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原镇中学九(下)社政第一次质量调研试卷2010、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1:42:56

武原镇中学九(下)社政第一次质量调研试卷2010、4

             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

1.早晨,当我们面对太阳站立时,风从右肩吹来,这风是         (     )

A.东风     B.南风    C.西风    D.北风

2. 实际距离为8千米,图上距离为4厘米的地图,比例尺为      (   )

A、1:2000000      B、1:200000     C、1:1000000      D、1:100000

3.下列关于我国5个经济特区由南向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海南、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B、海南、珠海、深圳、汕头、厦门

C、海南、汕头、珠海、深圳、厦门  D、厦门、汕头、深圳、珠海、海南

4.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   )

A、巴拿马运河       B、白令海峡   

C、安第斯山脉    D、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5.我国南北方人们在生活习惯上有明显的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资源    D.植被

6.下面哪个城市和上海的行政级别相同(   )

A、重庆           B、长沙          C、杭州             D、南京

7.处于同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其发生有它们的异同点。下列关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同之处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为了推翻封建王朝统治  B.都曾建立过君主宪政体

   C.都由资产阶级领导          D.都曾抗击外来侵略

8.当今金融危机使通用汽车公司面临破产。其实美国曾被称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其汽车制造业的辉煌历史可追溯到                                     (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独立战争     D.南北战争

9.下列各项不属于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设立西域都护府

10.迫使近代中国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的战争和条约是(   )

A、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B、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C、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  D、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11.鸦片战争前,中西方差距已日益显现,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中逐渐落伍。寻根溯源,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有  ①一些地区的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②自然经济还占据统治地位     ③统治者盲目自大,闭关锁国         ④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 “……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时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

    A.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       B.创办新式的京师大学堂

C.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D.准许创办报刊和组织学会

13.下列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康有为——洋务运动            B、梁启超——维新变法运动

C、孙中山——五四运动            D、 李鸿章——武昌起义

14.李岗学习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后,很想知道运动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谁,你能告诉他吗(    )

A 、民主和进步     B、进步和自由   C、民主和科学  D、自由和科学

15.1921年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年,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这一年发生了(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国共两党合作开始

16.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转折意义的战役是(    )

A、凡尔登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马恩河战役

17.201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据此回答: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前一个“天安门”和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平和平解放   D.开国大典

18.合肥某中学将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四个地点实地考察,其中前往西南方向考察的主题应为 (       )

A.三军会师 长征胜利      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D.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19.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大学生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  )
 A、歌颂祖国      B、追求理想    C、抗日救亡     D、抨击时弊

20.10.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战役

①辽沈战役   ②平津战役   ③渡江战役   ④淮海战役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①②④③

21.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

22.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创作了一首“稻谷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

玉米比人大”的民歌。你认为这首民歌创作的时期是(      )

A.土地改革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大跃进”时期

23.我国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开始于(          )     

A. 经济特区的创办             B. 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D.内地的开放

24.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并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历史人物是谁(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刘少奇

25.反思历史有助于开创未来。以下不利于我国思想文化健康发展的历史事件有

①百家争鸣  ②焚书坑儒  ③八股取士  ④文字狱  ⑤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26.(8分)读下图,完成(1)—(4)小题。

(1)A:▲____(国家名称);B: ▲____ (半岛名称)。(2分)

(2)上图片所示的特色生活区域主要种植▲____(农作物名称)。(1分)

(3)甲区域海沙连绵,乙区域绿野相连,形成两地不同自然景观的主要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气候和▲____气候。(2分)

(4)图示河流▲___(填序号)三角洲盛产稻米、蚕桑、棉花,是著名的农业生产基地;综合治理该河流的首要任务是▲___。图示另一条河流最后流经▲___(填省区简称)入海。(3分)

27、看右图,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1919写成的《建国方略》提到“此(高原铁路系统)是吾铁路计划之最后部分,其工程极为繁难,————此高原之境包括西藏、青海、新疆之一部,与甘肃、四川、云南等地方,面积一百万英方里”。  “自宜昌而上,入峡行,约一百万英里而达四川之低地,即地理学家所谓红盆地亦。-----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

材料三:据新华网报道,3月14日,一群不法分子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的主要路段实施打砸抢烧。他们大肆纵火,辱骂、殴打、砍伤执勤人员,抢劫并烧毁商店、学校、汽车、宾馆。

问题:

(1)习惯上人们把A线作为我国南北方的界线,A是指____________。我国正在实施一项“用C河水来缓解华北地区干旱缺水”的工程,该工程是_____________。(2分)

(2)阅读材料二,如今,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宏愿已成为现实。请联系实际,说说是那些工程实现了孙中山先生的俩个宏愿?(2分)

(3)B地区处于我国四大地理单元中的哪一部分?(2分)

(4)清朝在西藏设什么机构共同管理此地?(2分)

(5)面对西部落后于东部的现实,针对藏独分子的不法行为,作为中国政府该如何应对?(2分)

28、11.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100年,在这100年中,中国人民醒过来了,站起来了,富起来了。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10分)

(1)醒过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中,中国人在困境中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的历程。请分别写出与下列图文资料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4分)

 

 

 

 

 

图1“师夷长技”     图2变法图强        图3三民主义       图4民主科学

图1:__       _; 图2:_          _;图3:__        _; 图4:        _

(2)站起来: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请结合所给材料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6分)  

重大关头

重要事件

伟大作用

日出东方

A

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了。

星火燎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B

力挽狂澜

遵义会议

C

2  29、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据此回答下列各题。(8分)

(1)在建国初期,人民政府采取哪些措施大力发展农村农业生产?(2分)

(2)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在农村工作中有什么失误?(2分)

(3)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哪些富民政策或措施?(2分)

(4)请你针对我国当前的三农问题,提出不少于2点解决建议。(2分)

 

30(共14分)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1949年,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蒋介石退居台湾。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然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妄图阻止中国解放台湾。

材料三:国民党元老、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的于右任先生,在病故前写了一首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四: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问题一:材料一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1分)“去年”应该是哪一年?(1分)

问题二:结合材料二,说明台湾与大陆分裂的主要原因及影响祖国统一的因素有哪些(3分)

问题三:材料三中表达了于右任先生什么思想感情?(2分)

问题四: 这一事实反映我国实行什么治国方略?(2分)

问题五:你认为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3分)

问题六:目前两岸之间有哪些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的往来?请举至少两例。(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