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名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3:27:41

虎门镇

 

虎门镇位于东莞市西南部、珠江口东岸,面积1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万人,外来人口53万人。广深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全境。虎门港是国家一类口岸的国际港口,直接对外开放。水路可通航广州、深圳、香港等地。虎门是历史名城,1839年民族英雄林则徐率军民硝烟御敌,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鸦片战争博物馆、海战博物馆、威远炮台、沙角炮台等名胜古迹,成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的胜地

基本介绍

  虎门位于珠江口东岸,面积 178.5 平方公里,下辖 29 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约 12 万人,外来人口 50 多万人。作为南国重镇,虎门的交通相当发达,水陆空三路

  

虎门镇

无不便捷通达:水路,宏业货柜码头和正在规划建设的沙角河仔港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口岸,通航广州深圳香港等华南地区诸港;航空,虎门北接广州机场、南邻深圳机场、西近珠海机场;陆路,广深高速公路、 S256 省道纵贯全境, 1 小时车程可抵珠三角各主要城市。随着在虎门设站的广深港客运专线及沿江高速公路的建设,虎门将增加更加便捷的现代化轨道交通和公路交通。

  传说,很久以前,广东沙角西南面是南海龙王经常出没之地。一天,龙王的小女儿亚娘独自跑到大陆海滩上玩耍,并向西游到莲花山。谁知此山上住着一只老虎精,时值有孕,正四处觅捕食物。一见亚娘便猛扑过去。亚娘吓得魂飞魄散,飞步回跑。龙王被震惊马上带着虾兵蟹将奔出龙宫,此时,亚娘生命危在旦夕。虾兵蟹将们用神棍将老虎击死。老虎受伤时,生下了一个死胎。可龙王仍不放心,生怕它死而复活,于是用一把金锁将老虎与死胎锁在江中,成了横卧珠江的两座山岛。后人便称之为大小虎山。大小虎山

  

虎门镇

恰似两个看门的卫士,虎门也因此得名。南国诗人廖觅竹的《虎门观海》最是切合地理,又能声出金石,尽长国人志气:

  《虎门观海》廖觅竹

  拿云吐气水沧沧,二虎成门控一方。地转南交天渐阔,山趋北斗海犹长。

  岂因内外分攘抚,定与贼夷论寇王。粤土从来多猛士,焉无大将可安邦。

  虎门,是一块英雄的土地。1839 年,民族英雄林则徐率领虎门军民销烟御敌,掀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改革开放以来,敢为天下先的虎门人民抢抓机遇,团结拼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先后被誉为“全国财政之星”、“中国乡镇之星”、“中国女装名城”、“全国体育工作先进集体”、“中国民政全优镇”、“国家卫生镇”、“广东省文明镇”、“广东省科技镇”、“广东省教育强镇”、“k中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标兵”、“(中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中国首届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1000 强(第一名)”。

  虎门镇 2007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 182.89 亿元,增长 23.6% ;三大产业比例由上年的 0.77:51.67:47.56 调整为 0.57:51.42:48.01 ;工业总产值 458.34 亿元,增长 11.30%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59.97 亿元,增长 13.14% ;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首次突破 10 亿元大关,达 11.10 亿元,增长 15% ;各项税收总额 31.76 亿元,增长 3.05% ;农民人均纯收入 13,915 元,增长 8.7% ;实际利用外资 8,273 万美元,增长 21.5% ;出口总额 26.1 亿美元,增长 3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8.88 亿元,增长 15% ;每万元GDP 能耗 0.59 吨标准煤,低于全市 0.77 吨标准煤的平均

  

虎门镇

水平,下降 6.77% 。社区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区组两级总资产为 88.9 亿元,增长 7.65% ;区组两级纯收入 8.67 亿元,增长 5.61% ;有 10 个社区进入全市村组可支配收入总额超 3000 万元的前 50 名,受到市政府的表彰。镇属集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税利达 1.55 亿元,增长 17.9% 。

  镇坚持实施“内外源经济并进、工商并举”的战略,按照稳定农业、优化工业、发展壮大第三产业的工作思路,在保持工业稳步发展的同时着力打造商贸虎门,形成了工业、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金融业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目前全镇在册各类营业执照 48000 多户,其中个体户 42000 多户、公司和非公司类企业 4200 户、外商投资和来料加工 1200 多户, 形成了包括服装电子物流会展五金塑料玩具彩色印刷线电缆等 30 多个行业, 6 万多个品种。

  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虎门服装已达到产业集群的规模,具有显著的区域经济特色。 2006 年,被审定为第二批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2007 年,在参加中国服装博览会期间,虎门作为唯一的政府机构被中国服装协会授予“ 2005-2006 年度中国服装品牌推动大奖”;同年,虎门以“虎门服装设计与制造特色产业基地”被纳入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二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大大推动了服装产业的发展,获评“最具行业影响力专业展会”、“最具行业影响力纺织之都”、“最具影响力专业市场”。虎门镇工商注册服装加工企业 2000 多家,虎门镇服装生产量达到 2 亿件(套),销售总额近 140 亿元。拥有中国驰名商标 1 个、中国名牌产品 3 个、国家免检产品 12 个、广东省著名商标 10 个、广东省名牌产品 13 个。 现有大型专业服装批发商场 22 个,商铺 10000 多家,经营面积达 300000 多平方米,主要集中在富民时装城周围一平方公里的商业集聚“中心区”范围内。虎门服装市场形成了完善的从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服装产业结构网络,拥有织布、定型、漂染、拉链、绣花、钮扣、配件等服装产业配套行业 147 家;各类面料辅料批发市场 9 个 , 形成一平

  

 

方公里的布料辅料销售批发集聚区。

  虎门镇十分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重新修编了《东莞市虎门镇总体规划( 2002 - 2020 年)》,按照全镇上下一盘棋的思路,将全镇划定为城市规划区,总体布局为 “ 一环,两轴,三中心,五片区,六大板块 ” 。根据总体规划,先后启动了 “ 五年见新城 ” 和 “ 建设四个虎门 ” 战略,大力开展以路网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促进协调平衡发展,投资十几亿元新建和升级改造了连升南路、连升中路、虎门大道西、镇远大桥等 10 多条道路和桥梁,总长度近 40 公里 ,交通环境大为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虎门不仅是经济强镇,更是雄奇魅力之城,人文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从远古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到近代的鸦片战争遗迹 —— 林则徐销烟池、威远炮台、沙角炮台等抗英战场遗址;从抗日名将蒋光鼐的故居,到热血洒虎门的民主革命战士的执信纪念碑,从雄伟壮观的虎门大桥,到气势恢宏的海战博物馆……都在诉说着这片热土的辉煌和荣光。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

  长安镇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最南端,东邻深圳经济特区,南临珠江口,西连古塞虎门,北倚风景胜地莲花山。广深高速公路、107国道、C358省道横贯而过,是广州、东莞与深圳交通往来的南大门。总面积83平方公里,辖13个村(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3.5万多人,外来流动人口60多万人,旅游同胞3万多人。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长安镇初步实现了从农业向基本工业化的转变、从农村向城市化的转变、从农民向现代市民的转变、从村组向社区化的转变,迅速崛起为名闻遐迩的东莞市中心城镇。李鹏朱镕基尉健行曾庆红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长安时,对长安镇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给予了高度评价。1990年以来,镇级共获得了"中国乡镇之星"、"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国家卫生镇"、"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等30多项国家级荣誉;综合实力列广东省"综合实力经济强镇"第二;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主要考核项目得分连续七年居全市第一。

  

长安镇

【工业经济】

  长安镇致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依托有利的地理条件,努力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前来投资设厂。至2002年底,来自香港、台资企业共1666家,利用外资总额19.5亿美元。主要行业是电子、电器、五金、玩具、制鞋、制衣等。去年全镇企业出口总额达到24亿美元,居全国乡镇之首。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私营经济发展迅速,现有私营企业508家,投资总额11.1亿,有"步步高"、"金正"等知名品牌。

