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马文学网:想知道神马,提问回答学习问题百度都知道

走进温州古城历史街巷【温州类:编号Z2-0000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2 21:14:36

走进温州古城历史街巷

发布: 2009-05-23 21:47:24   来源:温网博客

           5月22日,市政协组织了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视察了温州历史文化街区。笔者有幸参与实地走访,感受颇多、感想颇多。

         温州古城“通五行之水”、“连五斗之山”、“修二十八井”,倚江、负山、通水,按照东庙、西居、南市、北埠规划布局。但是在走访过程中,令笔者感到沉重的是:温州历史文化的符号、信息、遗存已经不多了,剩下来的都是在现代商品经济浪潮与城市化过程的夹缝中苟延残喘的断墙残垣、零星单体建筑,历史的天空在这些不成片断的所谓历史文化街区中已经无处寻觅。而七枫巷等得到“重视”正在加紧维修的工匠与设计师们的水平与古人不可同日而语、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用机械呆板单调统一的范式来遮丑美化,实际上是在堆砌假古董、作践古人的智慧与技艺。缺乏了岁月的沧桑痕迹,就像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啊。

        特此就温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谈一点想法,供参考:

      一要增强加快申报的危机意识。破坏的力量与抢救工作正在形成正相加速度竞赛,许多珍贵的建筑就在一次次会议的过程中倒塌、在专家们的眼皮地下毁灭而一去不复返,要抓紧时间抢救(保护、利用)。就这次视察情况看,温州的历史文化街区、片断、单体基本上是有说头、少看头、没花头。要加强对历史文化的研究,专家们也不要想当然,要明确历史建筑的年代与风格,不要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与古人头上。要加强历史文化建筑的安全管理,注重古建里面居民的生命安全、文化街区与单体建筑的安全。要处理好现代建筑与历史建筑(街区)的空间过渡、公共建筑与单体建筑的空间过渡。如朱自清的故居在四面林立的摩天大楼的映照下显得“微不足道”、格格不入。

      二要明确加快申报的意义。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是终极目的,而要通过申报过程来留住历史文化信息、符号、载体,体现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功能、价值、意义。因此在保护性利用的过程中,不要简单地改造立面,要合理科学有效地“拆今护古补过、洗脸刷牙镶牙”。在遮丑的同时要美化、绿化,适当地给厚重的古建筑一些绿地空间的装饰。要明确,和谐之美不等同于机械的统一。其实笔者的另外一种忧虑在于申报成功后的工作该如何继续。从我市前几年成功申报的东西来看,真正做到重视再重视的寥寥无几,即便如永昌堡、蒲壮所城、南阁牌楼等等国宝,也是在资金不足、重视不够中继续保持颓废的趋势。这些破败中的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作为饭后的谈资与专家们研究是可以的,有说头,但是想作为旅游产品对外推介,拿目前的条件与环境来看是不现实的,因为没有玩头,更没有花头。

     三是历史文化名城工作要与城市旅游发展相结合。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目前,有着2200多年建城历史的温州,市区能够提供给外地游客参观的旅游点少之又少,即便如文化氛围再浓郁、历史遗迹再丰厚的中山公园、松台山麓、华盖山间、海坛山上,也只能作为市民晨练的去处、谈天说地的场所,离旅游景区的差距甚远。因此,笔者呼吁有关方面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复改造过程中要适当增加一些必要的旅游元素,如旅游公厕、停车场位、休闲空间(不单纯是酒吧茶楼),给从事温州旅游营销的人们一点面子,使来到温州市区的中外旅游者能领略感受温州的历史文化。要把城西街、公安路、五马街、女人街等作为A级旅游景区或生态文化旅游区来规划利用,增强人气文气商气,促进旅游城市建设与城市旅游发展。

       

 

P5220051

P5220048

P5220046

P5220044

P5220055

P5220057

P5220068

P5220070

P5220084

P5220086

P5220088

P5220091

P5220096

P5220106

P5220108

P52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