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级业酝酿变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09:56
中国评级业酝酿变革中国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下调美国政府信用评级,引起世界关注。而在国内,政府正打算改变大公国际及其中国同业的经营方式。

这些改变是中国为提高金融体系效率采取的一个步骤,有望帮助评级公司摆脱负面形象。

内业专业人士说,中国评级行业之所以难以取得影响力,一个原因是外界认为它们存在利益冲突,不愿意给出较差评级。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央行9月份成立一家信用评级公司,目的是通过向投资者而不是发行人收取评级费用,从而改变行业现行惯例。

其目标是在市场建立起足够的信任,让公司能够发行更高风险的债券。国有银行系统历来主要向国家支持的借款人贷款,中国私营部门长期以来难以从这个系统融资,而公司债券市场规模又不大。建立有效的债券市场,可以帮助投资者把资金直接投入最需要的地方,并保证他们在一个投资选择有限的国度里,自己也能获得更高的回报。

西方大型评级公司的评级方法因全球金融危机受人质疑,它们重塑公信力同样是举步维艰。这些公司向受评公司收取费用,被认为是评级存在水分的原因。

在中国也存在同样的担忧。内业高管说,常常是发行人在政府批准成立的四家信贷评级公司当中“选购”最好的评级。四家公司分别为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由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持股49%;惠誉国际评级持股49%的中国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大公国际。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评级在投资过程中因政府政策而边缘化。中国上世纪90年代首试债券以一连串违约告终后,政府要求每发行一只新债都要获得监管层批准。这让人觉得债券都是有政府支持的,降低了单个评级公司的影响。

中诚信首席执行官叶敏说,为降低融资成本,公司只选择给予它们最高评级的评级机构,所以这些机构被迫在评级级别(而不是质量)上竞争,这种竞争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其结果是中国的评级几乎全部过高。比如今年发行的公司债券中,除了少数以外,评级都在AA或以上。AA评级一般都是中国保险公司和银行的最低要求。保险业持有40%的公司债,银行业持有35%左右。

但似乎没有谁相信这些评级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稳健状况。

高盛(Goldman Sachs)驻北京债务资本市场负责人陈妍妮(Rita Chen)说,中国的AAA评级可能相当于国际上的BBB-评级;如果在中国的评级只有AA或不到AA,在国际上可能就会被评为“高收益”级,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垃圾”级。

以违约保险价格来看,市场明显是认为中国的AAA级债券比国际AAA级债券风险更大。

大公国际董事长关建中近期接受采访说,中国评级体系需要改革。他为大公国际对美国的评级辩护,但也承认中国评级业存在的问题。他说,我们的体系是以美国为范本的,如果美国的体系都存在问题,难道中国的就没问题?当然中国的体系也会存在问题。

大公国际市场份额从2006年的40%下降到不足20%,关建中将此归因于“恶意竞争”。他说,我们不愿意就评级讨价还价。

上个月,大公国际下调了对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理由是美联储(Federal Reserve)收购国债的计划、即量化宽松政策引起了担忧。

中国政府新成立的评级公司名为“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由央行下属的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控股。它承诺只有在现有四家评级机构先给出评级结果后再发布它自己的评级。

虽然得到央行强力支持,中债资信仍旧处于早期阶段,面临着诸多障碍。西方评级公司曾经是向投资者而不是发行人收费,结果却发现投资者也自有盘算,因而令评级复杂化。现在的投资者或许不愿意为一种他们目前免费获得的服务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