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报:中国经济转型迎历史机遇 将显著影响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6:01:52

港报:中国经济转型迎历史机遇 将显著影响世界

2010年11月24日 11:17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23日电 香港《文汇报》23日刊出评论说,发达国家长期透支发展中国家的实体经济增长能力,发展中国家则面临产业结构极不平衡。面对全球性的信贷紧缩,经济衰退,美欧迷茫于“二次衰退”的忧虑之中,中国经济亦受到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和世界供应链的超级工厂,中国迎来了产业与经济“大转型”的重大挑战和历史机遇。

文章摘编如下:

正当中国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两大动力引擎,引领着世界经济劈波斩浪之时。2008年9月,美国这架经济引擎在一声巨大轰鸣中失去了动力,因美国次按危机不断深化而点燃的世纪金融大海啸,以排山倒海之势爆发了,华尔街金融危机快速席卷全球,重创世界经济而陷于衰退的边缘。

中国经济亦受到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全球性的信贷紧缩,经济衰退,使中国的出口市场迅速萎缩,经济增长也失去双位数的增长动力。为避免如1929年般全球经济大萧条的重临,美欧及中国等各大经济体开始了步调一致的强心针策略:全面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方使全球经济成功避过急速通缩的萧条危机。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及4万亿拉内需、保增长策略成效显着,2009年中国成功“保八”实现8.7%的经济增长,并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增添了动力,贡献增长率达1.6%。

中国站在历史的关键时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世纪金融大海啸虽没有出现大萧条的危机,但它已充分暴露出近70年来,全球经济与产业发展失衡、资源错配、价值链脱节等深层矛盾。全球金融危机的表象背后是因西方产业价值链的发展失衡,过度透支消费全球实体产业利润而爆发的深层次的经济泡沫危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长期控制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信息科技业和超级金融业”,产业链的全球化延伸,使其忽略了自身实体经济的配置和增长。加之低储蓄和高消费的生活习惯,长期透支了发展中国家的实体经济增长能力和美国自身的信用安全边际,形成高信用杠杆持续放大的高风险金融危机。

而发展中国家则出现内需消费严重不足,实体产业处于低端、高耗、高污染比重偏大,科技创新严重不足,产业结构极不平衡的局面,也形成了较大的产能过剩,及经济增长过度倚重外需和基建投资的瓶颈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和世界供应链的超级工厂,也迎来了产业与经济“大转型”的重大挑战和历史机遇。

中国经济日益的崛起,中国又再次站在了一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就在美欧迷茫于“二次衰退”的忧虑之中,就在中国踌躇于“调控与稳增”的两难境地。是的,中国已再次迎来了转型发展的严峻挑战和历史机遇,为了实现新的经济腾飞和大中华的真正崛起,中国必须尽快转型,进行深层次和更全面的大改革与大转型。

而这一次的“大转型”,还不仅仅是产业结构的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型。还必须包括与之相适应和配套的新思维的转型与微观运作机制的转型等等。

中国产业结构将全面升级

后金融危机时代已经来临,随着全球产业与经济结构的重整,西方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作为世界大工厂的中国,传统制造业和国际贸易市场已遭遇挑战和瓶颈,中国必须在危机中抓住机遇破茧而出。

如果说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成功转型;那么这次的中国大转型将是中国产业结构由粗放、低端、高耗,向高新科技、高效、节能和环保的一次全面升级;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由出口导向和投资拉动型,逐步转向加快内需市场发展和区域经济全面开发带动为主体的一次根本大转型。更将是中国实现“大转型”的宝贵历史机遇。(马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