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朝韩冲突的前因后果,中国还欠朝鲜巨大人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3:53:31

揭秘朝韩冲突的前因后果,中国还欠朝鲜巨大人情

高岩:从天安舰事件到延平岛炮击——为什么朝韩不断在这个海域发生军事冲突?

  正是由于1953年朝鲜停战协议后韩朝双方对西海五岛海上分界线的不同划分,使朝韩海上军事分界线上出现了一块海上军事争议区域;自1997年以来到此次“天安”舰事件期间;韩朝海上军事力量先后在这一海域发生过十二次海上军事冲突,其中较大规模的冲突已经成为事实上韩朝海军的海上作战。这些冲突包括1999年第一次延坪岛海战,2002年第二次延坪岛海战,2009年大青岛海战,以及此次尚未明确战争状态的“天安”舰事件;在以上各次韩朝海上军事冲突中,在海军装备上处于劣势的朝鲜海军均遭到了重大的损失。

  根据统计从1997年发生第一次朝韩海上军事冲突以来,韩国海军在历次战争中击沉三艘鲜海军舰只,并造成朝方82名海军人员死亡,而同期韩方海军损失了一艘军舰同时有4名官兵死亡。因此在此次“天安”舰事件之前,在这片朝韩双方有争议的海域,韩国海军已经造成朝鲜海军重大伤亡,并且韩国海军在历次冲突中均占了上风,而朝鲜海军在之前的战争中均失利并引发了重大人员伤亡。

  一、从历年韩朝海上冲突看“天安”舰事件

  正如外界在“天安”舰事件中观察到的鱼雷攻击是事实一样;如果韩国军方指控的是真相,即朝鲜小型潜艇和特种部队执行了对 “天安”舰的攻击,那么这是一场绝对一边倒的军事胜利,而且朝鲜方面完全可以用之前历次朝韩海上冲突的前因来解释对韩国海军的攻击,而问题之诡异者正在于:为什么进攻的一方不露面并拒绝韩方的指控?

  朝鲜战争结束后韩朝双方重新回到三八线对峙;三八线南北成了世界上最危险的军事对峙区,尽管韩美一方拥有军事技术上和总体实力的优势,朝鲜一方则处于相对不利的外部战略环境。但朝鲜为了支持自己的独立和生存,通过着名的“先军政治”国家战略,将整个朝鲜北方、尤其是三八线纵深一线建成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军事要塞,并保持着随时准备先发制人的前沿作战部署。

  与美国近年打过的任何一场战争不同,朝鲜半岛不是美国和韩国联军能够轻易取胜的战场;这其中除了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利益将导致中国干涉朝鲜半岛的战争外,朝鲜为自己国家的政治体制的生存所建设起来的庞大军事力量,尤其是数量庞大的攻防兼备的陆地军事力量,以及朝鲜根据未来半岛战争的特点而建设的世界上最庞大的特种部队,在战争初期必将给美韩联军造成不可接受的战争损失和伤亡。

  这就是为什么朝鲜在面对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联盟,以及险恶的临战状态下始终能够能坚持住,而美韩军事同盟尽管早就有在朝鲜半岛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击败朝鲜的军事计划,但却始终无法在朝鲜半岛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根本因素;朝鲜自身强悍的军事力量和中国在朝鲜半岛的潜在威慑力、是朝鲜半岛能够在险恶的战场气氛下多年保持脆弱和平的关键。而包括苏联解体、中国改革开放在内的朝鲜外部战略环境的变化,使朝鲜在近十几年中外部环境趋向恶化,而美韩总体优势一度有上升的趋势,这一切都使朝鲜为保证自己的安全和生存而寻找新安全保障,包括“先军政治”与核武器的研发都是朝鲜为生存而采取的战略对策。