  2006 年底,来自香港、台湾、日本、美国等企业共1600 多家,利用外资总额30 多亿美元;同时还拥有步步高电子、方达集团等民营企业703 家,投资总额21.2 亿元。2006 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52.2 亿元,税收20.1 亿元;企业出口总额 46.3 亿美元,连续九年居全国乡镇首位。镇、社区、居民小组三级集体资产总额174.6 亿元,其中镇级71.1 亿元、社区 67.5 亿元、居民小组36 亿元;有11 个社区居委会和居民小组两级净资产超过2 亿元,最多的达到14.9 亿元。先后获得“中国乡镇之星”、“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文明村镇”等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镇级工作实绩量化考核结果综合总分等主要考核项目得分连续十一年获得东莞市第一名。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

经济发展

  商风鼎盛传统的石龙镇,得改革开放春风之先,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和高科技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

产业。石龙镇1996年被国家科委评定为“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单位”;1999年被国家信息办公室评定为“全国首个信息化试点镇”;2000年被省科技厅评定为“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石龙镇充分发挥地缘和人缘优势,优先发展光学电子、医药、信息等高科技产业,目前全镇有外资企业182家,已引进日本京瓷照相机、京瓷美达复印机、美能达复印机和打印机、台湾EMC显示器、北大方正电脑等国内外知名产品技术合作,以建立自主技术和品牌优势为发展目标,将石龙镇建成电子信息装备开发制造基地。200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8亿元,出口总额4.8亿美元。

石龙的由来

  古有传言:有石如龙,潜于与东江河底,蜿蜒自上

  

东莞市石龙镇黄家山小学

而下,至我境而翘首远望,低徊不去,逐成石龙福地。据专家从东江边西湖樊屋贝丘遗址测算,石龙地区约在3500年前便有人类聚居。相传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建圩;至清代乾隆中期,石龙升级为“石龙镇”。石龙历史上曾3次设市,最早是在1927年8月,当时的省政府批准石龙设市,成为省属直辖市。抗日战争期间,石龙一度改称为区,改称市,改称镇。1949年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部队解放石龙,石龙镇改称石龙市,由军管会接收建政。1950年7月,石龙改市为镇,属东莞县管辖。

编辑本段历史

中山公园

  大革命期间,石龙曾经作过东征军的大本营,为讨伐盘踞在惠州的军阀陈炯

  

中山公园

明,孙中山曾十四次亲临石龙前线,指挥战斗。为了纪念孙中山东征和缅怀孙中山的伟绩,石龙人民将建于1924年的石龙公园改称中山公园,亭台假山错落有致,正门有一座琉璃瓦门楼,门楼上“中山公园”大字为著名书法家秦X生题字。

李文甫纪念亭

  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中山公园内。李文甫,石龙人,1909年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1911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在攻打两广

  

李文甫纪念亭

总督府的战斗中受伤遇害,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唯一的东莞人氏。石龙人民念其英烈,与1924年在石龙公园建亭立碑纪念,亭边有红棉树种植,碑记当时为广东省省长胡汉民所撰。

周恩来演讲台

  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石龙中山公园内。192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期间,石龙曾作为东征军的大本营。当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曾三次到过石龙,二次发表演说。东征军在中山公园召开军民联欢会,周恩来在高墩上发表演说。演讲台为灰砖建筑,台上竖立一尊周恩来东征铜像。

欧仙院

  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欧仙,

  

周恩来东征演讲台

字东明,黄家山人,宋仁宗时在世。年轻时曾到罗浮山从黄野人学道,暮年返乡,买舟垂钓,顺以渡人。后来传说有一天深夜,有道人度他得道成仙,由于此人心地善良,乐善好施,深为乡民乐道。乡民为了纪念他,在乡间择一清境庙侧,集资建祠,称“欧公祠”。

中山路

  建于1929年左右,是石龙最早建的马路,马路两旁的建筑是传统的骑楼结构,石龙人民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故命名为中山路。如此完整、规模宏大、风格统一的岭南特色骑楼,在珠江三角洲实属罕见。中山路商业十分繁荣,在商业贸易上的重要位置。                              塘厦镇

 

塘厦镇位于东莞市东南部,北接樟木头镇,西邻黄江镇,东连清溪镇,南与东莞凤岗镇和深圳观澜镇接壤,面积128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来,塘厦镇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走出了一条以加工贸易参与国际分工,以经济国际化带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道路,迅速从农业镇发展成为广东省中心镇、东莞市5强镇之一。2004年被评为国家卫生镇、中国千强镇(第5名)、广东省现代乡镇20强、广东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塘厦镇位于东莞市东南部,与深圳市接壤,莞深高速、龙林高速、东深公路、广深铁路贯穿而过,是东莞

  

 

东南部的交通枢纽。全镇总面积128平方公里,下辖20个社区,户籍人口3.9万,外来人口近50万。改革开放以来,我镇充分发挥地缘、人缘优势,坚持“打基础、办实业、走正道”的发展方针,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走出了一条以加工贸易参与国际分工,以经济国际化带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道路。目前,全镇共拥有民营企业1800多家,外资企业12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3家、港澳台上市公司20多家,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电源设备、家用电器为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国际性电子、电脑、电器及周边设备加工制造业基地之一,经济实力位居全市前列,连续多年荣获全市镇(街)工作实绩量化考核综合总分一等奖、经济建设单项奖,迅速从农业镇发展成为广东省中心镇、东莞市5强镇,先后荣获“国家卫生镇” 、“中国千强镇(第5名)”、“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现代乡镇20强”等称号。2007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我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市产业双升级为主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

交通位置

  塘厦镇中心城区位于东经114°5′35",北纬22°4′24",位于东莞-深圳-香港经济大走廊之间。东与清溪

  

塘厦镇

镇相邻,南与凤岗、深圳交接,西与黄江镇接壤,北与樟木头镇相连。东西相距约11.4公里,南北相距约14.7公里,面积为168平方公里。镇中心距深圳市中心35公里,离深圳机场只需40分钟车程;距东莞市城区52公里,只需30分钟;距广州市108公里,离广州火车站仅需80分钟车程。东距惠州市56公里,只需60分钟车程。莞深高速、龙林高速、东深公路、广深铁路贯穿而过,是东莞东南部的交通枢纽。莞深高速公路开通后,塘厦成为东莞市直通香港最快的交通要道之一。

自然地理

  地貌塘厦镇境内群山环抱,四周峰峦起伏,中部平原上分布着零散低矮的小山岗。观澜河从西南往东北流

  

 

经镇中心与石马河汇合,经樟木头、清溪、常平、桥头等镇注入东江。全镇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是东莞市山区片的小盆地。

  地质塘厦盆地表层多为渗育型粘土和沙质土,往下1米处多是带粘性黄泥土或沙质红土(当地群众称其为“灰沙”,因可与石灰混合作建房之用),再向下一般是水石或灰黑色岩石。在四周起伏的山岭中,出露地层有下古生界震旦系、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灰系、侏罗系。 气候塘厦位于东莞市东南部,濒临南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该镇春夏两季吹东南风,空气湿润,雨量充沛,秋季常吹西风,秋高气爽;冬季多吹北风或西北风,空气较为干燥,较冷年份会出现短期霜冻。

  年均无霜期339天,1月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月份,2月1日至3月10日,是由冬季转春季的过渡期。塘厦因受地形、海洋影响,境内气温与莞城相比略低,全年平均气温为21.9℃。塘厦年均降雨量为1800毫米,其中12月至次年2月为全年最少月份,月平均约30余毫米;5月至9月为全年最多年份,月均约300毫米;10月至11月,月均约100余毫米。

人文历史

  塘厦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渔猎耕种,繁衍生息。

  

