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再“咬”《百家讲坛》挑毛佩琦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2:19:12
《咬文嚼字》再“咬”《百家讲坛》挑毛佩琦错
2008年04月02日08:28
-----------------------------------------------------

  新华网上海 4月1日专电(记者 孙丽萍)上海《咬文嚼字》杂志社近日再次对《百家讲坛》开“咬”,毛佩琦主讲的明史被挑出多处语言、文学知识差错。

  据介绍,毛佩琦在《百家讲坛》讲“朱元璋重刑治国之谜”时说,“明朝的官员考核由吏部和督察院担任”。这是个明显的史实错误。

  明朝并没有“督察院”,只有“都察院”。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改前代所设御史台为都察院,最高负责人为左、右都御史。都察院是明清两代最重要的中央监察机构。

  在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一书中,“强悍的满洲铁骑”中的“满洲”,也被误为“满州”。

  语言文字专家指出,“满洲”是一个专有名词,该称谓最早出现在满文本《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中,是清代满族的自称,但辛亥革命后不再使用,改称为“满族”。中国并没有什么“满州”。

  此外,多处涉及含有“颍”字的地名、官爵名,例如“颍水”“颍上”“颍州”,在这本明史著作中,都被错成“颖”字。

  《咬文嚼字》杂志社指出,这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语言文字错误。汉语中含有“颍”字的地名,都源于一条古老的河流——颍河。颍河是淮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河南嵩山,在安徽境内注入淮河。
  中国古代历史上,与颍河有关的词汇很多。“颍州”是古代的州名。“颍上”是县名,位于颍河下游。“颍川”是古代郡名,始于战国。而“颍川侯”“颍国公”等,就是封地在颍河一带的公侯。
  语言文字专家指出,“颍”和“颖”读音相同,字义迥别。“颍”从水,专指“颍水”这条河流。而“颖”从禾,本义指稻、麦等禾谷,后来又引申出“聪明”的意思。两者不可混淆使用。

  《咬文嚼字》杂志还指出了其他几处错误:将古地名“长洲”写成了“长州”;将明建文帝诗中的“新蒲”引用为“新浦”;将明英宗的年号“天顺”和“正统”混用;明代才子解缙死于被明成祖埋在雪中处决,不是死于监狱中。

  一些与朱元璋有关的语言、文史差错也被专家指出。如在《细解明朝十七帝》一书中,毛佩琦指帖木儿国在“洪武以前”向明朝“纳贡”。事实上,“洪武”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唯一使用的年号。洪武之前,意味着大明王朝尚未诞生,帖木儿国又怎么能向明廷纳贡呢?《咬文嚼字》杂志认为,作为明史专家,出现这样的差错可能是由于疏忽大意。
   (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