  由于朝鲜半岛军事对峙过程中双方在陆地战线上陷入军事僵局;在高度紧张的军事对峙的三八线南北任何一方都不敢轻易在陆地战场上挑战对方,否则会引发后果不可预测的朝鲜半岛战争。而军事冲突的张力又必须寻找其它的途径释放,因此韩朝之间的军事紧张近年主要表现在海上战场以及向特种作战领域发展。 由于在海上作战中韩美联军中拥有绝对的海军优势;仅仅韩国一方就拥有对朝鲜海军的绝对优势;韩国海军在大型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大型两栖登陆舰、现代化常规潜艇、反潜海上巡逻飞机等领域都拥有对朝鲜海军的绝对优势。正因为韩国在海上拥有对朝鲜海军的绝对优势,因此在双方陆地军事对峙处于僵局的前提下,历年来韩国海军却勇于在海上对朝鲜海军发动战争边缘行动;因此对“天安”舰事件的理解,应该放到韩朝近年激烈的海上局部战争的背景下来观察和分析。

  二、朝韩海上军事分界线之战:“天安”舰事件的前因后果

  在朝鲜半岛黄海西海岸靠近朝鲜海岸一侧,有五个处于韩国控制之下的海岛;这些位于半岛三八线朝鲜一侧、却处于韩方控制的岛屿,是上世纪朝鲜战争中在签订停战协议时,美韩军队违反三八南北军事分界线的原则,通过美国海上军事优势而强行占领的原本属于三八线以内朝鲜一侧的沿海岛屿。1953年朝鲜停战协议签订期间由于双方海军力量对比原因,中朝一方并未对这些当时由美韩军队控制岛屿的归属做出明确的坚持,从而为日后朝韩持续多年的海上冲突,包括此次“天安”舰事件埋下了伏笔。

  1953年朝鲜停战协议签订时,美韩根据自己占绝对优势的海军力量,单方面规定了一条将其占领的三八线以北朝鲜海岸附近五座岛屿划入己方海域、分界线走势明显对美韩有利的海上“北方分界线”。如果根据陆地上南北军事分界线的走势,这条美韩单方面规定的海上南北军事分界线明显地将朝鲜的海域划入了美韩控制的海域。而自美韩单方面设定“北方分界线”、并进行实际控制该分界线以内海域后近20年时间,虽然朝韩在西海海域各自保持克制并基本相安无事,但朝鲜方面为维护国家海洋权利,对“北方分界线”一直没有予以承认。

  1976年朝鲜以黄海道与京畿道陆上分界线的海上延长线为标准,自行划定了一条海上“南方警戒线”,而这条朝方划定的界限超越了韩美划定的“北方分界线”将部分水域化为自己的管辖范围,并以12海里宽度主张在西海海域的领海管辖权;自此朝韩双方便开始在西海海域这片重叠区内不断出现冲突和对抗。

  1999年6月15日,朝韩在海上重叠区内发生流血冲突,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于当年9月2日对外自行规定了宽度约为50海里的军事区域,重申1976年划定的 “朝鲜西海海上军事分界线”,指出韩美规定的所谓“北方分界线”无效,除白翎岛、大青岛、小青岛、延坪岛及隅岛“西海五岛”属于韩方,并留有海上通道外,其它以北部分海域均属于朝方。2009年12月21日,朝鲜海军司令部通过发言人声明:“为应对南朝鲜军部好战狂徒们鲁莽的军事挑衅阴谋,我海军已将西海军事分界线内的海域宣布为我方海岸,并设立岛屿炮兵的平时海岛射击区域。”该声明再次全面否认韩美划定的海上朝韩“北方分界线”,强调指出:“我们宣布,在朝鲜西海只存在“海上军事分界线”,不存在非法的“北方分界线”。正是由于1953年朝鲜停战协议后韩朝双方对西海五岛海上分界线的不同划分,使朝韩海上军事分界线上出现了一块海上军事争议区域;由于这一区域在军事和政治上的重要性,以及后来新增加的该海域的经济价值,朝韩双方都对该海域志在必得因此海上关系高度紧张,双方都主张自己的分界线和保留在被认为是自己海域的海上保持军事存在而没有设立军事缓冲区。与陆地上朝韩军队都保持最大限度的谨慎和克制、不敢轻易采取军事挑衅的行动相反,韩朝双方海军在西海海域韩朝管辖主张重叠的军事分界线争议海区内持续发生冲突,因此该海域成为近年朝韩军事冲突频发的高危海域。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7年以来到此次“天安”舰事件期间;韩朝海上军事力量先后在这一海域发生过十二次海上军事冲突,其中较大规模的冲突已经成为事实上韩朝海军的海上作战。这些冲突包括1999年第一次延坪岛海战,2002年第二次延坪岛海战,2009年大青岛海战,以及此次尚未明确战争状态的“天安”舰事件;在以上各次韩朝海上军事冲突中,在海军装备上处于劣势的朝鲜海军均遭到了重大的损失。