塘厦镇

宋代,塘头厦已形成村落,人们傍石马河搭舍而居。宋末,由于中原战乱频繁,河南、陕西一带的汉族人纷纷南下珠玑巷,部分民众辗转移居塘厦,至清末共有3020户,10120人,并逐渐形成黄、李、罗、刘、赵、叶、林7大姓氏家族。

  明代,塘头厦属东莞县归城乡第七都,塘厦圩为都府所在地。万历元年,今塘厦境分属新安、东莞两县管辖;清乾隆十九年,复将分属新安县的土地划归东莞,统属石龙戍厅管辖。民国初期,塘厦为东莞县第四区区公所驻地;1934年,塘厦圩设乡,为塘厦建立乡政权之始。建国后,塘厦地区先后设立区、乡政府和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7年4月改称为镇。

    

 

。改革开放以来,塘厦镇以优良的投资环境、优质的行

  

东莞市商业银行

政服务,赢得了广大投资者的青睐,聚集了一大批海内外人才、资金、技术、产业和劳动力。特别是近几年来,塘厦镇保持了每年引进外资企业150家、利用外资总额1.5亿美元以上的水平。2004年,全镇利用外资221宗,协议利用外资金额3.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7亿美元,总量排在全市第2位;出口总额29.1亿美元,总量排在全市第4位,比增36.7%。2005年1-9月份,全镇利用外资146宗,合同外资金额1.5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7亿美元,同比增长7.2%;出口总额21.9亿美元,同比增长7.4%。目前,全镇外资企业达1200多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20亿美元。其中有港、澳、台上市公司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3家,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精密机械、运动器材等高科技产品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国际性电子、电脑、电器及周边设备加工制造业基地之一。许多产品具备当地提供原材料、当地组织生产、当地组织销售的条件。外向型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内源经济日益壮大。全镇民营经济发达,至2004年底,全镇有个体工商户8473户,民营企业890多户,成为塘厦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

常平镇

 

常平镇位于东莞市东部,毗邻香港,全镇面积108平方公里,下辖32个村(居)委会,户籍人口6.9万,总人口50余万。2007年全镇生产总值达128.6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5.86%。各项税收总额16.8亿元,增长18.99%。出口总额28亿美元,增长20%。各项存款余额153亿元,增长9.19%。镇级当年可支配财政收入9.67亿元。常平镇经济实力在京九沿线近百个县(市)中名列前茅,素有“京九第一镇”之美誉,2006年跻身于全国千强镇,排在广东省第10名。

  常平镇位于东莞东部地区,是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广深铁路的交汇处,建有东莞站和东莞东站,设有铁路口岸,是全国唯一设有两个大型客运站及铁路口岸的镇,在京

  

常平镇

九沿线县及县级市的主要指标排名中名列榜首,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誉为“京九第一镇”。全镇面积108平方公里,本地人口6.4万人,外来人口25万多人。

  常平镇是广东省乡镇企业百强镇之一,近几年致力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力调整产和优化产业结构,全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形成以五金、毛织、电子塑料制品等为重点的支柱行业,全镇有“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600多家。同时,常平镇利用南方铁路枢纽的优势,大力发展京九物流业,已建立大型的粮食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业已成为常平镇的支柱产业。200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43.98亿元,出口总额12.5亿美元。位于镇西北部的“东莞市东部工业圆”正在建设,将推动常平镇的社会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常平镇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实施科教兴农战略,重点抓好荔枝龙眼等优质水果生产,还抓好蔬菜水产、家禽生产,发展一批城交型“三高”农业种养项目,逐步推进农业

  

常平镇

代化。2002年水果总面积12847亩,其中荔枝11624亩,龙眼820亩。常年蔬菜面积8100亩,鱼塘面积3473亩,2002年出栏生猪13.8万头,三鸟上市34万只。丰富多样的农产品,促进常平镇稳步的向城市化迈进。京九第一镇,发展惊世人。

厚街镇

 

厚街镇地处粤港经济走廊中段,北连东莞市城区,南邻虎门港,256省道和广深高速公路纵贯全境,至深圳宝安机场仅30分钟车程,1小时车程可抵达珠江三角洲各主要城市,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厚街镇自古商贸繁荣,物产富饶,厚街镇认真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三高”农业。

  

  

  

厚街镇始建于北宋徽宗宣和中期(公元1119—1125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相传福建莆田王泰宦游至此定居,因选址“军铺”(随军眷属圩场)后面,故名“后街”。此后历代人口繁衍,百业俱兴,人才辈出。又因民风淳厚善良,生活丰厚富足,得名“厚街”。厚街自古商贸繁荣,物产富饶,莞草、腊肠、濑粉等特产驰名中外。

  休闲绿化公园星罗棋布,文化广场遍布各村,大岭山森林公园景色宜人,27洞的海逸高尔夫球场环境优美。拥有全市首家乡镇“二甲”医院及固体废物焚烧余热发电厂,每日处理垃圾700吨。拥有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和全国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及一大批等级学校,人才培养设施完善。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河田五栋祠堂

厚街镇历史悠久,在北宋宣和(1119—1125年)年中,福建莆田人王泰宦游至厚街定居,开始建村并繁衍生息。之后在南宋、元、明、清年代,福建、河南等地人大批南移,先后在桥头、河田、赤岭、上屯、下屯、宝塘厦、陈家坊等地定居,接着又建立双岗、沙塘、下汴、五坑(今新塘村)、白濠、环冈等村庄。他们艰苦创业,代代相传,枝繁叶茂,村庄遍布四方,之后又陆续建立涌口、珊美、寮厦、汀山、宝塘、溪头、新地、麻雀岭、官美厦、伦品涌、东埔、新围、大迳等村庄。明代,东莞县以乡统都,设四乡十三都。当时厚街镇各村隶属第八都的有双岗、涌口、白濠、军铺、桥头、河田、石厦、五坑、厚街、珊美、寮厦、陈家坊、宝塘厦、上栅、山赖、溪头、葭汀山等;隶属第十都的有赤岭、伦品涌、东埔、环冈、岗头、饭罗岗等。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东莞县设五属:捕厅属、戎厅属、京山司属、中尝司属、缺口司属。当时厚街镇各村均归缺口司属管辖。各村分别属有第一都、第六都、第八都、第十都、第十三都。民国元年(1912年),废都立区,全镇各村曾隶属东莞县第八区,领导机构称第八区署,直到1940年改称第五区,领导机构称第五区署。1946年复称第八区,领导机构改称第八区区公所。

  1949年10月,厚街镇全境解放,各乡建立人民政府,并设竹溪联乡办事处,属东莞县六区区公所领导。1953年初,原竹溪各乡从六区分出,并成立东莞县十二区,1955年9月改称厚街区。1957年冬撤区并乡,将全区各乡分别合并为厚街、仙桥、环冈3个大乡。1958年9月成立厚街人民公社,下辖56个大队,其中包括新沙、沙田、大洲、阇西、石鼓、白马、袁屋边、榕龙8个大队。1961年6月又分为厚街、仙桥、沙田3个人民公社。石鼓、白马、袁屋边、榕龙4个大队划归篁村人民公社管辖,新沙、大洲、阇西3个大队划归沙田人民公社管辖。1963年3月厚街人民公社与仙桥人民公社合并为厚街人民公社,下辖22个大队,1个居民委员会。1983年9月撤社设区。1984年5月区内设镇(区辖),厚街区管辖1镇22乡116条自然村。198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厚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重点工业卫星镇。1987年4月撤区建镇,区公所改为东莞市厚街镇人民政府,原各乡、镇人民政府(乡级)改为管理区,全镇共有23个管理区,管理区下设村,共有村民委员会102个,直接管理该村的各家各户。

 

  

  

500多年历史的乡贤亭

厚街镇厚街地处穗港经济走廊中段,北连东莞市区,南邻虎门港,S256省道和广深高速公路纵贯全境,至深圳宝安机场仅30分钟车程,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1小时车程可抵达珠江三角洲各主要城市。全镇总面积126.15平方公里,下辖2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121个村民小组,截止06年底,本地人口93800多人,外来人口近40万人。厚街自古商贸繁荣,物产富饶,莞草、腊肠等驰名中外,由传统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工、商、贸产业根深叶茂,是现代化企业家投资置业的风水宝地。

