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读书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3:09:29
什么是读书会?(一) [ 作者:邱天助 | 来源:立品图书 | 点击数:2883 | 时间:2007-7-23 ]
为什么许多人想参加读书会,依据调查的结果大致有下列几个理由:   1.读书会是正规学校教育(formal shooling)以外的一种继续教育。没有学籍、没有学分,当然也没有掌控大权的教授。 2.读书会提供机会阅读以前想读却未读的好书,或是以成人的观点再次阅读。 3.读书会书目的选择往往非限于个人的学术背景、兴趣经验,因而扩展了成员的知识领域。 4.读书会提供一种接纳、肯定、非裁判的气氛,让成员具有归属感。 5.读书会的组成是因成员想要参加,而非必须参加。这种聚合具有较大的团体动力。 6.读书会提供朋友、同事连系的社会环境,让他们可以聊天、分享工作心得,建立关系网络。 7.读书会的聚会可以磨练团体动力技巧,增进思考和批判阅读能力。 8.读书会是一块沃土,让成员无论在公共领域或个人生活得以成长和自我反省。 9.读书会是一种支持性的团体,让成员享受到舒适、满足、丰收的感觉。 10.读书会强调「打开耳朵」积极倾听别人的说法,提供不同的学习、思考,甚至生活的径路。   近代教育的普遍并未扩大公共领域的空间,甚至因国家、私人企业、大众媒体的发展而解体。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后期发展过程中,国家和企业占领了原本公共领域的社会空间,公共领域蜕变为统治领域。一方面国家取代公共领域教育、调解社会冲突的功能;另一方面大公司也侵入公共领域,把个人由一位公民、一位文化与政治事件的讨论者,变成文化的消费者、政治与媒体景观的旁观者。尤其大众传播的发展,把消费文化导入家庭与社会,特别是黄色书刊与电视节目,只满足阅听人的官能需求,而非促进文化批判与政治思考,声光湮没文字,娱乐排斥内涵,社会充斥着浅薄快餐文化。加上公关公司、民意调查事业的繁荣,以包装营销和营造民意的方式引导社会大众,原本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在读书会、沙龙、咖啡屋里的理性批判因而解体,人民被分裂为少数文化生产精英和大众消费两极结构。       什么是读书会   撰文:邱天助     读书会是一个自主、自勋、自由、自顿的非正规学习团体透过成员对共同材料的阅读、心得的分享与观点的讨论以吸收新的知识,激发新的思考,进而扩大生命的空间。   读书,有时想一个人孤独地读书,有时想跟知心伴侣分享着读,有时想邀约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读,有时想集结一群同好大伙儿来读。一个人读有一个人的趣味,两个人读有两个人的趣味,大伙儿读有大伙儿的趣味,确实人数不同趣味各异。想要独尝,当然可以关在斗室,点亮孤灯,泡杯上茗,遨游在私密的心灵世界;若要分享,则必须敞开心胸,走出书房,畅谈各自捕捉的神韵。   以思想的启迪而言,独读有赖个人的慧根与顿悟,否则会有常堵茅塞之叹;共读就可以互相激发,跳脱思考的盲点,体会到豁然开朗的喜悦。这种共读的乐趣也正是读书会吸引人的地方。     但是,何谓读书会,国内并无官方的界定,事实上,这种自主性的学习组织 ,也毋需由官方加以界定。     何谓读书会?   卡兰德(N.D.Kurland)以瑞典的读书会为例,指出读书会特性所在:   1.一种特殊形式的小团体研读。 2.参与者因共同兴趣而结合在一起。 3.领导人主要功能在刺激讨论,非扮演一般教师角色。 4.参与者透过相互讨论彼此帮助。 5.目的在理解和相互启发。 6.虽然有阅读的计划和研读的材料,但并没有固定的知识或材料,也没有特定要达成的目标,没有测验,没有评分。 7.纯粹自愿性参与。 8.聚会时间和地点以参与者方便为原则。     这种读会的运作,根据布里德(H.Blid)的说法,有其依循八项原则:   1.平等与民主:所有成员,是老师也是学生。透过交谈(conversation)和对话(dialogue)以轻松的方式交换观念和讯息。 2.内在资源的解放:从成员的经验和知识做为出发点,发挥他内在的潜力,辨别一些不公平 ( injustices) 和错误的状况。 3.合作和伙伴关系:成员彼此为目标而努力,不相互竞争,一起分享过程与挫折,以提供安全及开放的学习情境。 4.自由的读书会:成员基于自己的需求和希望,决定读书会的组织与方向。 5.持续性与计划性:旨在提供足够的交谈时间,提供成员克服其片面观点、自我坚持和高估己见的学习机会,并创造和维持未来读书的兴趣。 6.主动参与:鼓励成员参与、交谈,共同担负责任。 7.印刷研读材料的运用。 8.改变与行动:读书会并非只是为学习而学习,当成员有改变环境的企图,并采取具体行动时,学习会更有意义。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邱天助 台湾世新大学社会心理学系教授 兼系主任 经历: 
 