  根据统计从1997年发生第一次朝韩海上军事冲突以来,韩国海军在历次战争中击沉三艘鲜海军舰只,并造成朝方82名海军人员死亡,而同期韩方海军损失了一艘军舰同时有4名官兵死亡。因此在此次“天安”舰事件之前,在这片朝韩双方有争议的海域,韩国海军已经造成朝鲜海军重大伤亡,并且韩国海军在历次冲突中均占了上风,而朝鲜海军在之前的战争中均失利并引发了重大人员伤亡。

  因此根据战争逻辑,朝韩海上军事分界线重叠海域、周边岛屿和海岸均是潜在的朝鲜半岛上最危险的战争区域;而相对于陆地“三八线”军事分界线来说,在该海域发生的军事冲突其规模和程度更容易控制,也不易引发战争连锁反应和自动升级的风险。因此以该区域为潜在的战场进行双方或多方军事政治对抗的弹性空间很大。此次“天安”舰事件后朝韩军事对峙局势未急剧恶化、就充分表明了在本海域发生的对抗从军事上是可控的。

  三、谁击沉了“天安”舰?——战术的完胜和战略的僵局

  除非韩朝关系发生彻底缓和,否则韩朝双方的海上军事力量在本区域继续发生冲突则是正常的军事连锁反应的问题;在上一次战争中失利的一方为本军队的荣誉、挽救个人的军事职业、替袍泽复仇以及改进战术都会寻机打击对手实行军事报复。而以往失败和人员伤亡程度的严重都会加剧战斗失利一方的军事报复倾向,而在以往战争中占据着上风的一方、会倾向于继续在自己取得战绩的区域继续保持海上军事存,并倾向持续打击对手。

       在已经发生过海上军事冲突的南北海上军事分界线重叠区,“天安”舰事件的发生应该是完全在预料之中事件;是以往历次韩朝敌对海上冲突的自然延续,不同的是以往海上冲突的胜利者此次彻底失败,战争胜负发生了彻底的逆转。

  值得注意的是朝鲜战斗部队在历年的冲突中显示;尽管朝鲜是所谓的极权国家,但其军队各级单位包括普通士兵都有足够的战场决定权以及独立的战斗决心,或者说朝鲜当局有意或无意不从最高战略层次控制突发事件。

       这样在任何与对手发生潜在的军事冲突的进程中,朝鲜军事力量是按照正常独立单位和战术级别军事冲突的逻辑;即直接使用武力对对手的挑衅进行反击,而不是所谓的根据大局限制武力的使用,而这后一种与敌人对峙的战术正是典型的中国军队面对敌手挑衅的标准对策。因此在朝鲜面临的临战状态以及朝鲜民族的报复性极强的心理结构双重基础上,所谓更高的战略考虑并不能妨碍朝鲜一线作战部队、包括特种作战部队的独立军事行动。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朝鲜军队自朝鲜战争结束后,面对着世界上军事技术力量最先进的美韩军事同盟;已经一次又一次地直接使用军事力量打击对手,总体上来看每次朝鲜当局武力的使用都将朝鲜半岛带入战争边缘。而与朝鲜爆发战争的严重后果、尤其是韩国将在朝鲜常规陆军力量的攻击过程中承受的惨重损失,已经进入现代经济社会而不是单纯临战体系的韩国完全无法承受,正因为如此朝鲜半岛已经发生过的历次最严重的战争冲突事件,最终都没有引起保持朝鲜半岛的全面战争;是朝鲜自身军事力量的强悍以及中国在任何半岛大规模战争中的倾向始终使朝鲜半岛的脆弱军事平衡得以保持,但周期性的局部军事冲突经常打破这种平衡将事态引向可能的大规模战争。