基础设施

  水电、通信、路网等基础设施完善,广深高速公路、S256省道及规划中的珠三角城际轻轨和环莞快速路纵贯全境,即将动工的穗港客运高速铁路新东莞站坐落其中。近年来不断完善路网建设及道路升级整治,全镇16米宽以上道路总长300多公里。休闲绿化公园星罗棋布,文化广场遍布各村,大岭山森林公园景色宜人,27洞的海逸高尔夫球场环境优美。拥有全市首家乡镇“二甲”医院及固体废物焚烧余热发电厂,每日处理垃圾700吨。拥有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和全国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及一大批等级学校,人才培养设施完善。

制造业基地

  

  

厚街镇

厚街拥有包括世界500强企业三星集团、泰科等在内的外资企业1100多家,民营个体企业28564个,形成了以机电、鞋业、家具等为支柱的产业集群,其中机电、鞋业和家具三大产业出口量总和占全镇出口总额的85%。电子机电类企业占外资企业投资总额47%,占全镇出口总额的72%。

展览名镇

  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室内展览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是全球展览业协会等多个行业组织会员,全国最佳服务展览场馆,广东三大展览基地之一,每年举办各种展会30多个,成功培育了名家具展、橡塑机械展、五金机械展、车交会、国际名鞋展等国际性品牌展会。每年两届的国际名家具展进入世界一流家具展行列,被国家商务部列为重点支持展会。承办了广东省首届外商投资企业(内销)博览会。

家具之都

  拥有家具企业近400家、家具专业市场10多个,从业人数超过10万人。全长5公里的家具大道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家具及机械、材料、配件的大型集散基地。“名家具展”是中国第一家通过UFI权威认证的家具展,已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规模家具展。1万多件厚街家具产品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主席台的桌椅以及奥运村、新闻中心等场所的专用家具用品。

商务休闲

  厚街商贸业发达,厚街拥有各类商业网点11000多个,石材、鞋材、建材、木材等各类专业市场37个,2公里长的康乐南路繁华商业街远近闻名,各类大型综合性购物广场、超市20多家,中西餐饮星罗棋布,27洞的海逸高尔夫球场环境优美。厚街酒店业服务配套功能齐备,汇集酒店、旅馆130多家,其中有五星级酒店5家,客房总数达到1万多间,年接待旅客超200万人次。全中国规模最大的希尔顿酒店项目已签约落户厚街。

  

厚街镇

交通

  水电、通信、路网等基础设施完善,广深高速公路、S256省道及规划中的珠三角城际轻轨和环莞快速路纵贯全境,即将动工的穗港客运高速铁路新东莞站坐落其中。近年来不断完善路网建设及道路升级整治,全镇16米宽以上道路总长300多公里。

特色

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

  

  

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

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有限公司(GDE)成立于2000年12月,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目前共有5个展览馆,室内展览总面积10万平方米,室外展场面积9万平方米,共可提供5,500个标准摊位。展馆有85-2400平方米大小会议室共11个,配有同声传译系统等各种先进会议设施,2,400平方米的多功能大型会议厅设有可伸缩舞台,可供大型的节目表演。

  公司以专业化、集约化国际化、基地化为目标,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推行“一站式”A 服务,2003年荣获“中国综合服务最佳会展场馆”称号。2004年被评为“中国会展行业十大关注度企业”。公司与国内外各展览机构、行业保持着密切地联系,先后成为香港展览会议业协会海外成员、广东省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级会员单位、中国展览馆协会会员,并成功加入全球展览业协会(UFI)。

  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自2002年开业以来,展馆经营健康发展,每年举办近30个给类展览会,2007年全年展览项目达16个。中心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央电视台(CCTV)同一首歌,维也纳交响音乐会、香港十大歌星演唱会等文化活动,20万平方米的“国际名家具(东莞)展览会”、4万平方米的“广东国际汽车展览交易会”和5万平方米的“东莞国际机械及原料展、塑料及包装展”以及国际名鞋展已成为品牌展的成功范例。办展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并于2003年被广东省经贸委定为全省会展工作联系点。

厚街会展业

  厚街的会展业起步于1999年开始的名家具(东莞)展览会。以国际名家具展为契机,厚街的会展业在短短的五年间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规划33万平方米,首期工程7.4万平方米的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的落成使用,使厚街成为了综合性的会展基地,该展览中心自2002年启用以来,每年举办20多个展览会,其中有不少国际性大展、名展项目。2003年,厚街相继举办了第九届、第十届国际名家具展、第三届汽车展交会、广东省首届二手车交易会等21个大型展览会,专业参观总人数超过70万人次,总成交额超过43亿元。镇委、镇政府作出了创建中国展览名镇的决定,如今会展业已成为厚街的主导产业。

家具业

  

  

家具

中国广东厚街——家具之都,不仅是家具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展览基地,也是全球家具采购基地。

  2002年厚街镇被广东省科技厅确定为“广东省家具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

  家具业现己成为厚街镇的主要支柱产业。厚街家具品牌众多,类别齐全,整体水平高,且大多定位在中高档市场,引领导国内中高档市场的时尚潮流。产品每年有40%以上销往国外,约占全国家具出口量的20%。外销的主要目标市场是东南亚、美国和中东地区。近几年,向欧盟大洋洲韩国日本的出口也增长较快。目前厚街上规模的家具企业达400多家,从业人数10多万人。全镇已建成颇具规模的家具专业市场10多个,总面积大约50万平方米,“家具大道”全长5公里,是珠江三角洲家具及机械、材料、配件的大型集散基地。一年两届的“名家具展”已是亚洲当前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成效最好的专业家具展之一,集中了中国80%以上的知名家具品牌,同时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和越来越多的海外买家。

兴业木材夹板市场

  

  

木材夹板市场

家具产业内社会分工日渐深化,除了家具业外,与之相关的行业如家具五金配件、油漆涂料等,及家具原辅材料市场、木材市场、皮革市场、家具商场等,都获得快速发展,整个产业从原材料采购、机械设备、零配件加工及供应、成品装配到营销配送资讯设计以及会展,基本上实现了专业化,成为珠三角地区家具集散地和辐射源。

  作为家具销售窗口之一的“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有3个展览馆,共13万平方米展览规模,8000个标准展位。形成了集家具制造、家具材料供应、名家具展“三位一体”的产业链,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家具产业链发展最完善”的地方,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民营企业

  

  

厚街镇

民营经济是厚街的重要经济成分,占据全镇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已陆续涌现出驰生集团等一大批上规、高效益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既有家具业的龙头华伟、华辉、兆生、金利源、奥创等,也有高星级酒店的佼佼者喜来登、嘉华、富盈、海悦等,更有科技及制造业的代表金河田、跨日、竣成,东逸翠苑、加州阳光、湖景一号、汇景豪庭等房地产业也飞速发展。为推动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厚街镇委、镇政府成立了民营经济发展协调办公室,设立民营企业投诉服务中心和行政办事服务中心,在协调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同时,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一条龙”式行政办事服务,使民营企业得到了扶持、赢得了效益,民营经济不仅在量上有大的发展,在质上面也有较大的进步,逐步地向“两自”(自有技术、自有品牌)方向进军,产生了如省著名商标永益食品公司的“凤球唛”,省高新科技企业金河田和渤海环保公司,和15家市民营科技企业。

  据统计,截止2007年,全镇个体私营企业登记在册总户数为15073户,比上年同期增长22.8%(其中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户数为13924户,注册资金40801万元,私营企业达1149家)。2004年上半年个体私营企业共缴纳税收达1710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7.8%。

