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稿钟隶...驱毂振缨— 译文及释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19:29:13
杜稿钟隶 漆书壁经: 书殿中有杜度的草书、钟繇的录书,还有漆写的古籍和孔壁中的经典。  府罗将相 路侠槐卿: 宫廷内将想依次排成两列,宫廷外大夫公卿夹道站立。户封八县 家给千兵: 他们每户有八县之广的封地,配备成千以上的士兵。  高冠陪辇 驱毂振缨: 他们戴着高高的官帽,陪着皇帝出游,驾着车马,帽带飘舞着,好不威风。    杜稿钟隶,漆书壁经。  广内殿里面除了三坟五典以外,还有什么好东西呢?还有古玩字画的真迹,例如有杜稿、钟隶、漆书、壁经。  汉朝有一个叫杜度的人善写草书,中国历史上写草书的第一人是杜度,不是唐朝的怀素。杜度草书的手稿,就是杜稿。三国时代的钟繇,写隶书是天下第一的,他的隶书真迹,就是钟隶。    除此之外,还有"漆书壁经"。漆书是在上古时期,笔墨都还没有出现以前,用树脂漆书写在竹简上的大头小尾的文字,现代称为"蝌蚪文"。  元代吾丘衍在《学古编》里面解释说:"上古无笔墨,以竹梃点漆书竹上,竹硬漆腻,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现代出土了商代用玉石制作的漆书笔,可见漆书既是中国最早的硬笔书法文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书。《晋书?束皙传》记载。晋时有一个名叫不准的汲都人(今河南新乡),盗掘战国时魏襄王的墓得到13篇漆书的古籍。    壁经是指在孔子旧宅墙壁中所藏的经卷。秦始皇焚书坑儒,把所有的儒书都收缴上来,孔子的八世孙怕儒学从此失传,就把一部分经卷藏在了夹壁墙里边。汉武帝的弟弟,鲁恭王,想侵占孔子的旧宅修花园。在拆墙的时候发现了里边的竹简,内有《孝经》、《尚书》、《论语》等。    我看到有文章介绍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活埋了儒生461个是事实,这又是李斯帮忙干的。那些儒生每每在下面指责他,他本来出身就不好,母亲又不太正经,这些人天天嚼舌头,最后把他逼急了,把这些人坑于山谷之中。至于焚书,他只是象征性地烧了一部分,其余的都堆放在阿房宫。项羽火烧阿房宫,烽火连三月,所以李斯坑儒、项羽焚书。二人是罪魁祸首,秦始皇一直背黑锅。    到了汉惠帝刘盈当政,发现天下没儒学经典了。于是昭告天下,看谁还藏有儒家的经典。谁家敢藏,书是没有了,只能靠背诵的功夫默写下来。其中最有名的是一个名叫伏生的九十岁老头,他默写了整部《尚书》。以后把壁经里发现的《尚书》与他默写的《尚书》对比,一字都不差,可见古人背书的工夫真是一绝。一但爆发战争,书烧了,你没有背诵的功底,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四句话联起来的意思,就是:    这里既收藏了古今的名著典籍, 亦汇聚着成群的文武英才。    里边有杜度草书的手稿和钟繇隶书的真迹,还有漆书的古籍,以及从孔府墙壁内发现的壁经。     府罗将相,路侠槐卿。
  
  上文说了广内殿,这里再说说承明殿。承明殿里面聚集了文武百官、公卿将相。府是聚集的意思,例如将国家的仓库叫做府库。朝廷的里面,文武百官,群英荟萃。朝廷的外面,道路两旁站立的都是三公九卿。侠是夹的通假字,就是夹道欢迎的夹字。    "槐卿"是三槐九卿的简称。古人最崇敬槐树,槐树能生存数千年,且不怕旱涝、不畏寒暑,生命力极强。槐树花、槐树皮都可以吃,可以在饥年救人性命,所以槐树是中国的国树,叫国槐。三槐就是三公,代表国家最尊贵的三个职位。  每个朝代,对三公的称谓都不同,秦汉以前,将太师、太傅、太保叫作三公。这三太公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头,虽然没有具体的职务,但一句话就能将皇帝的意见否了,与今天的中顾委差不多。西汉的三公是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这三公都是宰相,都有实权,大司马掌管全国的兵马,相当于国防部长;大司徒专门管钱、管人,相当于丞相;大司空主管国家的基本建设。  