  “天安”舰事件的诡异之处在于当攻击一方的鱼雷在深夜中爆炸,对手的军舰已经沉没后,朝韩双方都没有在第一时间指责对方挑起战争;对于韩国军方以及美国军方来说,“天安”舰的沉没表明对手采用了一种以往海上冲突中从未使用过的战斗形式——浅水海域夜间水下攻击,而对手的作战意志和战技术均已经达到了当代海军作战的最高形式:隐形进入、隐形攻击、精确摧毁、隐形撤退。事实上在整个“天安”舰被击沉的过程中,韩国海军没有发现任何敌人进攻的痕迹,而仅仅是在事后近两个月的事发现场海底搜寻过程中,发现了部分被认为是朝鲜鱼雷的残骸,从而使韩国在指控朝鲜为“天安”舰沉没过程中的证据不充分。

  而朝鲜方面对“天安”舰事件的反应则更是耐人寻味:作为最有可能击沉“天安”舰的韩国海军对手,朝鲜最高当局彻底否认了自己与“天安”舰事件的关联,同时将韩国在“天安”舰事件中对朝方的指控认为是战争行为,并威胁如果韩国因为“天安”舰事件加剧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朝鲜方面将认为是韩美的战争行为。而且就在“天安”舰事件发生后和韩国正式指控朝方为责任人时,金正日又亲临中国访问;中朝之间的战略互动同样为“天安”舰事件提供了更大的战略想象空间。

  四、“天安”舰事件的前因后果—为什么胜利者不愿露面?

  美韩军事同盟是目前东北亚地区位于最前沿的战争体系;仅仅韩国一方所拥有的海上军事力量就足以压倒朝鲜方面的海上军事力量,也正因为如此,朝鲜才发展起强大的特种潜艇和特种两栖特种作战部队、并以此来对抗具有压倒性常规海上军事优势的韩国海军。正如朝鲜近年不於余力的发展核武器目的是抵消拥有全面军事技术优势的美韩军事联盟一样;通过发展水下两栖作战,朝鲜已经在水下特种作战这种战争形势上取得优势,但总体性的军事、政治、经济和宣传优势始终在美韩军事联盟把握之中,而这也是为什么“天安”舰事件的责任人始终没自我显示的原因。

  事实上由于朝鲜方面拒绝韩国方面的指责,“天安”舰事件出现了责任确定的问题,而责任的确定对“天安”舰事件的后续处理,尤其是韩国和日本都要求的由联合国安理会处理,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尽管韩国方面已经显示了经过调查而掌握的各种证据,但迄今为止所有能公布的证据都是间接证据,并没有任何国际社会和各国海军专家都能够认可的确定朝鲜鱼雷攻击的直接证据。因此目前朝鲜半岛周边大国在“天安”舰事件上无法达成一致;中国和俄罗斯都没有公开表态支持韩国的证据。

  目前在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中如果涉及到对方国家责任的问题,如果一方正式拒绝另一方的指责就将出现事实认证的问题;而被指控的一方完全拒绝该项指控并拒绝国际社会进行相关的调查,则指责一方和国际舆论会形成某种倾向认为被指责方与事件有关,但仅仅是舆论效应而已。国际社会完全无法证实某一方的指责并启动相应的国际制裁手段、甚至安理会的军事行动支持一方的指控,而国际社会的调查或诸如国际法院审理等程序也将因为当事人的反对而无法启动。

  因此如果朝韩双方对“天安”舰的沉没坚持各自目前的立场,我们将会看到对这一事件责任人的指责有可能演变成国际舆论的共识,但始终无法进入正式的国家间程序、包括联合国安理会维护国际和平的程序;对朝鲜在“天安”舰事件责任人的指责最终会形成某种舆论共识,但国际社会始终无法完成证据的确定并因此启动国际制裁行动。
 而事实上从军事冲突的角度来观察韩朝海上军事分界线冲突的历史,并在这个视角下审视“天安”舰事件,我们已经会明白“天安”舰的沉没仅仅是一次具体的军事冲突,是以往在战争中失利的对手发动的军事报复行动,而进攻一方在此次冲突中获得的完胜仅仅有局部军事意义。但由于朝鲜半岛是当前世界上军事对峙最紧张的地区,如果把握不慎“天安”舰事件就有可能从一次局部海上军事冲突转变成为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区域的全面战争,而且其后果目前是不可预测。