台湾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学系副教授
中华民国读书会发展协会理事长
中华民国全国教师会秘书长
 
学历:
 
 
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研究所硕士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博士
 
专长: 
 
社会学理论、老年社会学、小区与成人教育、教育社会学。
 
研究及著作:
 
(A) 期刊论文
2006.06 〈台湾老人集体生命史〉,《公训报导》第122期,页7-11,公训中心。
2005.09  〈幽默研究的困境: 一个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应用心理研究》第27期,
页12-15,应用心理研究杂志社。
 
(B) 专书论文
2007 年: 〈 老年与生命历程的建构 〉,收录于《 文学、思想与社会 》世新五十学术专书,页153-199
2002 年: 《老年、符号与建构:老年研究的社会文化转折》 
2002 年: 《布尔迪厄文化再制理论》 
1999 年: 《阅读的愉悦》 
1999 年: 《读书会小百科》 
1999 年: 《读书会备忘录》 
1998 年: 《颠覆年龄》 
1997 年: 《读书会专家手册》 
1996 年: 《小区发展与动力》 
1987 年: 《教育老年学》 
1987 年: 《社会教育方案设计》 
(C) 研讨会论文
2005.05 「铁窗的背后-台湾铁窗文化的环境社会心理学研究」,发表于《 第二届「社会学与心理学对话」研讨会》。
2005.10 「台湾老人生命史研究:生活纪事的叙事分析」,发表于《2005年海峡两岸「老人问题」学术座谈会》。

推广教育: 
1. 担任「中华民国读书会」理事长推动全国读书会发展
2 .担任「台湾阅读协会」常务理事促进全国阅读运动
3. 担任「书之旅」月刊总编辑
4. 担任中华民国全国教师会秘书长
5. 担任教育部「儿童阅读」推动委员
6. 921灾区小区重建工作规划委员
>>89年度
1.办理「灾区学校儿童阅读营」赴南投台中嘉义灾区30所学校推动儿童阅读。
2.发起「阅读100﹪ 校长跳芭蕾舞」推动台北市11所小学暑假阅读运动。 什么是读书会?(二) [ 作者:邱天助 | 来源:立品图书 | 点击数:2668 | 时间:2007-7-23 ]
读书会之特性与形成要素