九卿是秦汉时代,中央政府的行政长官,包括: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政、治粟内史、少府,共九卿。九卿中只有三卿主管国家的行政,其余的六卿主管皇帝的私人事务。廷尉又称大理,是全国最高法官;典客又称大鸿胪,主管少数民族和外交事务;治粟内史又称大司农,主管全国的租税赋役。    九卿中的少府是宫廷总管,下设属官尚书。由于事务越来越多,尚书变成尚书省,从隋朝开始尚书省下设六部,也就是直到清朝都沿用的"兵刑工、吏户礼"六部。六部的正部长称尚书,副部长称侍郎 户封八县 家给千兵: 他们每户有八县之广的封地,配备成千以上的士兵。  高冠陪辇 驱毂振缨: 他们戴着高高的官帽,陪着皇帝出游,驾着车马,帽带飘舞着,好不威风。    户封八县,家给千兵。  这些公卿将相的待遇,都是异常的丰厚。简单地形容一下,就是"户封八县,家给千兵"。每户的封地都有八个县那么大 ,每家的亲兵卫队都有千人以上。这里的八和千起形容词作用,不是数量词。  历史上根据功劳,受封地最多的是羊祜。羊祜是西晋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他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太傅、征南大将军,是使西晋灭吴战争胜利的关键人物。羊祜一生清廉仁慈,所得俸禄全部用来周济族人、奖励将士。他死后,武帝司马炎亲着孝服,痛哭流涕。羊祜如此大的功绩,封地不过五县。可见这里所说的"户封八县"是形容封地之多。  封是分封土地,即帝王把爵位及土地赐给王室成员和有功的臣子。封字在六书中属会意,从土、从寸,字象是植树于土上,以明疆界。周朝建立后开始分封建国,设立800诸侯国,秦时被废除,汉朝又开始封爵食邑。诸侯自己采邑内收缴的赋税,除了向天子进贡以外,均归自己调度,象上面说的羊祜就是食邑六千户。    给是配给、供给的意思,国家对有功勋的重臣,配以护卫的兵卒,类似现代首长家中的警卫人员。晋朝的大书法家卫瓘,因平蜀之功被封为征北大将军、尚书令,朝廷派给千兵。卫瓘的女儿卫铄,即众所周知的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是王羲之学书法的老师。    如果将这四句话连起来,意思就是:   宫廷内聚集着百官将相,宫廷外候列着大夫公卿。    他们每家都有八县之广的封地,  还有上千名的亲兵卫队。   
  高冠陪辇  这些将相公卿,个个都带着高高的官帽,陪伴着帝后的车辇。    冠是古代贵族男子戴的帽子,古人将长发挽为发髻,再用冠套住,不象后世的帽子将整个头顶都盖住。为了将冠固定住,冠的两旁就有两条可以在颔下打结的小丝带,叫缨。  辇字是会意字,上边两夫下边一车,表示是两个人拉着一辆车。古代宫中用的一种轻便的人力车叫辇,后世专指帝王与后妃专用的车乘。皇上坐的叫龙辇,皇后坐的叫凤辇。     驱毂振缨  古代的车轮是木制的,车轮的边框叫辋,中心的轴孔叫毂,连接辋和毂的木制轮条叫辐。《老子》说: "三十辐共一毂",毂就代表车轮子,驱毂就是驾车之义。    古人乘车尚左,尊者在左,御者居中,护卫的人在右,又叫车右。战车就不同了,是御者居中,持弓箭的甲士居左,持长矛的甲士居右。    振是抖动、摇动的意思。缨有两重意义:一是系在颏下的冠带,如《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淳于髡仰天一笑,帽子带断了。古人乘车都是站在车厢里,叫作"立乘",车马一跑起来,帽带就会随风摆动,所以叫做振缨。二是马的缰绳也叫缨,古人把请战叫做"请缨一战",因此抖动马的缰绳也叫振缨。 
  两句话的意思联起来,就是:    他们戴着高高的官帽,  陪着帝后的车辇出游,   车马驰驱,彩饰飘扬
本篇文章来源于: 人生智慧 | http://www.rszh.net   原文链接:http://www.rszh.net/html/qianziwen/2009/0522/28035.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