  已经发生人类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没有一次是敌对各方刻意发动战争的结果,都是在紧张的敌对状态中突发事件的不断升级最终演变成为世界大战,战争的偶然爆发和不断升级是人类目前完全无法掌握的;星星之火随时可引发世界大战,尤其是星星之火是在朝鲜半岛这个世界火药库上燃起,因此没有人愿意对“天安”舰事件负责意味着没有人愿意事件继续恶化。

  “天安”舰本身就是朝韩第一次海上军事冲突交战的韩国海军舰只之一,这次战争中朝鲜海军遭到严重的打击,因此“天安“舰是经历过海上战斗的军舰而不是普通的民船,因此”天安“舰在此次海上冲突中被击沉仅仅是战争的自然后果,而不是没有任何前因的突发事件,更不是所谓海上恐怖主义袭击。尽管韩方在此次事件中损失了46名官兵,而与韩方在历次海上战争中给朝鲜海军造成的82名官兵的损失相比,朝鲜一方的历年累积的损失中更为严重。因此完全“天安”舰事件应该被视为是以往朝韩海上冲突的延续,而不是一次突如其来的、朝鲜半岛上史无前例的军事行动。

  五、有时候隐藏真相也是理性的——各方都必须控制朝鲜半岛的战争风险

  正是由于“天安”舰事件是朝鲜半岛军事对峙中的突发事件、而不是一次恐怖主义袭击或全面战争,因此朝鲜半岛军事对峙各方均在最高战略层面表现出或拒绝承认事件责任、或不愿意事件持续恶化的理性态度。朝鲜半岛军事对峙各方中目前没有任何一方愿意看到“天安”舰事件持续恶化最终引发一场大规模的冲突,因此各方都表现出一种息事宁人的心态。而事实上美韩军事联盟在朝鲜半岛上面临的一种军事困境:任何对朝鲜方面的军事行动,尤其是陆上的军事行动都会引发不可预测的后续连锁反应。而美韩军事同盟所面对的朝鲜军事力量是自20世纪五十年代朝鲜战争后、美国从未遭遇过的强悍军队;任何在朝鲜半岛上爆发的大规模军事冲突,都是美日中俄等周边大国都无法承受的。

  而事实上朝鲜半岛上爆发的任何一种大规模的战争,其后果都是无法预测的;这其中中国地缘军事战略选择的不确定性将具有决定性,而朝鲜强大的军事打击能力同样是威慑美韩军事冒险的关键因素。而在局部战场、尤其是“天安”舰事件的攻防各方来说,“天安”舰的沉没只是局部的军事失败和胜利并不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而如果将“天安”舰事件这样的局部军事冲突无限扩大进而演变成整体性的战争,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最恶劣的前景,完全不符合更大的战略格局。正因为如此、我们必将看到“天安”舰事件将作为一次突发的意外事件记入朝鲜半岛军事冲突的历史,当事各方都会从国际政治和军事的最高利益出发,尽量减小“天安”舰事件对朝鲜半岛战争格局的冲击。

  因此尽管“天安”舰事件中韩国正式指责朝鲜要对事件负责,但美韩军事联盟其实没有更有效的政治、战略、经济尤其是军事手段可以报复朝鲜;历年来已经实施的对朝鲜的禁运和制裁已经是朝鲜的敌人除了使用武力外所能做到的一切,而对朝鲜全面使用武力涉及到的就不仅仅是朝鲜半岛的军事格局,甚至不是周边的军事大国如中国和俄罗斯的地缘战略利益,而是更大的包括美国全球体系的利益都将被震撼。由于美国目前已经完全没有力量在朝鲜半岛上启动一场远比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更艰巨的战争,因此在朝鲜半岛军事对峙的各方都不愿脆弱的军事平衡被打破。
鉴于局部的军事冲突有可能打破朝鲜半岛上脆弱的和平,因此必须不择手段的去压制战争的各种可能,包括局部作战部队出于报复而进行的军事打击,这里就有一个局部军事利益和全局战略格局的关系;“天安”舰事件的具体冲突方的所作所为尽管在局部军事意义上无可指责,但毕竟会影响脆弱的半岛军事格局,任何局部的军事利益和冲突最终将服从于整体的战略目的,而为了整体的战略目的、任何功利性的手段包括刻意隐瞒事实真相都被认为是合理的;由于目前朝鲜半岛的军事对峙各方都不愿意打破目前的和平格局,因此“天安”舰事件的真相的寻求同样必须服从更大的战略目的,而目前最大的战略目的就是不惜代价维持朝鲜半岛的和平!

