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只有与民同乐,与民同忧才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8:25:04

第六章   只有与民同乐,与民同忧才行

【原文】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1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2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3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译文】孟子告诉齐宣王说:“您的某个臣子,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朋友照看,而自己出游楚国,等他回来时,妻子儿女却在受冻挨饿,他应该怎么办?”

齐宣王说:“与此人断绝来往。”

孟子说:“如果司法官员不能管好自己的下级官吏,又该如何处理?”

齐宣王说:“停他的职。”

孟子说:“整个国家没有治理好,又该如何处理?”

齐宣王看着左右的事物把话题岔开了。

【说明】孟子告诫齐宣王要做一个称职的君主。首先是孟子讲述了一个人受朋友之托而没有履行朋友之道,让朋友的妻子儿女受冻挨饿,其行为方式是不对的;齐宣王就认为这种朋友应该弃之。进而孟子又问,如果司法官员不能管好下级官吏,那应该怎么办?齐宣王认为应该停他的职。孟子之举出交友之道和任官之道,目的是为了同齐宣王讨论如何寻求最佳行为方式,做一个能施行王道的君主。其旨在启迪齐宣王反省自我,痛改前非,发政施仁,爱护人民百姓,结束战争,统一祖国。但齐宣王只会对别人严格要求,不会自责自省,而且是讳言其疾,左顾右盼而言其它。因为按照齐宣王回答上面两个话题的逻辑,齐宣王就应该引咎辞职,所以最后一个问题齐宣王就不敢回答了。孟子是想用这种方式来提醒齐宣王,要想巩固自己的地位,只有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施行王道仁政,只有与民同乐,与民同忧才行。

——————————————————

【注释】1.馁:(něi累)《左传·桓公六年》:“今民馁而君逞欲。”《论语·卫灵公》:“耕也,馁在其中矣。”《说文》:“餒,饥也。”《广雅》:“餒,饥也。”这里用为饥饿之意。

2.士师:春秋战国时的司法官。

3.已:(yǐ椅)《易·损·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诗·大雅·文王》:“亹亹文王,令闻不已。”《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论语·公冶长》:“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己矣。”《荀子·宥坐》:“已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广韵·止韵》:“已,止也。”这里用为停止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