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凄凉而终的谜团:国共“党内合作”埋下伏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6:41:24
陈独秀凄凉而终的谜团:国共“党内合作”埋下伏笔
2010年11月26日 08:35:38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他的一生波澜起伏,不时地发生着戏剧性的转变:由中共创始人之一,在党内享有最高的声望,到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被开除党籍,最终被定性为“托派”。他孤独终老时没有激起社会的任何反响,只是带着遗憾和失望静悄悄地走向生命的尽头。

陈独秀青年时

陈独秀和新青年杂志的编辑们(麻布油画)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曾经连续担任了5届中共中央总书记。他的一生波澜起伏,不时地发生着戏剧性的转变:由中共创始人之一,在党内享有最高的声望,到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被开除党籍,最终被定性为“托派”。他孤独终老时没有激起社会的任何反响,只是带着遗憾和失望静悄悄地走向生命的尽头。
今年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建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笔者怀着对陈独秀这位历史名人的敬仰,追寻他的曲折革命历程和人生轨迹,试图探索他人生悲剧的根源,解开他为何凄凉而终的历史谜团。
共产国际撮合国共合作,陈独秀从坚决抵制到徘徊不定
共产国际成立前,列宁已经将合作的目光聚集到孙中山身上,期待着中俄合作。1920年6月共产国际“二大”提出:在各党保持独立性的前提下,共产国际应当同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临时联盟。1921年12月10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于广西桂林拜访孙中山并提议孙中山与俄国联盟。孙中山深表忧虑,认为在北伐胜利前与俄国结盟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干涉,影响北伐大业,不利于中国的统一。马林随即劝说,即使不联俄,国民党进行民族主义宣传也必然会导致帝国主义的干涉。一番考虑后,孙中山最后表示:愿派一个最好的同志到俄国去进行联系。随后马林又到广州等地考察,对国民党颇有好感,认为国民党党纲为不同派别的人加入国民党提供了可能。
马林回到上海向陈独秀等中共领导人建议“放弃对国民党的‘排斥态度’,并在国民党中去进行政治活动”,“共产主义小组必须不放弃自己的独立性”。这一建议立即遭到陈独秀的反对。1922年4月6日,陈独秀致信魏金斯基阐明自己反对共产党及青年团加入国民党的6条理由。马林也于24日离开上海返回莫斯科寻求帮助。
1922年2月青年共产国际执委达林来到中国,准备出席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4月初,达林接到苏俄外交使团成员帕依克斯的指示:同孙中山建立直接联系,弄清孙中山的国内外政策、对苏俄的态度以及国民党在广州政府中的作用。4月底,大会在广州召开,陈独秀和张国焘等人出席会议。会上,达林提出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加入国民党,但要保持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争论持续好几天,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陈独秀也动摇于各种意见之间,一时拿不定主意。
陈独秀出于什么原因反对国共合作呢?首先是出于对革命前途的负责。早在1921年8月,陈独秀以治疗胃病名义请假回上海做党的工作。在同包惠僧返回上海时,他就曾表示:我们没有必要依靠第三国际,现在我们还没有阵地,以后工作开展了再找国际联系。回到上海见到马林后,陈独秀又向大家说,我们不能靠马林,要靠中国人自己组织党,中国革命靠中国人自己干,要一面工作一面革命。其次是出于对国民党的担忧。陈独秀认为国民党有很多毛病,如“注重上层、勾结土匪、投机取巧、易于妥协、内部分子复杂、明争暗斗”等等,与其合作将不利于自己工作的开展和进步。
搜索更多陈独秀 党内合作 的新闻
陈独秀6个子女今何在?
揭秘:陈独秀6个子女今何在?
寂寞江津客——陈独秀的晚年岁月
陈独秀:龙性岂易驯
陈独秀为人做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