  六、朝鲜半岛局势的当事方都需要和平——中国尤其需要!

  因此朝鲜半岛上虎视眈眈的军事对峙各方唯一可以从“天安”舰事件获得正面教训就是必须限制在朝鲜半岛脆弱的军事平衡条件下使用武力,这个原则对韩朝双方都同样适用!“天安”舰事件中任何一方都没有报复的合法性;其实“天安”舰的沉没本身就是以往海上军事冲突的后果,而如果敌对双方都在强烈的报复心理的推动下持续升级敌对行为,我们最终将看到朝鲜半岛陷入一场不断升级、最后总爆发的毁灭性战争。

  至于“天安”舰事件的真相,在更大的朝鲜半岛和平格局中,这个问题已经失掉了现实意义;在目前处于危机状态的国际体系内,除了朝鲜半岛上韩国还在努力使用各种手段试图获得真相外,本地区以外的各国都已经对这个问题失去了兴趣。“天安”舰事件是有因果关系的,韩国对事件有自己的责任,而且公众已经对事件有了基本判断。在国际社会无法、也无意不惜代价追查事实真相的前提下,“天安”舰事件最终将成为海上特种作战的典型战例,或者是朝韩关系中待查的历史档案,此外朝鲜军队的战斗力又一次震惊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来说“天安”舰事件只能是东北亚大格局演变中的插曲,我们只能独立地去观察这一事件的潜在影响,而不是选择性地加入对事件有截然不同立场的敌对双方的对峙,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必须对朝鲜的战略环境有更深刻的理解。

  只有置身于朝鲜所感受到的外部战略威胁后、才能理解朝鲜现行的内外政策、经济和军事战略,包括朝鲜的军事边缘政策以及核武器的选择。事实上在近十几年内,朝鲜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全国军事化、要塞化和临战化,以及强硬的战争边缘战略,才使朝鲜半岛的军事对峙维持在临战而又相对稳定的局势下。而维持这种高度紧张的外部战争格局则导致了朝鲜内政只能坚持高度中央集权和军事化;在严峻的、随时有可能导致朝鲜亡国的外部战略环境改变之前,与其外部环境对称的朝鲜内部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的任何改变和失误、包括在朝鲜实施与中国类似的政治和经济改革,都会直接破坏现阶段朝鲜半岛脆弱的军事对峙格局,最终将毁灭朝鲜人民已经拥有的一切。

  我们根本不必相信任何其它取代了朝鲜现行制度的其它制度、包括所谓市场经济将是天堂,前苏联和中国社会的变化后出现的新问题和弊病就是明证;市场经济和自由化的逻辑将导致资本和政治新阶层取代原来在战争中确立地位的军事和党的核心,经济的发展也将主要是服务于资本的利益而不是人民的利益;由于中国和俄罗斯的国土规模和国力尚能够保证自己国家在动荡中的生存,面临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同盟的小国朝鲜在内部分化和动荡的前提下,最终将以亡国告终。

  由于要在巨大的外部战争威胁下生存,朝鲜在外部安全环境有绝对保证前无法改变国内的各种制度,朝鲜因此变成了世界上制度最僵化的国家,殊不知这正是在外部军事压力下朝鲜为保持自己的国家和政治体制而被迫选择的国家战略;从美国和韩国始终无法在军事上彻底压倒朝鲜,与朝鲜最终成为中国与美国亚洲军事力量存在缓冲区的战略意义上来看,朝鲜的国家战略都是成功的;除了朝鲜对中国是最有价值的战略同盟外,中国同样欠朝鲜巨大的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