清溪镇

  清溪为中国广东省东莞市下辖的一个乡镇,亦称鹿城。位于东莞市的东南部。2003年总面积14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3万人,非户籍人口35万人。清溪镇经济以外向形制造业为主,其中资讯科技制造所占比例较大,如NEC、三洋、群光等亦于此设立生产基地。2007年该镇国民生产总值(GDP)达130亿元人民币。2008年,郭瑞琳到东莞清溪镇工作,至今已经出版《潮州商人真相》等著作30部。

历史

  明代为文顺乡辖,清代初为京山司辖,后又为捕厅管辖。中华民国建立后设立筹办处,辖区为99村。民国24年设乡公所为东莞县第四区辖。1944间中共曾在此建立根据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与塘厦合称新三区,1951年又改作第七区,1958年并入塘厦公社,1959年析出成立清溪公社,1983年9月撤公社建区,1987年5月撤区建镇沿革至今,1988年东莞升格为地级市,清溪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为数不多的地级市直辖乡镇。

  改革开放始后至1985年期间,该镇“三来一补”企业大量增多,形成日后的工业雏形。1986年间该镇开始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久清溪镇经济进入了近20年高速成长期,此期间该镇国民生产总值一般年增长20%以上。

地理

  清溪镇位于东莞市东南部,与深圳市、惠州市接壤。镇府驻地距市城区及深圳均约为48公里。2003年。总面积143平方公里。该镇地势四周环山中间为盆地,历史上对外交通相对闭塞。“打开山门”不过是近20年的事。

人口

  该镇户籍人口约3万人,2003年非户籍人口约35万人。户籍清溪人由有两大族群组成,其一为以客家话为母语的客家族群,其溯源较为认同的是;800多年前其先民逐由惠阳逐迁徙至此而成。另一为以本地话(属粤语的一分支)为母语之本地族群,其溯源一般认同的是;其先民较客家先民为早至此。客家族群居民常以客家人自称,而本地族群居民罕以本地人自称。本地人一词有广义、狭义区分,狭义上只包括本地族群,广义上包括本地族群及客家族群,倘若属狭义的与属广义的两者相论时,坊间习惯上,会在本地族群的称谓后;男子加上“佬”字、女子加上“嫲”字,如“本地佬”“本地嫲”。

  该镇21村(社区)中,除大埔村、土桥村、长山头村、谢坑村、荔横村的居民多为本地族群聚居外,其余17村(社区)的居民大多为客家族群聚居。2005年。该镇约3万居民中约有2.5万以客语为母语,占居民总数8成以上。

文化

  文化范畴,分为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一般认为;清溪镇居民以客家人为主,故官方将客家文化视作传统文化。客家文化源自中原文化,客家先民纵使经数千年的由北至南的迁徙,然而依旧继承着传统文化。宗祠是其维系客家凝聚力、弘扬传统的一大媒介,宗祠此建筑的作用;其一为祭祀用途,先宗之灵位及骨灰安放以此;每至清民节,客家人以本姓或本村为单位,组织盛大的祭祀活动。其二为弘扬传统用途,祠内的文献、碑文中,可以了解到先民;来自何方、迁徙经过、定居于此的缘由、处世格言等。客家人又以族谱为纽带维系着代代后裔。遗憾的是;宗祠的职能及系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成为了破除迷信运动的打击对象,大部分宗祠在此期间遭大肆破坏,祠中壁画皆被涂鸦或损毁、古籍文献遭焚毁,族谱从此绝后、先宗之灵位及骨灰亦难逃厄运。当今所见的宗祠,一般为重建所成。

  客家传统文化中;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群众基础,如舞麒麟、唱山歌。此民间艺术由于缺乏创新而且千篇一律,难成民间活动的主流。值得庆幸的是;舞麒麟活动由于政府的推动及保护,近来逐渐复兴中,2007年更至澳大利亚演出。唱山歌虽亦有政府支持,但从近年来看,未见有大的活跃。而属岭南文化的本地族群,占该镇人口比例不大,文化传统长期受忽视。2008年,郭瑞琳到东莞清溪镇工作,至今出版《中国养生真相》等著作30部。坊间至今仍保留一些传统习俗,如重阳祭祀等。

  两族群间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一方为中原文化、一方为岭南文化。但经历了近千年的相互磨合及同化,今日看来若非刻意作区分,否则两者间不会有意识上的隔阂

石碣镇

百科名片

  

地理位置

石碣镇位于东莞市东北部,地处东江河畔,东接石龙古镇,西临东莞市区,南距深圳78公里,北离广州62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广深走廊中间,与东莞市区一衣带水、隔江相望,是明末民族英雄袁崇焕的故乡,被国画大师关山月誉为“东江之珠”。被东莞市冠名为数码产业重镇。据有关资料显示:全镇总面积36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委会、一个居民委员会和75个村民小组。

乡镇发展

  石碣镇制造工业迅猛发展,已形成了以电子工业为龙头,电器五金时装皮革制品、纸品等100多个产品系列共同发展的良好势头。全镇现有工业企业1200多家,是1978年的33倍,其中,引进外资企业500多家,累计引进外资11亿多美元,且有16家是海外上市公司,这些前来投资的公司有美国日本马来西亚、南韩、台湾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镇建有配套完善的标准厂房320多万平方米。 石碣镇地图

  石碣镇民营经济蓬勃兴盛。据有关资料显示,该镇共有个体私营企业1万余间,比2001年增加5800多间,涉足的行业有制造业、服务业、商业等,其中,恒兴电子荣获国家级民营科技创新奖,成为我市荣获该奖项的8家民营企业之一,前锋电子、海昌船务被评为“市民营50强”企业。民营制造业生产的产品种类全、品种多,除以电子产品为主外,还有电器、五金制品、玻璃制品、灯饰制品、现代家俱、服装服饰、文化用品、皮革制品、精制食品等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目前,石碣镇众多的民营企业如高雅画框厂、华发纸品有限公司等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越来越高,实力不断增强,有相当部份企业已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加工型向高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方向转化,正朝着“做强做大”的目标迈进。为推动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石碣镇除了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外,还制定了《石碣镇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石碣镇民营经济发展协调办公室工作指南》,以更优惠的政策和更优质的服务促民营经济不断壮大。                                             交通地位

  镇东面有广深铁路中间大站——石龙准高速电气化火车客运站;南有石碣大桥和大王洲大桥,分别连接莞龙公路和东莞市区;北有江龙大桥连通广汕公路;莞深高速公路和市五环路经过该镇;附近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还有虎门港、黄埔港,水、陆、空运畅通省、港、澳。石碣已成为广东南北运输干线上的交通重镇。[1]

    

樟木头镇

  

古坑客家建筑群

樟木头镇位于东莞市东南部,总面积118.8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人,石马河贯穿境内,广深、(京九)铁路,莞惠公路和东深公路的交汇要地,镇内的“观音山森林公园”,面积1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9%以上,是新的旅游景点。樟木头镇是一处风景美丽、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百姓殷实、民风淳朴的宝地,是东莞市唯一的纯客家古镇,民风淳朴,热情好客,2001年樟木头镇被广东省命名为“麒麟艺术之乡”。

村镇简介

  樟木头镇是“中国民间艺术麒麟之乡”,其客家麒麟舞艺术有近500年的悠久历史。先后获得国家卫生镇、广东省中心城镇、中国百强镇、中国麒麟舞之乡、广东省特色旅游城镇、中国塑胶商贸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生态宜居示范乡镇、全国全民创业示范镇等多项殊荣。樟木头镇坚持敢为人先的精神,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怀着“工业立镇、房产富镇、商业旺镇”的强烈发展理念,积极吸引香港、澳门、台湾等企业开发工业、房地产业和服务业,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商业蓬勃发展,以优美的居住创业环境吸引了近15万港人前来购房安居,被誉为“小香港”。[1]

