府向民意压力让步的举动非常罕见,这标志着俄国公民社会抗争活动的一次胜利。

    这条高速公路计划将穿越莫斯科郊外的希姆基森林,导致这片森林遭到大规模砍伐。这引起当地居民以及普遍民意的不满。切里科娃,两个孩子的母亲,是捍卫希姆基森林运动的领导人。她说,自己曾是普京的崇拜者,也曾是一个“不好的公民”,因为她过去很少参加投票,不过问政治。但自从政府决定砍伐森林,她每天带孩子散步的环境面临威胁之后,她意识到,俄罗斯应该建设公民社会,政府应该听取民意。

    切里科娃称这是普通命运的抗争:“我们这些人都不是职业政治家,也不是职业环保人士,我们只是居住在森林附近的普通居民。因为这片森林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命运,所以我们要迫使当局听取民意,保护这片森林。”

    这是一个关于改变的故事。有时候,人的变化能够改变马车的目的地。

     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9/08/content_34087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