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殷朝有三个仁民爱物的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23:03:05

【原文】微子1去之;箕子2为之奴;比干3谏而死。孔子曰:“殷3有三仁焉!”

【译文】微子离去了;箕子被降为奴隶了;比干因为屡谏商纣王而被处死。孔子说:“殷朝有三个仁民爱物的人啊。”

【说明】商纣王是殷商王朝的最后一个君,名帝辛。《尚书·微子》:“我祖底遂陈于上,我用沈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殷罔不小大好草窃奸宄。卿士师师非度。凡有罪辜,乃罔恒获,小民方兴,相为敌雠。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殷遂丧,越至于今。”《史记·殷本纪》:“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之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最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传说商纣王荒淫无度,他的同母兄长微子曾多次劝谏,但纣王不听,反把微子废掉,微子只好远避他乡。微子的后代即是春秋时期的宋国。箕子是纣王的叔父,也因多次劝谏而被降为奴隶。比干也是纣王的叔父,也因力谏纣王而被剖心处死。后纣王于公元前1044年被周武王推翻。历史发展到殷商、周文王时期,已是私有制盛行之时。私有制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的贪求欲望越来越大,尤其是商纣王的荒淫无度,酒池肉林,使得很多中下层官僚仿而效之,自己的财产不够,于是便向人民横征暴敛,拼命收刮掠夺,弄得民不聊生。就在这种情形下,周文王深知商纣王的横暴个性,深知商纣王众叛亲离之日,也就是周国的大胜之日。至日后武王伐殷,“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汝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居二年,闻纣王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师庇,少师彊抱其乐器而奔周,于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乃尊文王……以东伐纣……”(《史记·周本纪》)。知道了这一段历史,知道了商纣王的暴虐无度,才能懂得被商纣王贬谪的微子、箕子以及被剖心处死的比干是具有仁民爱物的思想的。他们虽然是殷商王朝的忠臣,可是他们的遭遇体现了封建奴隶主贵族的残暴。

——————————————————

【注释】1.微子:名启,商纣王的同母兄长。纣王暴虐无道,微子辞职隐居。《孟子·公孙丑上》:“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荀子·解蔽》:“纣蔽于妲己、飞廉而不知微子启。”

2.箕子:商纣王的叔父,名胥馀。商代贵族,封于箕。曾劝谏纣王,被纣王降为奴隶,囚禁。《韩非子·喻老》:“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

3.比干:商代贵族,纣王叔父,官少师。相传因屡谏纣王,被剖心而死。《孟子·公孙丑上》:“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荀子·儒效》:“刳比干而囚箕子,飞廉、恶来知政,夫又恶有不可焉?”《韩非子·安危》:“而责人臣以子胥,是幸殷人之尽如比干。”

4.殷:指殷朝。存在于公元前十六世纪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历时五百余年。又称“商”,最后一名国君是商纣王。《论语·为政》:“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八佾》:“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