名称来源

  樟木头,原名泰安。泰安作为粤港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传说在清初年间,皇帝派出官员巡视海防,途经泰安。当时泰安承宝山山脉仙气和黄大仙留下的树种,千年樟树,满山遍野,阵阵凉风带来阵阵的清香。巡按大人一路南下,舟车劳累,香风飘过,遂觉心旷神怡,于是下令安营扎寨。巡按大人坐于一棵千年古树之树头,询问当地的向导,是何树木如此神奇。向导禀告为樟木树,而大人所坐的树头为樟木头,再告之黄大仙的传说,及樟木树的功效。巡按大人哈哈大笑:樟木树能驱瘴,樟木头能留人,真是一个财丁两旺,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于是下令地方官将此地易名为樟木头。从此,泰安就改名为樟木头。[2]

交通便利

  樟木头镇是东莞市下辖的32 个镇区之一,毗邻港澳,地处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一小时生活圈的中心,南往深圳38公里,东距惠州40公里,北去东莞36公里、广州100公里。镇内有长途、短途两个汽车客运站,长途客运站直达97个城市,短途客运站是周边镇区公路客运的中转枢纽。省道莞惠、东深公路在此交汇,惠常、莞从高速从辖区内经过,常虎、龙林、莞深高速均惠及樟木头,广深、京九、广梅汕铁路途经此地,镇火车站每天有113次列车停靠,樟木头至九龙不足1小时车程,交通十分便利。[3]

发展定位

  走“以旅游促环境优化,以环境带百业兴旺”的特色经济之路,到2011年成为引领行业标准、培育科技创新的先进制造业孵化基地;东莞及周边地区生态农林业与度假休闲结合产生强大带动力和吸引力的旅游基地;引领时尚消费潮流、主导十大专业市场的商业区域中心;基本实现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基本建成东莞东南部和山区片最有吸引力的现代新型生态文化城镇。[1]

投资环境

  樟木头镇全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制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等“七大环境”。在全国率先提出“感恩商家,帮扶企业”活动,为企业解决用地指标、消防及土地办证、投资配套、工程立项、人才入户、科技项目申报等困难;并为企业提供融资贷款方案,争取银行授信额度贷款等等,使一些资金链断裂、濒临倒闭的企业及时得到帮助。政府雪中送炭的行为,创造了政企互相感恩、携手共渡难关前所未有的和谐局面。[1]

经济建设

工业产业

  至2007年底,全镇工业总产值达89.0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4.68亿元。樟木头镇注重招商引资工作,2007年全镇合同利用外资653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99万美元,出口总值80485万美元,至2007年底共有外资企业296家,民营企业1052家。[4]

  全镇建有工业园区12个,其中金河工业园和文裕工业园规模最大,占地280多万平方米。引进了上市企业味千拉面、国际知名时装品牌美国GUESS集团、西源纸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龙头项目。山高嶂工业园和塑胶科技产业园在开发建设中,占地近60万平方米,在樟洋规划建设占地超10万平方米的大型塑胶仓储、生产工业园,与镇内大型塑胶原料市场相对应,形成樟木头镇塑胶产业“前店后厂”的格局,实现交易、仓储、生产一条龙配套,构筑完整产业链,全面提升行业竞争力,对进一步提升樟木头镇综合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樟木头镇积极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出台《樟木头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试行办法》和《樟木头镇扶持民营企业和“两自”企业实施方案》等系列扶持措施,以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企业唱戏为原则,成立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和科技创新促进中心,建设商贸服务业技术创新、行业技术、工程技术、人才服务四大平台,通过人才引进、鼓励与扶持、管理与服务等措施,重点扶持引导综合实力强、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竞争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加快发展。

  至2007年底全镇共有省高新技术企业10家、市级以上民营科技企业71家;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3个。太粮米业、小猪班纳童装等一批产品和商标被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全镇年销售额达5000万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有21家,民营经济已成为樟木头镇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4]

房地产业

  樟木头镇大力发展外向型房地产业,房地产产值占全镇GDP的比例一度高达40%以上。据有关数据显示,全镇已立项房地产项目120多项,引进外资100多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800多万平方米,向港推出花园楼盘90多个,外销商品房5万多套,吸引约15万港人在此投资置业。

  

楼盘开发建设

[5]

樟木头镇运用“抓大放小,择优扶强”战略,全力支持和配合有实力的房地产发展商,按照高尚生活社区的理念,集中开发建设一批规划设计一流、建筑质量一流、生态环境一流、生活配套一流、物业管理一流的精品楼盘,先后开发了帝豪、御景、碧河、嘉多利山、绿茵、帝雍等多个大型楼盘,逐步成为山区片的生活居住、休闲购物中心和旅游度假中心。

  由著名房地产公司中惠地产最新开发建设的香樟绿洲项目,总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首期投资5.5亿元,规划建设西班牙式风情小区,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应。香樟半岛、绿茵山庄、富盈等多个总占地800多亩的房地产精品项目将陆续上马,建成后可有力提高樟木头镇房地产业的总体水平,全面优化樟木头镇居住环境和配套建设,大力推进樟木头镇城市化建设进程。

  新开发的南城新区,房地产项目用地近700亩,计划规划建设大规模、生态式、智能化、高标准的住宅新区,是未来全镇的居住中心。[5]

商贸服务业

  2007年全镇共实现工业总产值89.0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4.68亿元,各项税收6.39亿元,财政总收入6.9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6亿元。

  镇内建有水果交易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电子城、南方汽车博览中心、鞋材市场等专业市场10多个,其中粮食市场和塑胶原料市场已发展成为珠三角行业龙头,在国内外市场占有重要的地位。

  

樟木头塑胶原料市场

[6]

樟木头塑胶原料市场,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拥有标准铺位800多个,经营商户1000多家,集塑胶原料、工程塑料、再生塑料、塑料机械、塑料模具于一体,配套有仓储中心、信息中心、展览中心,开通大型电子报价信息显示系统、资金支付结算电子系统和塑胶原料市场信息交易网,年销售量超百万吨,年交易额超百亿元,是粤港地区最具规模和影响的塑胶原料集散地,与乐从、余姚塑胶市场一起位居国内超大型塑胶原料市场三甲。

  2005年起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广东省塑料工业协会、香港塑胶原料商会联合举办每年一届的“粤港台国际塑胶博览会”,吸引众多国内外知名化工企业和逾10万客商前来参展,是华南地区塑胶行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具影响的专业展会。期间并举办行业论坛、高峰会议等,在业界树立了该镇塑胶产业的良好品牌。2007年4月11日正式被中国塑胶加工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塑胶商贸重镇”的荣誉称号。

  樟木头粮食批发市场占地11万平方米,拥有商铺700间,仓库面积25000平方米,可存放粮食25000吨;铁路线长3000米,有三条铁路货物卸车线,每天可卸100个车皮,年吞吐能力达200万吨,市场辐射范围覆盖整个珠三角地区,是全国产粮基地与广东粮食消费市场之间的纽带,年销量位居全国各专业粮食市场首位。

  按照“传统商铺+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樟木头各大专业市场通过网络和服务平台实现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四流合一的完整电子商务流程。已建成小香港商务网、政府信息网络基础平台、村镇数字管理服务系统、樟木头塑胶原料市场信息中心,是广东省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试点镇和省商贸服务业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

  樟木头商贸零售业发达,天和百货、龙洲百货、百佳超市、佳华商场、时尚电器、地王商场、明都商业城、华富广场等一大批大中型商场,奠定了樟木头镇在山区片购物中心的地位。全镇有5星级酒店1间,四星级酒店2间,半山酒店、东莞花园酒店、新都会酒店、商旅之家酒店、新概念生活酒店等配套完善,环境优雅。镇中心区云集粤、湘、川、苏等多种菜系及东北、新疆、台湾、泰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美食,是有名的“饮食街”。[6]

特色产业

  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工业强镇。扶持发展“产学研”一体的科技进步企业,规划和支持企业孵化基地建设,完善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未来的樟木头将成为精尖、环保、节能、循环利用等先进产业发展的硅谷。

