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澧 : 天炼,天谴和天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54:12
这星期的《纽约客》杂志刊登了一篇颇有趣味的文章,讨论宗教信仰与灾难的关系。作者詹姆斯·伍德是该杂志书评人,除《纽约客》之外,他也常给《纽约时报》和《纽约书评》写稿子。
 
人类的生活,如今是比较有安全感了,但人类长期生活在各种苦难之中。若干年前,笔者在深山老家翻阅刚修订完毕的族谱,见到爷爷那一辈及以上,弟兄姊妹鲜少全数长成的,总有一、二个幼年夭折。女人难产死亡则比比皆是。在那样的生存环境里,如果相信上帝存在,至高无上又无所不能,那么信徒势必要问这样一个问题:上帝为什么要让灾难发生?遭受灾难的信徒更要问:上帝为什么让灾难发生在我身上?
 
援引一位神学教授的说法,伍德将基督教对这一问题的各种解说归为三类,笔者简称为天炼、天谴和天演。其实,类似的解说,也存在于各种文化之中。
 
所谓天炼,就是认为灾难是上帝给予信徒的考验,信仰在惨痛的考验里得以展示并巩固。孟夫子的名言大家熟悉:“故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多难兴邦”,汶川地震“震出一个新中国”,就是这类说法的延伸。
 
天谴则认为灾难是上帝之怒(God‘s Wrath), 是上帝在警告凡人纠正其违反教义的行为。佛教讲的报应,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还有中国从前的君王在国家遭灾后下“罪己诏”,都是这一思路的反映。
 
天炼说和天谴说都与人有关,但基督教里还有一种天演说,认为灾难其实与人无关,而是上帝与魔鬼善恶大斗法的体现。老子感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两位哲人的观点,就接近于这一解说。不过基督教的天演还有下文:信徒要有信心,上帝终将战胜魔鬼,天国自会降临人间。
 
从个人自身的角度讲,天炼强调优质的发掘;天谴注重个人的改进;天演则有宿命意味,个人行为并不能改变事件进程(但信徒须循天演而行)。现代人自我感觉特别良好,三种解说里,天谴第一个成了政治不正确。
 
今年美国大选的民主党初选,贝拉克·奥巴马4月里和希拉里·克林顿争夺关键大州宾夕法尼亚时,他在芝加哥的本堂牧师杰里迈亚·赖特攻击美国政府的种种言论被人翻出来。9·11恐怖袭击之后,赖特说这是对美国这个“种族主义国家”的天谴。奥巴马赶紧声明:自己坚决反对这种言论。其实,黑人教会比较接近初始教义,赖特的说法,本在传统之内。9·11之后,同样有右翼的福音派牧师出来说:这是上帝之怒,因为我们现在对同性恋太容忍了。当然,这一说法,同样遭到齐声谴责。
 
天谴说虽然政治不正确,但是,看不到它的历史渊源,却也是一种偏见,而且至少会妨碍历史的理解。2006年《纽约时报》年度十佳图书之一、去年普利策奖入围作品《五月花号》(Mayflower,有新星出版社同年中译本,李玉瑶、胡雅倩译),主要讲述美国东北部早期清教徒移民与当地印第安人从友好共处到互相屠杀的过程。在笔者看来,这本书的一个缺陷,就是对宗教维度重视不够。按现在的标准衡量,清教徒是狂热的信徒。他们也是将印第安人的攻击视作上帝之怒,通过整肃自身、严守教规的方式,才将移民们动员起来。
 
其实思想是割不断的,天谴说如今仍然以别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认识中。最明显的例子是环保。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地方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砍完了,但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成如此荒芜的不毛之地。”美国的福音派基督徒,近年开始接受“全球暖化”的科学警告,不过他们不讲科学,他们是从天谴的角度切入的。小布什一当上美国总统,就宣布退出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但在任期最后两年,他逐渐改变了态度。国际考虑之外,在国内就是受到了福音派教会的压力。他们的信徒,是共和党选民的基本盘。
 
而且天谴说遇事反省自身,颇有孔老夫子说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的古老智慧。对个人来说,还是自身的提高最重要,长远来看最有好处。
 
不过,现代人最欣赏的,显然是天炼说。9·11之后,美国的政治正确的说法是:恐怖袭击是对美国的民主自由生活方式的考验,美国必能经受考验,上帝保佑美国!
 
至于天演说,上有布什总统的“反恐战争”——这是善与恶的大搏斗,斗争的必然结果是全球民主化的天国于某日降临人间。下则渗透在人们的思维和各种文艺作品中——电影《魔戒》三部曲的大获成功可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