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挂职美国,行还是不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4:21:43


到外省市挂职锻炼或出国参加培训,对机关干部来说并不新鲜,但去外国政府部门挂职,此前则很少听说。近日,北京市东城区首次公布20年人才发展战略规划,提出要分期分批选送优秀人才到发达国家政府部门挂职。据介绍,此前东城干部国外挂职的主要目的地是韩国,今后打算增加去美国挂职锻炼的机会。(11月23日新华网)…[详细]
干部美国“挂职”,派谁去、学些啥?
根据“挂职”的含义,即担任一定的职务,拥有一定的职权。问题是,这种中国特色的挂职方式,到了美韩等国能否取得实效呢?由于制度、人员设置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所谓的“国外挂职”可能不会像国内挂职一样,担任相应的职务、拥有相应的权力,说不定,就是一个升格的“参观访问团”。这样一来,其挂职的意义和收获就会大打折扣。出国挂职是为了学经验,如果只是在国外学了个皮毛,而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或即使学到了相关经验,但回国后因为国情不同,这些经验和优点被束之高阁,这样的挂职,又有何益?…[详细]
过于强调国民劣根性,实际是刻意回避对特权阶层和既得利益群体的交锋。放眼许多政策,并不乏初衷值得称道之处,但这些政策在具体践行过程中,往往遭遇“歪嘴和尚”后没有挺直腰杆。如果现有环境无法对积极力量形成强力支撑,无论是走出国门走马观花的学习,还是赴国外挂职,又有何能耐施展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显著作为。更进一步看,我国早已跃入人才大国之列,甚至为发达国家输送了大量各类人才,但是人才外流的客观现实,到底是因为我们人才大量富余,还是无法为体制有效吸纳?…[详细]
把干部送到美国去 可别离国情更远
其实,有关方面认为干部有必要“去美国挂职锻炼”,已经隐含了一个前提,即这些干部并不称职,无法适应“建设世界城市”的需要。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什么人天生就应该当干部,王侯将相尚且无种,何况干部乎?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具有“国际化视野”并且愿意当干部的人才如过江之鲫,为什么不吐故纳新,直接聘用他们呢?干部是一个职业,并非一个种姓。去美国挂职是不是真的就能够提高干部的素质,有关方面并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一年时间,对挂职官员来说,不过水过地皮湿、看个西洋景而已。…[详细]
不妨作一假设,如果我们的崔市长到美国来特蒙德做挂职市长,将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他主动适应该市政府的法则和制度,像艾文一样循规蹈矩,这样他就和该市相安无事。另一种是,他依然保留在威海市的工作作风,比如很慷慨很大方,这样一来,结局很不妙,要么无法继续挂职下去,要么处处被掣肘,难以遂愿。如果崔市长继续在该市挂职,经过处处碰壁之后,一定能适应该市的工作状态,比如,不敢乱花钱,如果养成了这样的状态,归国后并能学以致用,这该多好。…[详细]
领导干部赴美国挂职锻炼有什么不可以?
花大价钱去“国外挂职”,或许可以学到不少理念和经验,但能否接纳消化并活学活用,将是这些官员回国后面临的大问题。比如,应该学学美国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回国后搞一些高质量的试点。与此同时,俯身听民意的工作也必不可少。网络时代,面对权力运行中凸显出来的弊端,公众不出国门就取好了经,能随时提供给官员们参考。这种富含民意期待的意见,比出国挂职所看到的、学到的更接近国情民意,更易产生实效,并且还不用付出昂贵的代价。…[详细]
“要知道梨是什么味道,只有自己亲自尝尝。”要真正懂得外国政府部门的运行逻辑,要体验外国官员的执政思维,要把握外国官员所遭遇的监督,就不妨实地挂职一番。到外国政府部门挂职,当然不止体验如何花钱,还能体验诸多意想不到的“妙处”。比如,对纳税人负责,尊重民意,如果动辄挑战民意,官位一定不稳,会面临被弹劾的危险;再比如,不敢腐败,如果贪腐,就不止是下台了,还会深陷囹圄,此处的腐败不是大腐,在国外,官员有时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就有可能坐牢………[详细]
投票与调查
http://forum.home.news.cn/vote_dc_world.jsp?voteid=8529
扩展阅读
·干部出国挂职别离国情更远
·官员赴美挂职更像是个笑话

美国总统未必能当好中国县长

"派干部到美国挂职"值得商榷
话中音
“国内官员去了美国,能在美国各级政府中“挂”上什么职务呢?我想,可能绝大多数要沦为“看客”和“花瓶”。 ”
——《广州日报》 陈一舟
“为什么公众有诸多担忧?主要是担心官员借机公费观光,潇洒走一回,最后空手而归,徒为履历镀上一层“海归之金”。 ”
——《羊城晚报》 梁江涛
“说一千道一万,挂职其实并不难,关键是,能否取回真经?能否念好经?简言之,挂职之后怎么办? ”
——《西安晚报》 王石川