  开发精品楼盘,享誉“小香港”。据有关数据显示,樟木头镇大力引进外资100多亿元人民币,建有房地产项目120多个,建筑面积800多万平方米,向港推出精品楼盘90多个,外销商品房5万多套,吸引15万港人在此投资置业,是国内最多香港人居住的建制镇。

  打造一圈四网,保障商贸物流发展。以塑胶大市场为龙头,做强做大塑胶、电子、鞋业皮具、粮油、汽车、小商品、重油、农批、水果、建材等十大专业市场,以主干道和新干道的无缝对接构筑城内畅通网络,依托铁路、轻轨、高速公路和两大主道构建大物流网络。打造东莞东南部最具吸引力的现代商业物流城镇。

  塑造四大文化,促进旅游发展。镇内有观音山森林公园、宝山森林公园、冠和博物馆、客家祠堂、三家巷等景点。樟木头镇深入推进一系列感恩文化;复兴客家语言、风俗、饮食、音乐等客家文化;科学推动观音信仰、慈善、健康节等观音文化;倡导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生态文化。[1]

文化广场

南城文化广场

  南城文化广场位于镇中心南面,宝山麓下,树木扶疏,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南城文化广场 晨练

[7]

南城文化广场,建筑格调为多级阶梯状,游人拾级而上,潺潺流水顺势而下,顶端为喷水池,下端为广场活动空间。园区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于1999年春向社会开放,免费进场。南城区比较僻静,绿化面积大,吸引很多居民(尤其老年人)清晨休闲运动。[7]

西城文化广场

  西城文化广场位于镇中心西区。坐落在樟木头影剧院、文化活动中心大楼的中间地段,南临地王、百佳等商业城,北靠——莞惠公路,占地3万平方米,周边车水马龙,人潮汹涌。于1997年开启使用,投建金额250万元。

  西城文化广场侧重于晚上开展群众性舞蹈(交谊舞,集体舞、健身操)

  

西城文化广场

[8]

活动。舞池占地1.8万平方米,全场铺设陶质地砖,地面平滑通畅。

  舞场正面,横跨一座古罗马格调圆柱拱托,下设一圆形小舞台,紧挨三座音乐喷池;两座大功率音箱和一座石块结构播音室,分别置于广场的终端,8株10米高的灯饰椰子树,交换着变幻图案,乐韵柔扬,流光溢彩,舞影翩翩,人头窜动。每晚参与活动者(含围观群众)不下1000人/次。 一些公益性宣传活动和商业广告,都在此举办。[8]

东城文化广场

  东城文化广场在城东,坐落于石新、柏地两社区交界处(今仙河路地段),占地7万平方米,与滨河公园(占地40万平方米)融为一体,是镇广场文化活动的最大空间,地势一式平坦,河涌交错,视野开阔。广场于1998年1月建成使用,建设投放资金为1500万元。

  

东城文化广场

[9]

广场演出区占地1.5万平方米,中间设一个多功能舞台,台高12米;台面宽250平方米。台侧装有大功率音响、化妆间、DJ室、舞台灯光等设备一应俱全。

  演出区右侧建有一座隋园形声控音乐喷池,池中多支喷管,随着不同的乐曲节奏,同步喷出各式水柱或水花,加上底座装饰灯的照射,更显得流光溢彩,剔透玲珑。音乐喷池的控制开关,设置在一把竖立状大提琴室内。中心舞台的四周,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的开阔地带,全铺盖人工草皮。奇珍花木点缀其间;大小山丘起伏。游人或席地聊天,晨运耍拳,各随所好。

  1998年11月,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授于首届“广东省十佳文化广场”称号。[9]

 “中国作家第一村”

  “中国作家第一村”2010年9月28日在广东东莞市樟木头镇御景花园正式挂牌成立。著名作家、评论家雷达从樟木头镇镇长罗伟伦手里接过“中国作家第一村”村长聘书,正式出任“中国作家第一村”村长之职。

  被美誉为“小香港”的东莞樟木头镇因其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吸引了一批中国国内知名作家、学者落户于此,当中多人在国内文坛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有多个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仅今年,就有5人入围鲁迅文学奖评选。

  按照相关方案,村长主要是负责“作家村”日常事务的统筹,审查村民的入村申请,不定期组织作家举办创作交流会,镇政府组织活动时联系作家参加。“作家村”同时还设立理事会,其成员由驻樟木头并具备省级以上作协会会员资格的作家组成,将组织作家村成员开展多种文学活动。挂牌成立后,“中国作家第一村”首届文化论坛随即在樟木头御景花园举行了。[10]?

旅游资源

  樟木头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是东莞市唯一的客家镇,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旅游特色镇”。镇委镇政府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全力打造旅游强镇,力争到2010年,年接待旅客300万人次以上。樟木头镇有一批优秀旅游景点包括观音山森林公园、宝山森林公园、全国最大的古代家具博物馆——冠和博物馆、樟木头镇将军馆、滨河公园等。[11]

观音山森林公园

  观音山森林公园位于樟木头镇石新社区内,距镇中心区1.5公里,总面积18平方公里,是集生态观光、宗教文化旅游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

  观音山原名观音肚山,是樟木头境内东南屏嶂诸山之一,与双面髻山(主峰海拔791.3米)、大细锅、笔架山、仙宫岭、飞鼠山、尖峰等群山互绕,海拔为450~750米,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

  

观音山

[12]

观音山森林覆盖率达99%,空气中负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1100个,年平均气温22.1℃,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无霜期332天。植被完整,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动植物资源丰富。据专家考证,常见植物种类有73类,199种,属国家保护的植物有22种,其中粘木、白桂木、苏铁厥、土蚕霜、金茶花和野生龙眼为受保护的濒危植物。动物有兽类野猪、黄猄、蟒蛇、穿山甲等;飞鸟类有鹧鸪、了哥、画眉、麻雀、山鸡等,甲壳类动物以繁殖在山溪水涧中的坑螺、山虾公为多;昆虫类的动物更是难于胜数。

  2004年夏,园区勘察人员在耀佛岭地域海拔400~560米处,发现多处前人石垒,引发不少专家,游人前往猎奇。

  游人自樟木头中心区客运站搭乘园区大巴,只需15分钟车程,就可抵达公园的“佛光路”。它是一条盘山公路,盘旋曲折,个别路段山陡弯急(最大坡度35度),蜿蜒6公里,直达488米的观音山顶。此路始建于1993年,以后不断完善,(降坡、设防护栏等),安全系数较高。该路是唯一以车代步的公路。

  园区另一条供游人徒步攀登的步行路叫“佛缘路”。游客需爬越3999级石阶(1650米)方可到达目的地。此路林深叶茂,曲径回廊,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最高。

  观音山园区内峰峦叠嶂,十多个主峰簇拥环绕、互竞姿色,常年云雾缭绕,景色变幻莫测。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为观音山添设了无数自然景观,较为壮观的是落差380米、逶迤跌岩36级的仙泉瀑布和3999级曲径的“佛缘路”、林海松涛的“森林浴”。

  2000年后,公园进入构筑的中期阶段,先后投入2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项目有玄武岩观音菩萨雕像、观音寺大雄宝殿、国际会展中心、古树博物馆和不断完善20余个大小景点、添设交通工具等,使旅游观光、宗教信仰、文化娱乐、科技教育等公园多项功能日趋完善。

  公园2001年投入运作以来,借助“樟木头——小香港”的知名度和优越的地理、交通优势,积极协同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展多层次、多内容的活动,借以提升公园形象和知名度。

  2005年12月15~17日。园区主办了第二届健康文化节,其中“十万人齐颂祖国”图片汇报展览在北京政协会议中心阳光厅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为该展厅开幕剪彩,95岁高龄政协委员(老红军女战士)王定国、著名京剧艺术家叶妙兰等参与了该活动,深获好评。

  园区备有多部接送中巴13部观光游览车,东莞市区有旅游专线巴士直达观音山。[12]

