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传递】香格里拉:西北偏北 卡瓦格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8:52:43
香格里拉:西北偏北 卡瓦格博作者: 特约撰稿 王小山 发自云南 香格里拉 2008-06-11 15:11:03 来源:南方周末网络专稿
相关新闻
香格里拉:西北偏北 卡瓦格博
香格里拉:并非人间天堂
香格里拉?香格里拉!
【火炬传递】隔壁的丽江:我们可能什么都不能改变
【火炬传递】丽江:精神收容站
丽江:精神收容站
隔壁的丽江:我们可能什么都不能改变
标签
奥运
圣火
传递
已有评论0条发表评论收藏推荐给打印 字体:大中小
从香格里拉向北,走过214国道,走过德钦县城,到梅里雪山脚下,200公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路可用一句话来概括:三水夹两山。金沙江过去,是白芒雪山,白芒雪山后是澜沧江,澜沧江过后是梅里雪山。这里生活的人们在物质上并不富裕,可能缺乏很多东西,但不缺美景。
我多少理解了马骅选择这里作为自己人生小憩场所的用心所在。马骅,诗人,1996年毕业于上 海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喜动不喜静,经常背上很少的生活必需品,随时出发。按他自己的说法,他是个“东奔西走,居无定所,游历大半个中国”的人。2003 年3月,马骅来到梅里雪山下明永村小学校教书。2004年6月20日,马骅从德钦返回明永时,所乘吉普车不幸翻入澜沧江中,他再也没有回来,像他所写的那样——在变老之前远去。
明永村,是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东坡山谷绵延三千多米的明永冰川下的一个藏族村子,当时村里 共有51户人家,360人,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现在,到明永村看冰川的人越来越多,村民的收入有所提高。不过今年是个例外,因为奥运火炬传递到香 格里拉,当地政府拒绝旅游团整体进入,他们也只能接待一些散客了。6月9日, 驱车8小时,我从香格里拉来到明永村,看到了村里人为马骅建造的平安塔。在明永村,在德钦,甚至在香格里拉,提起马骅的名字,无人不晓,人们会向你热心介绍这个留着长发、爱弹吉他的青年的种种情状。但更多的人,是通过马骅去世后所获得的一系列荣誉和报纸电台电视台连篇累牍的介绍才认识他。
上海一家单位甚至捐资40万,加上当地政府配套资金10万,拆掉了那座二层木楼,建立了一所 全新的小学,新小学校名是“明永马骅希望小学”。在这座三层高的小楼里,有一间屋子被专辟出来,作为“马骅陈列室”。里面摆放着马骅生前的桌子、床,和其 他简单的生活用具,墙上挂着马骅的老吉他,还有各媒体报道马骅的简报。复旦大学每年挑选一名毕业生,来到明永,做马骅的接力者。现在明永小学教书的是社会学系毕业生刘伟伟,他的生活条件比马骅好多了,卧室外居然有一间会客室,厨房外居然有一间餐厅——虽然四间屋子加一起也不足20平米。刘伟伟说,现在学校连他在内一共有两名老师,另外一位是当地代课教师,18岁的次仁品楚。刘伟伟基本上代理校长职务,他教三四年级,次仁品楚则教一二年级。说起来挺热闹, 其实,四个年级的学生加在一起,只有十二个。
马骅肯定想不到,他的去世,会给当地带来那么多变化,但愿这也是他所希望的。而在他的朋友们看来,马骅不仅拥有人们赋予他的形象——英雄,或者雷锋——甚至,他也不能算平常意义上的志愿者。他生前的朋友们曾写过一封呼吁书,解释说:“他(马骅) 来明永村教书,一方面是想做些实事,另一方面是出于对藏地文化的兴趣,是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向往。”
马骅的一个朋友对我说:“马骅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做了一些让自己觉得舒服的事情,没有很特别的动机和目的,比较顺其自然的过了一些简单的日子,因为意外,没能回家。(那年)马骅春节回家跟我们吃饭,他说到了昆明很着急的猛上网,他喜欢赵薇,喜欢八卦,可能担心在山里太久跟朋友聊天没了谈资,天天看娱乐社会新闻,洗澡都顾不上。”一个事实是:马骅并没有长期呆在当地的打算。2003年春节他回北 京,还委托朋友报名,要考北京大学的博士。
