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来京的同仁,看看吧,真实的写照,内心中是没有勇气 - 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4:31:28
以下文字原载于焦点房产网论坛,内心中认同,共分享。

————————————————————————

刚看那另一个人说悲惨,那个相对我的来说太幸福了,所以没有跟贴欲望。

不过我觉得像我这样的应该挺多的,至少我的生活的圈子里挺多的,社会阶层决定我的圈子只能是这样,也不想刻意高攀,随遇而安吧。

光棍一名,月入5k以下,外地人士,在北京无房无车,来北京的理想已被践踏,目前只想着攒钱,然后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高房价让我对房子失去了欲望,现实让我对爱情也没有了想法。

在一家半私半国有的企业里当着一个小职员,每天战战兢兢的为公司工作着,东奔西跑,公事出租,私事二轮子的小车+公交+地铁。周末要么充电要么到处疯玩。看似忙碌充实,其实迷茫和无知,生活和工作已没了大的盼头和希望。


有人要问为什么不回老家?

我也时常这样询问自己。估计有太多同学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却也和我一样没有回归的勇气。

除了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之外,其实很多人跟老家的人无论是价值观、看事的态度,工作方式很多很多东西早已划开了巨大的鸿沟,倘若不是衣锦归乡。在落泊和唾弃的压力下,有几个能有勇气就这么勇敢的回到家里,做一个简单的朝九晚五,闲时打打麻将,或是沏一杯茶,看一本无聊的闲书,然后做一个没有大志向的人?

尽管我很渴望,可是我实在没有勇气,只能在这个也许永远不会属于我的地方,苟延残喘的活着,仅仅只是活着而已。。。


于是,我只能每天早晚踩着我的小车,然后在QQ、MSN的签名上写着:每天迎着朝阳而出,踏着夕阳而归。。。)(在马连道路附近卖瓜果、蔬菜的张女士听到“减少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时,有些敏感地说。从吉林来京多年的她,如今住在一间10余平米的平房,租金500元。两岁半的孩子已上幼儿园,费用是400元/月。家里的生计主要靠她和丈夫每天骑三轮车卖瓜果、蔬菜,生意好时一天能卖100多元。

“还回吉林吗?”“不回了。老家的地没了,回去了肯定不如在北京好。”)外来人口如此大规模地向北京聚集,人来了,必须有住所。目前北京外来人员的住所,除已购买了自己的住房者外,在城市大都是合租或群租,在城乡结合部,大都是蜗居。若按照北京市准备出台的新的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租住房间人均居住面积不得小于10平米的要求,则北京现有住宅根本无法满足外来人员的居住需求。即使北京目前每年可以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面积高达2000万平米,但这也无法满足北京日益膨胀的人口增长速度的需求。且大量来北京的外来人员,都是举家迁移,他们不仅仅满足于租房居住,还要购房置业安家,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专题调研掌握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北京实际常住人口总数为1972万人(实际远超此数字),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726.4万人,举家迁移比例逐年提高,达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