以此而言,读书会是以阅读和讨论为主的小团体学习。归纳其特性大约有下列几项: 一、自助式的学习团体:主要由民间团体或专业团体召集组合, 虽然可能接受政府的支持,但基本上是属于自助性团体。 二、合作式的学习团体:读书会的参与者须阅读讨论材料、重视友谊和合作, 成员在相互支持、奉献下,充分得到观点和知识上的分享。 三、民主式的学习团体:读书会由成员自行决定运作的内容和方式,虽有丽体领导者,但仅是扮演促进的角色,而非教师,更不能以决策者的面目出现。 四、非正规的学习团体:读书会的组织与运作,应重视因人因地制宜,强调其活泼性和弹性原则。 五、自愿性的学习团体:读书会成员是基于自由意颤,不受外力压迫,来去自如。
若从构成要素来分析,一个读书会的形成需有下列几项基本要件: 一、主动参与的成员:头意负起阅读责任,分享心得,进而检验或修正自己观点的成员。 二、阅读材料的运用:.无阅读材料不叫读书,但材料可以不限书面文字,凡能阅读的东西皆可运用。 三、相互讨论的行动:讨论是读书会的焦点,成员彼此之间从简单的交谈到深度的对话 , 以激发不同思考。 四、小团体的组织:读书会成员不宜过多,否则不能充分讨论和互动。人数以五至二十人为原则。若是大团体组织,应以分组方式进行。 以国内的读书会发展现况而言,并无一定的分际。依据高雄师大何青蓉教授的调查指出,当前读书会组织有定位不清的现象。一些组织常以读书会为名,事实上,比较倾向成长团体、小众学习团体或大众学习团体。 成长团体源于西方团体的模式,如「会心团体」、「训练团体」等发展而成。重点在透过密集的团体互动,运用团体辅导的技巧,协助个人自我成长。其活动往往以心理情绪或社会经验为主,阅读材料为辅。
小众学习团体虽以小团体的形式学习 , 但大抵以讲师的讲授内容为主,成员彼此之间缺乏讨论或互动,如台北德简书院、高雄的小学堂民间书院。 大众学习团体则泛指当前团体式讲座,成员来自四面八方,彼此较不熟稔,其流动性也较大。例如社会大学基金、绅士学苑、高雄学苑等等。 一般而言,成长团体与读书会最易重迭或混淆。因为两者都是小团体形式,目的都在促进成长,而且也都强调开放、接纳、支持与信任的团体气氛,与民主平等的团体结构; 其主要差异点在于成长团体的主要目标倾向心理成长与社会适应,而读书会则比较强谓知识的吸收和思想的开展。 其次,成长团体的活动过程偏重团体互动的心理谘高技巧,读书会则以阅读材料和讨论为主,心理谘商并非分内工作,但有时为了促进讨论,带领人也会运用一些团体技巧。   读书会的形变
至于读书会与小众或大众学习团体就比较容易分辨。读书会是以材料阅读和成员彼此讨论为重点,小众或大众学习团体则是偏重讲员的教授,形成不同的沟通模式。 一般读书会如因定位不清或运作失当,就可能产生下列三种形变: 1.变成联谊团体:注重情感的交流,忽视了知识的吸收或思想启发,甚至根本未阅读任何书籍材料。谈到私密生活则兴致勃勃、口沫横飞,论及读书材料即哑口无言、逃之夭夭。 2.变成谘商团体:将团体看成有心理障碍或社会适应不良者的治疗或矫治所。活动偏重心理的抚慰、情绪的纾解与社会的调适,将带领人视为辅导员或心理谘商专家。 3.变成班级的教学:请一位专家或学者担任讲师,讲授相关知识;或是名义上是读书会的带领人,却变成知识的解答者,成员将他视为知识的宝库,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 总而言之,读书会是一个自主、自助、自由、自愿的非正规学习团体,透过成员对共同材料的阅读、心得的分享与观点的讨论,以吸收新的知识,激发新的思考,进而扩大生命的空间。然而,若你的读书会不合上述标准,仍然要应挂上读书会知名,也没关系,又不犯法。
什么是读书会?(三) [ 作者:邱天助 | 来源:立品图书 | 点击数:2443 | 时间:2007-7-23 ]


 
如何成立读书会     

撰文者:邱天助

 

          读书会的成立说起来有点难又不太难,
          但仔细推敲,读书会的组成奥运作,
          仍然要有一些学问。
 

每个读书会的成立都蕴含着不同的生命。有的在笑谈之间即可轻松上路,有的却必须披荆斩棘方能成行,个中滋味如人饮水。

组成读书会必须有一位或多位有心、有兴趣人士的发动与奔走,这些人我们还称为组织者。

组织者是读书会的创办人或发起人,他负责选择阅读材料做为讨论的架构和基础,招募成员,挑选领导人,并参与所有相关聚会的事宜。组织者为读书会建立风格,而且必须将其宗旨和目标传达给领导人和参与者。

读书会的成立说起来有点难又不太难。不太难是只要有几个人兴致一起就可以成立,难的是维系不易。许多读书会往往临时起意,开始时兴致勃勃,过了不久就意兴阑珊,成员逐渐凋零,最后不用宣布解散,就不见人影。所以,读书会就像泡沫一样,易起易落。组成时不要太高兴,解体时也不要太伤心。

其实,仔细推敲,读书会的组成与运作,仍然要有一些学问,至少要有一些经验。一个读书会的组成,需要考虑下列几项事情:

一、哪些人参加

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当读书会的成员。下列人士不适合当读书会的成员:

1. 不爱阅读的人。这种人要别人帮他读书,自己捡现成别人读过的二手心得,聚会时不是沉默不语,就是光凭旧有经验或常识,发表个人感言,无法针对阅读内容作深入的交谈。

2. 不够开放的人。这种人不是自以为是就是自以为样样不是。前者不能接纳别人,只顾滔滔己见;后者不能接纳自己,不敢发表己见。前者让会场充满喘气声,后者让会场只闻呼吸声。

3. 阶级意识的人。这种人脑子里永远无法摆脱老板与员工、教师与学生、长官与部属、专家与无知的阶级意议,彼此之间无法做平等的对话,聚会就变成教诲、听训的时间。

二、在哪里聚会

爱读书的人,哪里都可读。但若要能促进讨论、激发思考,则具有下列条件的地点是完美的场所:

