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考这出戏该咋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30:07

  “北约”“华约”“同盟”三足鼎立

  上周四晚间,同济大学等8所以工科见长的高校宣布结盟,作为第三个自主招生联盟“粉墨登场”。在它之前,以北大、清华为首的两大自主招生联考,已在此间闹得沸沸扬扬。“北约”“华约”“同盟”,即将于2011年春节后进行的自主招生考试,已形成“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舆论认为,联盟之外其他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亦不会作壁上观,高校联考将进入到“战国时代”。

  重点高校频频结盟,是学校口中为了“探索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给学生减负”,还是网友普遍认为的“圈地选羊”?着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就相关问题,接受了青年时报专访。

  提问人:青年时报记者 王芳

  嘉宾: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

  A

  联考的目的是扩大学生选择权

  青年时报:高校组织联考,校方称是为考生减负,然而很多舆论和网友认为这只不过是一场生源争夺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认知差别?

  熊丙奇:联考制度改革准确地来说是件好事,多年前我就提出要推行自主招生的联考,因为我们国家的高考改革一部分是以联考为基准的,借鉴的就是美国的自由申请入学制度,一种学业测试的多元评价。我们的自主招生一开始就是各自为政的考试,实际它会增加学校的招生成本,也会增加学生的赶考负担。自主招生联考如果通过市场竞争,能不断提高考试评价质量,树立考试公信力,就有望变为全国的学业水平测试,向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过渡。

  同时,必须要了解,自主招生联考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选择权,所以应该以这样的目的来设计联考。像现在网友对“北约”“华约”所产生的质疑,因为它本身可能偏离了自主招生联考的目的。如果说两校开联考,只是集团化作战,群体对抗,实际上就是限制了学生的选择权。比如说两边如果把考试放在同一个时间,学生只能二选一。另外,学生参加联考之后,也被限定申请的学校,名为七校联考,但却只能申请2到3所,这样一来,学生的选择机会又少了。基于扩大学生考试选择权的设计,就是有积极意义的,反过来,要是扼杀减少学生选择权,那就是失败的,甚至是退步。

 

  B

  我们的自主招生只能用政策抢生源

  青年时报:生源竞争是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现象,但我们这边似乎一谈到生源竞争就带有贬的意味,这其中是否有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的区别?

  熊丙奇:大学都有争取生源的意识,不过应该是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教育服务来争取学生,这是良性竞争,也是国外大学比较普遍的一种竞争模式。但现在我们国家的大学却不是这样的一种竞争模式,而是靠教育政策来争取生源。在传统高考里,就像分批次录取,批次越靠前,录取的学生就越好。而现在的自主招生呢,则是利用时间,利用录取政策的优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本质上还是由于自主招生的程序造成的。现在的自主招生不是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参加自主招生测试,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必须再参加高考,且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只能选择一所学校作为A志愿或者第一志愿。根据这样的程序安排,自主招生确实只能利用政策手段抢生源,提前把一些优秀学生圈进学校的势力范围。

  C

  美国的联考和学校没有绑定关系

  青年时报:联考在西方国家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模式,像常听到的美国的SAT考试,它们具体是怎样的一种操作模式?

  熊丙奇:美国的SAT考试,它叫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最初阶段是一个智力测试,作为哈佛大学对入学新生的一个评价测试,后来觉得这个考试不错,就把它作为新生入学的依据,后来又推广到其他大学,作为申请入学的基本条件之一。这个考试,第一,它是社会机构组织的。第二,学校和它没有绑定关系,考试不由学校组织,学校觉得你这个考试做得好,外界评价高,它就选择你。第三,除了SAT,美国还有其他同类考试,如ACT考试、AP考试,它们之间也有竞争,能够促使大家把各自考试办得更权威更好。不过这是考试竞争,而非联盟作战。

 

  D

  不是打破统一高考 而要改变集中录取

  青年时报:有人认为既然是为考生减负为什么还要搞成几个联盟,所以之前也有动议研究是否985高校联合举行自主选拔测试。高校方面表示这会过度冲击高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超过高校自身的承受范围。对此您怎么看?

  熊丙奇: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联考制度的成熟,需要一个培育期,而这一培育期,就是出现多个联考,这些联考在互相竞争中,提高考试评价质量,形成公信力,那些最终获得更多学校认可的联考,就可演变为全国性的学业水平测试,由此建立起“学业水平测试+自主招生”模式。

  第二,我们说的统一高考格局的打破,不是要打破统一高考,而是要改变集中录取,这里的核心问题是所有的考试都是为一次录取服务的,包括我们现在自主招生考试,也是为了最后的参加第一批次录取服务的,自主招生考试的成绩只是到时作为一个加分或减分。学生还是要参加高考集中录取,获得的也是只能报一所大学的机会。只有让自主招生与集中录取脱钩,让一名学生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可以获得多所大学录取通知书,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推动我们的高考改革。统一高考也应该变目前的“选拔”功能为“评价”功能,而且不再采取单一“评价”,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E

  公信力的建立依赖现代大学制度

  青年时报:当初很多人反对自主招生,认为容易滋生腐败,而这次几个高校搞联盟,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暗箱操作?

  熊丙奇:多校自主招生联考,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肯定比一个学校单独举行的测试进行自主招生,更有公平公正的可能。

  不过真正要做到公信,还是要依赖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现在大学的公信力没有得以建立,就是因为大学行政化问题严重,如果说学术独立,教授治校,学生自治,学校方面有独立的教授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制定标准加以推行,让自主招生免遭行政因素干扰,多元评价的标准才会清晰,操作才会客观,那招生的公平公正性肯定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F

  从“联考+自主招生”到

  “学业水平测试+自主招生”

  青年时报:您觉得在现有国情下,您理想中的自主招生联考是怎样的?

  熊丙奇:在全国范围内,有三到四个联考,但这些联考不是以学校命名的,而是社会机构组织的,它可以有不同的性质,比如有的可以是侧重理科性质的专业,为理科性质学校服务的,有的可以侧重综合类的。这些联考由学校自己去确定,一个学校可以选择认定一到两个联考,参加联考获得成绩之后,可以允许考生自由申请相关高校。在联考推出之后,各高校5%自主招生试点,可尝试参加联考再申请高校自主招生的学生,被高校录取后,不再参加统一高考集中录取。这就是未来的联考形式。在“联考+自主招生”模式不断成熟,获得公信力之后,可进一步发展为“学业水平测试+自主招生”方式。

 

  G

  我们往往把好经念歪了

  青年时报:您最后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熊丙奇:不是学校选择学生,而是学生选择学校,这种观念一定要改过来。在美国的自主招生中,像耶鲁大学这样的名校,也只能招满百分之六七十的学生,因为学生可以选择多个学校。而学校一旦意识到自己没被学生选择,就会感觉到压力,要考虑自己的大学质量和教学服务了,这才是真正良性的有活力的一种教育模式。

  我们有很多的改革设计和设想是不错的,但很遗憾往往在推进过程中把好经念歪了,这可能就反映出我们传统的顽固的思想,没有真正扩大学生教育的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