马骅在明永教书,不拿一分钱工资,还自己掏出稿费为学校建立篮球场,义务开设英语口语班(现在明永村民接待外国游客,已经交流无碍),把学生领到冰川捡游客扔的垃圾带回处理……这人想干什么?最初当地政府怀疑他的动机,并进行了一番调查。直到现在,当地人也无法理解,他们问我的也还是那个问题:马骅到底想干什么?要知道,即使是香格里拉和德钦的老师,也没人愿意到明永村去教书,那里的条件实在太艰苦。从214国道下到明永村,海拔骤降1000多米,道路情况差的更多。我从德钦县城到明永村,用了近90分钟。2003到2004年,214国道还没 铺上柏油,马骅需要三个小时以上。马骅写给朋友的信中,有很多关于他生活的内容,比如,如何连续N天只有方便面,如何能把臭了的肉吃得津津有味,如何半个月进城一次洗个热水澡……马骅放着大城市的日子不过,心甘情愿跑到山里过这样的生活,别人怀疑一下,纯属正常。
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时,我的一个朋友正在新疆参加一个汽车拉力赛,听到消息,第一 时间驾车从新疆赶往灾区,在那里整整呆了一个月,做各种他能做到的事情,甚至帮助一个乡架设了卫星通讯系统,当地政府还用该系统为直升机导航……6月11 日,他回到自己所在的城市后,收到了一个短信:你们走后,当地人民非常想念你们,正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谈论着你们——这些人背后一定有秘密财团支持,要不然就是敌对势力,否则哪来这么的大的气势和高级技术?但实际情况是,我的朋友回到家里,正赶上当地暴雨,家里进了水不说,因为久没缴费,还被断水断电,只能跑到青年旅社临时居住。
每当有人做出超“常规”的事情,难免被人议论,这是一定的。马骅之不被理解,也是一定的。马骅说过,他到明永村,是为了磨砺自己的意志。不过这话也靠不住,他刚上大学的时候,留光头,跟同学开玩笑说他是劳改犯,因为表现好被送去读书……
从香格里拉到明永,沿途到处都是藏族独特的玛尼堆和平安塔,这里的人们习惯了艰苦的生活,但 精神生活却不会空虚,宗教给了他们很多力量。马骅是不是看中了这一点呢?很难说清楚,从他写的歌中似乎能找到一点端倪:“喝过的美酒都忘记了,只有那青稞 酒忘不了;经过的村庄都忘记了,只有那明永村忘不了;走过的大河都忘记了,只有那澜沧江忘不了;看过的雪山都忘记了,只有那梅里雪山忘不了……”他甚至参与明永村村规的制定,没把自己当作外人。然而,当村子里的人邀请他到家里吃饭时,他会拒绝,村人凑钱给他推不掉时,他会拿那钱买了教具给学校用。有人会认 为这是他“高尚”,但我设身处地的话,会这么想:村子里的人并不欠我什么,不需要对我感谢。
如果有资格的话,我宁愿去感谢一下明永村的藏民,他们给了马骅一个机会,让他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哪怕只是短短的一年零三个月时间。
马骅走后,头七,他的两个朋友按照藏佛的说法,在小昭寺给他点了1000盏灯……我不算是马骅最亲近朋友圈子中人,很多事情我还是想不通说不透。但毕竟大家“江湖”(一个我们都去玩的网站)一脉——那天,我到了香格里拉,离他只有几百里远,当然要去看他一眼。驱车赶往梅里雪山的路上,我的司机,纳西人老杨说,梅里雪山终年浮云缭绕,是当地人眼中的神山,无缘的人是看不到她的主峰卡瓦格博的。我不迷信,但事情还是有一些怪,在我走过马骅出事的地方不到一公里后,卡瓦格博峰上的浮云散去,露出了美丽的容颜……
回程,在德钦县城,刚好遇到背包客小孙——来到这里的背包客越来越多了。小孙说,她正要赶往距离德钦县城有十公里的飞来寺,因为在很多人眼里,那是观赏卡瓦格博的最佳地点。或许,马骅也只是一个背包客,不过他在那里的时间长些,对梅里雪山来说,大家都是过客。
这里的确适合一个人坐下来,住下来,想想心事,过一阵与前不同的生活。我们在城市里或者努力奋斗,或者是随波逐流,或者相互扶持,或者相互倾轧,急匆匆地赶路,热火火地工作,忙生忙死,有多少人真正有时间琢磨一些形而上的东西呢?这些东西看上去有些奢侈,但未必不是我们所必需。香格里拉,西北偏北方向,是我看到最合适做这种外人难以理解的思考之所在。所谓“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美丽的不都是风景,抽出点时间,过来走走,会有不一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