1. 清静不受干扰之处。

2. 桌椅可以随意更动位置 ,甚至搬离,以便进行各种活动。

3. 有基本的视听设备,如揭示板、录放音机、幻灯机、投影机、银幕等等。

4. 光线可以调整,空气可以流通的空间。

5. 有基本的工具书,如字典、百科全书等,随手可以查阅。

6. 大家都方便到达处。

在此情况下,小区图书馆、学校图书馆是最佳选择,退而求其次,团体辅导室、小区活动中心、公司会议室也可运用。

三、如何组织

组织架构影响到读书会的运作,理念、动机、成员人数的不同,都会形成不同的工作分配,其中并没有固定的工作模式。例如省立台中图书馆读书会架构,是以机构为主体推动读书会的发展,七七读书会则侧重组织、发展与公关活动。

四、如何订定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会使读书会比较有规矩,但有时候太规矩就不太有趣。但对刚成立的读书会而言,游戏规则的订定会使成员比较容易进入情况,订定规则要考虑下列事项:

(一) 谁来订定规则:原则主以共同商订为宜。

(二) 规则内容为何:可包括下列几项:

1. 团体成立的宗旨

2. 会员对象的资格

3. 工作执掌的分配

4. 费用收支的规定

5. 发言原则的范约

6. 读书计划的拟定

7. 聚会出席的规范

五、如何挑选领导人

领导人是读书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一个不适任的领导人会毁掉整个团体,反之则会让讨论生气蓬勃,多采多姿。

领导人的选任必须考虑到他的讨论带动技巧和经验。如果一个尚未受过读书会领导人训练, 而仅具备团体领导技巧者,必须详细将读书会的理念和作法对他解释,否则读书会可能偏离方向。选任的方法包括:

1. 请培训领导人的单位推荐

2. 公开征求

3. 向别的读书会打听

4. 组织者自己担任

5. 成员轮流担任
 

六、如何决定阅读材料

材料的阅读是读书会的主要工作,却也是最烫手的工作。材料的选择必须顾及安员的能力、兴趣与时间。取材如:

1. 短文

2. 漫画

3. 电影

4. 书籍

5. 新闻报导

读书会的成立有许多不同的模式,原则上依其类型有不同的程序。若依组成方式的差异,读书会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一) 小区读书会:以小区居民为对象所组成,事先并未有详细读书计划与规则,组成后才由参舆的居民共同窝订之。

这种读书会的组织程序大约如下:

1. 举办小区读书会说明会:让小区民众知道什么是读书会,并引发参与的兴趣。本项活动亦可用小区调查方式为之。

2. 寻找小区读书会的资源:寻找可以提供场地、经费或行政支持的机构, 如小区发展协会、图书馆、中小学校、民间团体, 甚至私人企业等等。

3. 拟定招收读书会成员简章:简章中载明宗旨、对象、地点、时间、人数、费用及其它基本的规定等等。

4. 进行读书会促销工作:透过学校、小区、市场、商店、教会、寺庙、活动中心……散发简章,或以邮寄、访问等方式宣传读书会活动。

5. 读书会成员登记工作:固定地点,指定专人负责登记入会工作。

6. 选定读书会领导人:透过各种管道选任适当的领导人,决定人选后即应参与后续工作。

(三) 族群读书会:以年龄、性别、宗教、种族、职业等等作为区隔而组成的读书会,如儿童读经班、上班族读书会、女性读书会、经理人读书会、教师读书会、银发族读书会、原住民读书会、秘书读书会等等,这种读书会成员同构型比较高,兴趣比较一致,经营起来比较方便,但也因成员一致性,容易陷入规格化的思考。

(四) 主题读书会:以某一主题为阅读讨论内容的读书会,如亲职教育读书会、女性主义读书会、环保教育读书会、企业经营读书会、电影读书会、社会问题读书会、同性恋读书会等等。以主题或学问所形成的读书会,范围明确,读书计划比较容易商定。

(五) 书目读书会:明确限定哪几本书,哪几套书,哪几部电影或哪一位作者、导演的作品为阅读讨论内容的读书会,泛称为书目读书会。此种读书会最容易吸引同好参加,由于参加者或多或少已经有所涉猎,因此更需要专业的读书会带领人,否则不易满足成员的需求。

话容易讲,事不容易做,但做久就是师父。接受挑战、多方请益,还是做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