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从严办院办出麻烦 叶剑英逆风盛赞刘伯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0:27:22
2010年11月23日 09:45:57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红墙知情录(二)——开国将帅的非常岁月》当代中国出版社 尹家民著
以下为《红墙知情录(二)——开国将帅的非常岁月》摘选。(孙琳)
【内容提要】
·1、刘伯承从严办院办出了麻烦
·2、两封来信引起彭德怀的重视
·3、彭德怀的报告留下历史遗憾
·4、叶剑英逆风中盛赞刘伯承
·5、林彪忽然活跃起来的原因
·6、刘伯承抱病做检讨令人垂泪
·7、四年后彭德怀意识到错批刘伯承
中南海怀仁堂座无虚席。由人搀扶着,迈着蹒跚的、沉重的步子的刘伯承,刚刚出现在主席台角的时候,全场立即掌声大作,延续了大约半分钟才逐渐停息下来。许多人鼻子酸了,眼睛潮了,眼窝里贮满了泪水。
刘伯承从严办院办出了麻烦
1950年下半年,刘伯承得知中央要办一所教育、训练中高级干部的陆军大学时,立即提笔给中央写了一封信。他恳切地写道:“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最难的是干部的培养。而培养干部最难的又是高级干部的培养。我愿意辞去在西南担任的一切行政长官的职务,去办一所军事学校。战争已经结束了,我年龄这么大了,还是让我去办学校吧!”
党中央很快批准了刘伯承的请求。
刘伯承考虑到将来要开设空军系、海军系,建议将原先准备命名的“陆军大学”,更名为“军事学院”。南京军事学院筹办以后,刘伯承元帅任院长兼政委。学院建在原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前身即黄埔军校)和国防部旧址上,占地非常广阔,环境十分好。
刘伯承对学员要求很严。刚入校时,学员坐的是皮沙发凳子。他看到后说:“当学生的,就是要坐硬凳子,屁股那么娇贵呀?”他还引用“慈不掌兵”的古语来说明这个道理。于是大家都换成了硬凳子。外出作业时,学员都提着马扎,背着图囊。他本人也以花甲高龄,坚持保持着模范军人的仪表、姿态。小孩子们看见了都很吃惊,说:“哎呀,老伯伯怎么还背着书包上学呀?”到院部大操场会操要走很远的路,刘伯承每操必到。晚上他亲自检查内务。因为右眼失明,左眼视力也很微弱,他总是把腰弯得很低,查看被子是否叠得整齐。如果不够整洁,他会立即批评:“你们住的这个屋像个乱鸡窝,农民习气,农民习气!”
1955年授军衔以后不久印尼总统苏加诺访问南京,国务院安排他参观军事学院。学院决定校级以上军官,身着新发的礼服,佩戴勋章夹道热烈欢迎。不巧,天下大雨。有人建议将欢迎仪式改到礼堂内进行。刘伯承说,事关国威军威,哪能随心所欲,坚持按原计划办。他自己身着元帅礼服,不打雨伞,淋雨迎接苏加诺。陪同苏加诺总统来院的陈毅元帅见状也不要雨伞。两位元帅英姿焕发,冒雨夹道欢迎外宾,令苏加诺一行深受感动。这次冒雨迎宾,让许多第一次在外着礼服的将军们经受了“第一次洗礼”,漂亮的礼服被浇了个透湿。不过也给许多人留下了刘伯承严格治军的深刻印象。所以连一个旧国民党留用教员都说:“我进过国民党的黄埔军校和陆军大学,国民党训练也讲究严格,但比起你们共产党来,差得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