干部出国挂职需要有科学的、专业的设计,需要有一整套的程序规范。否则,一件初衷是好的事情,到最后也有收不了场的可能。总之,目的的正当,不能保证结果的合理,说到底,只有科学、公开的程序,才能保证好事办好。因为质疑而取消一项可能办好的工作,没有必要;但对质疑置若罔闻,则更不可取。赴美挂职,本是开阔胸襟和眼界的做法,或许,在程序的公开透明与公正上,决策部门也该有眼界和胸怀。
干部美国“挂职”,派谁去、学些啥?
2010年11月26日 08:17:39  来源: 人民网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近日,北京市东城区公布20年人才发展战略规划,提出要分期分批选送优秀人才到发达国家政府部门挂职。此前,该区干部国外挂职的主要目的地是韩国,今后打算增加去美国挂职锻炼的机会。为此,该区计划“投资”不少于5000万元。
从理论上说,这样的挂职,肯定会有好处。开阔视野、提升理念,“道”的层面不用说。即使是从“器”的层面,学习学习人家办事的方法、管理的方式,应该大有收获。从该区之前的实践看,去韩国挂职的干部,一般是在城市管理、民生建设等部门,这些正是现代政府基本相通的应有职能,肯定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然而,从理论落到实践,却可能有不同结果。挂职肯定会有“不适症”,别的不说,光是语言,就够折腾一阵儿了,等听明白了、看明白了,挂职估计也就结束了。而且,体制机制、发展情况的不同,也确实是挂职取得效果的障碍。
之前曾“流行”过干部到新加坡学习。但很多人在那里转了一圈回来后,只得出三个字——“不适合”。他们国家小,我们国家大,不适合;他们经济发达,我们欠发达,不适合;他们法制完备,我们还在完善,不适合……如果重金送出去学习,换来的结论只是一堆“不适合”,那这钱花得自然没有意义。借鉴新加坡学习的情况,去美国挂职也有同样的问题。怎么学?学什么?如果这些都没有搞清楚,去了以后,像“去沙漠考察海洋”一样,只是走马观花,就毫无益处了。
正因为此,赴美挂职的事情,才遭来各方质疑。从这一点看来,好事要办好,确实还需要程序的支持。
按程序办,是合理合法的基础。实际上,仔细分析,赴美挂职一事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关键还是在两点:一是“国家干部”,涉及权力;一是“花钱选送”,涉及程序。权力是人民赋予政府的,而程序更是涉及到每个人。而且,这二者的合理运转,可说是整个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工程”。这样一来,此事就不免变成人人有份的公共事件。试想,如果是私企老板让员工出国培训,肯定不会有这么多议论。
所以,在出国挂职之前,东城区政府是不是先要回答好这样的问题:这样的决策是如何做出,有没有经过调查论证?这5000万有没有列入预算,是不是人大审议通过?选派的干部以什么标准选拔?如何保证这些挂洋职的干部能真正学好、干好?没有这些基础性的程序工作,自然会有“拍脑袋”决策之讥,会有“浪费公帑”之疑。
搜索更多挂职 程序 的新闻
干部挂职美国,行还是不行?
到美国“挂职”更像去看西洋景
官员赴美国挂职锻炼有何不可?
“派干部到美国挂职”值得商榷
领导干部出国挂职的迷茫与期待
“出国挂职”有行政常识错乱的味道
干部去“西天”能取到“好经”吗?
2010年11月25日 10:58:09  来源: 半月谈网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北京市东城区提出要分期分批选送优秀人才到发达国家政府部门挂职引发网络热议,质疑和支持声并存。有网友说,干部西天取真经,体制需要配套行。橘枳之变应提防,更盼学成能致用;还有网友说,领导干部学习,去“哈佛”不如去“延安”。

新闻背景:
到外省市挂职锻炼或出国参加培训,对机关干部来说并不新鲜,但去外国政府部门挂职,此前则很少听说。22日,北京市东城区首次公布20年人才发展战略规划,提出要分期分批选送优秀人才到发达国家政府部门挂职。据介绍,此前东城干部国外挂职的主要目的地是韩国,今后打算增加去美国挂职锻炼的机会。此外,东城区每年为人才“投资”将不少于5000万元。(11月23日《北京晨报》)
网言网语:
网友:干部西天取真经, 体制需要配套行。橘枳之变应提防, 更盼学成能致用。
网友:学到了回来也用不上,体制不一样,美国人主要靠能力,这一点和中国的现行体制完全不同。
网友:学习是重要的,但怎么学?学什么?目标在那里?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才是关键。
网友:如此昂贵的学费,他们到底是如何支配这些钱的?
观点PK:
“狮子”能跟“老虎”学到什么
其实,4年前四川省委组织部就开创了“干部外训模式”:两名副厅级干部进入美国两个州政府部门,担任经济发展厅厅长助理、公共服务委委员助理等职务,中方称为“顶岗实习”,美方称为“影子工作”,像影子一样全程跟随厅长参与各项工作,近距离体验美国政府的运行。他们通过耳濡目染的实践性政务参与,习得了许多让国人耳目一新的公管理念,有些经验还起到了立竿见影的冲击效果,比如该省就立马采纳了挂职官员习得的“高效会议”经验。
当出国考察越来越学不到东西,也越来越异化为公款出国旅游后,这种深度的挂职颇值得期待。那么,官员到国外挂职,到底能不能学到东西,学习的东西在归来后能不能用到国内的实践中?在这个问题上,两位朋友曾有过形象的争议。一个悲观地说:让狮子去老虎家学什么呢,国情不一,很难学到实质性的、可复制的经验。一个乐观地说:狮子为何不能学老虎?国情虽不同,但有很多共通的价值可以借鉴。狮子、老虎虽然不同,可都是要吃肉的猛兽呀!
的确,公共管理是一个很开放的范畴,有些经验放之四海而皆准。相比发达国家,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的理念和实践上,确有较大差距,比如像突发事件的应对,公共危机的处理,如何提高行政效率等等。
笔者不担心学不到东西,也不担心学的东西会水土不服,倒是担心缺乏压力官员在挂职时能否认真学习。赴韩赴美挂职,费用肯定很昂贵,挂职后学成归来,到底有没有学到真东西,应该向公众述职,让公众参与评价,使财政的钱不会被乱花。(新京报/曹林)
搜索更多挂职 干部 的新闻
干部挂职美国,行还是不行?
把干部送出国 可别离国情更远
领导干部出国挂职的迷茫与期待
“派干部到美国挂职”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