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瓷器爱国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8:58:10



                                                                                唐春成 

 

    新闻背景:本周,一对中年英国兄妹在打扫去世亲人的房间时发现的乾隆时期瓷瓶,被中国买家以超过5亿元人民币天价购得,震惊英国媒体。拍卖行人员对该瓷瓶最高估价120万英镑(约1285万人民币),最后在大陆竞拍者互相加价后拍到超过5亿元,高出估价近39倍。英媒称中国人正不惜代价买回失去的文化遗产,背后是“瓷器爱国主义”。(《新京报》11月14日)

 

 

    一个强盗抢夺了祖先的宝物,等子孙们攒够钱再去高价买回来。由于想买的子孙太多,强盗就举行了一场拍卖会,看谁出价最高就把宝物卖给谁。最有钱的子孙抱得宝物归,临别时候强盗赠送一顶“瓷器爱国主义”的高帽作为纪念。
    四川 巴山牛


    “瓷器爱国主义”这个封号虽然有点不好听,但却是一句大实话。字面意思,以买瓷器表示爱国;引伸一下,这种爱国并不能使国家真正强大,而是容易碎,就像瓷器。
    湖南 王捷


    我不知道几个中国人坐在一起为了争个瓶子打得不亦乐乎的一幕,怎么就被英国人理解成了“爱国主义”,但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人家才不管你是真爱国还是假爱国,竞拍出的价格越高越好。拍卖者的利益,拍卖行的佣金,国家的税收,都赚了个盆满钵满,最不济还能围观看个热闹,何乐而不为呢?这种西方式的幽默,着实让人脸红。
    山东 陈一舟


    流失文物已经落入了中国买家之手,竞拍的中国富翁应该见好就收,当流失文物成了中国竞拍者之间的竞相叫价,“瓷器爱国主义”竟然可以如此不顾成本,恰恰说明这样的交易其实与“爱国”无关,更像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商业投机。扯上“爱国”,实在是被英国人误读了。
    江苏 武洁


    英国人为何急于给中国富豪套上“瓷器爱国主义”?无非是个圈套,以便能够让更多的“强盗文物”卖个好价钱。这个伎俩一眼就能够看穿,就别再忽悠了。
    浙江 前溪


    历史当然需要被记住,但以什么方式记住却值得商榷。与其通过天价购买文物“重寻身份与文化”,倒不如投资文化教育事业等。多建一所希望小学,就多一份科教兴国的希望;多一些慈善行动,就会给“无钱爱国”者一份实实在在的关爱。
    安徽 王旭东


    基于目前的国际形势,特别是搜寻海外流失文物难度的加大,在海外拍卖市场上天价购买流失文物,无疑也是追回流失文物的一种有效方法。虽然这个代价可能会高一些,但是由中国人抢拍到手,由中国人来拥有这些价值连城的文物,总比文物被海外大亨购得并继续待价而沽要好得多,也总比文物依然孤独地在海外飘零要好得多。
    北京 唐卫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