宝山森林公园

  宝山森林公园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西南部,总面积1424公顷,

  

宝山森林公园风景

[13]

东莞老八景“宝山石翁出芙蓉”就源于此。园内林木繁茂、湖水澄碧、百鸟鸣唱、野趣浓郁、以幽、静、秀、野为特色,共分为四大区域:

  一、 宝山登山游览区,内设潇夫影视城游乐区、菊湖顶森林游览区、金矿坑特色园科教区、宝山登山揽胜区、斯罗坑溪沟探幽区;

  二、 芙蓉寺宗教文化游览区,内设渔翁晒网特色文化区、芙蓉寺文化区;

  三、 天湖森林静养区,内设天湖保健静养区,天湖山庄休闲区、鸡古石顶健身游览区;

  四、 金交椅公园管理服务区,内设公园管理区、职工生活区、饮食服务区。[13]

滨河公园

  滨河公园位于樟木头东城区,占地面积达40万平方米,为镇政府斥资4000多万元建造,于2001年2月开放,

  

滨河公园

[14]

是樟木头镇公益性公园。

  滨河公园紧依石马河畔,自然态势是河涌交错,湿地宽阔而润泽,植物丛生,常年披绿。公园的构筑格局是平地堆山,遇水架桥,因地设景,碧水蓝天。公园全境由中心岛、南端、北端、文化广场四块地域组成。园区计有泥桥、木桥、石砌桥8座,河边栈道长2公里。人造山丘蜿蜒起伏,各色亭、台楼、阁、假山、喷泉、水榭、钓鱼台,错落有致。此外,整个园区布满了热带林木不下百种的花卉苗圃,曲径通幽,造型工艺应有尽有。市民免费入园观赏。老少咸宜。[14]

冠和博物馆

  冠和博物馆由冠和集团总裁苏永友先生投资创办,于2001年9月建成开放,位于素有“小香港”之称的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中心广场三楼,是以收藏、展示、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文物陈列面积逾5000平方米,总投资数亿元人民币,拥有上万件各类文物,由十二个综合展厅和一个美术厅组成。并于2004年建成惠州市冠和博物馆,荣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冠和博物馆

[15]

馆内总体布局按“园中馆、馆中园”的构思设计,展馆布局独特,色调新颖,以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连廊组合和琉璃砖瓦,再现古典风格。陈列文物类别除明清家具以外,还有砖雕石雕、木雕根雕、兵器乐器、书画陶瓷、西洋古玩和文革时期纪念品等等。

  馆内设备完善,环境幽雅,服务热诚。冠和博物馆先后被评为“东莞市旅游协会会员单位”、“樟木头中小学教育基地”、“全省先进民间组织”、“东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东莞市文化艺术收藏展示基地”;并获得“樟木头文化贡献奖”。[15]

将军馆

  将军馆分为前言、将军简介、双拥共建、将军题词、著作和后记五大部分。将军简介部分主要展示曾在樟木头镇军营驻防过,后来成长为部队副军级以上各位首长工作战斗经历的简单介绍,他们中有上将5名、中将3名、少将21名、未授将军衔的副军级以上的有16名(其中7位逝世),共45名。第二部分为“双拥共建”,主要展示樟木头镇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秀事迹、人物和感人画面以及该镇领导拜访将军时的图片资料。

  据了解,2010年5月,樟木头镇正式启动“将军馆”筹建工作,横跨九省征求老将军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征集馆藏物件,包括各位将军的荣誉、资料、物件等。截至2010年9月,樟木头镇先后拜访了38位将军。[16]

客家麒麟

  樟木头镇是东莞市唯一的纯客家古镇,传承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麒麟艺术,麒麟艺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独树一帜,深深扎根于客家的文化土壤中,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麒麟是民间传说中的神兽,是太平、吉祥的象征,也是客家人的图腾。2500年前我国就出现了麒麟形象,初唐时期已兴起麒麟舞。麒麟艺术是客家文化的代表,长期以来,客家人每逢喜庆节日都要舞麒麟,无需设置灯光、音响等场景,表演时间通常为30-45分钟。随着打击乐器奏出轻、重、缓、急的各种节奏,或单或双的麒麟摇头摆尾,跳跃挪闪,忽而狂欢嬉耍、忽而凌空翻腾,用舐脚、滚动、翻腾、采青等动作表现喜怒哀乐。

  

中国首届麒麟舞大赛—樟木头代表队

[17]

麒麟舞跟随着客家先祖,从中原辗转来到南国,并扎根于樟木头。 据史料记载,樟木头客家麒麟舞,已有450多年的历史。樟木头镇非常注重传承和发扬麒麟艺术的工作,使麒麟舞从原先的草坪表演走上了舞台,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樟木头镇先后拨出500多万元对麒麟舞进行精心培育,全镇有麒麟舞队19支,麒麟武术协会总人数超过一千人,先后组队参加各种重大活动1000多场,曾获得全国首届麒麟舞大赛金奖,并出访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受到各国人民的热情欢迎。2007年,樟木头麒麟舞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8月,樟木头镇麒麟队受文化部邀请参加奥运会广场文化活动表演。2008年11月,樟木头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0年7月底,樟木头镇麒麟代表队将参加上海世博会“广东周”文艺展演活动。[

 

凤岗镇

地理位置

  东莞凤岗镇,古称塘沥洞。民国初期,因建

  

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

凤岗新圩,才确立凤岗这个地名。

  凤岗镇位于东莞市的东南部,北纬22°40′35″,东经114°6′42″ 。东南西三面,昔日与惠阳、宝安(现为深圳市龙岗、宝安两区)接壤,北面与本市的塘厦、清溪相连。距东莞市区50多公里。

自然条件

  凤岗属丘陵山区,山岭连绵,东北面地形较高,西南面较低,超过海拔200米高的山岭有七座,其中位于黄洞村的松托窝山海拔265.6米,是凤岗最高山岭。

  流经凤岗主要河流,古称九江水,近代称石马河。源头在雁

  

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

田长表,后流经全镇八个行政村,由竹尾田出境,进入塘厦镇。

  植被为亚热带季候常绿林、植物资源丰富,种类较多。

  地质由海相碳盐岩构造,灰黑色、红色、白色等多种石灰岩组成。岩层厚度400米左右,表土厚度10多米。属赤红壤地区。

  凤岗面临南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冬短。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差振幅小,季候风明显等特点。常年气温在25-28℃,最高温度34-35℃,最低温3-4℃左右。常年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

  全镇山(地)林面积5万9千多亩,可耕地面积2万3千多亩。

凤岗概况

  凤岗镇有二种语系人口。据史料,广州话系人口(又称本地人)其先祖从粤北的南雄到广州地区,后又逐迁到凤岗。在宋末元初到凤岗立村的本地人,已有600多年历史了;而客家话系人,其先祖原在福建和江西两省,后南迁到粤东地区。从清朝中期设立在黄洞廻龙庵的碑文记载,凤岗的立村定居第一批客家人的先祖为“十三位公”。他们应召从与粤东地区南迁到凤岗开垦,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了。

  民国期间的凤岗辖属区域有103平方公里。解放初期,有部分村庄划入宝安县的平湖镇、观兰镇以及相邻的塘厦与清溪两镇。现凤岗辖区面积为82.5平方公里。设十二个村(居)委,大小自然村(坊)62个。

  据1948-1949年人口统计,凤岗有人口1万8千3百多人,1954年为1万7千3百多人。1964年,因受社会和经济客观因素影响,有部分人出国和外流香港,人口减至1万4千7百多人,随着改革开放,大量引资办厂,人口逐年增加,1987年户籍人口16874人,2003年18738人,2005年底止,人口20633人。暂住人口超过20万人,加上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凤岗总人口已超过30万人。

  据1986年11个管理区(现为村)抽查统计:全镇100人以上姓氏25个,100人以下姓氏28个,其中张、邓两姓人口最多,超过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