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诗词赏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2:53:27
魏晋南北朝时期,追求美和新变,也引起了文学形式的不断演革变化。拿诗来说,五言古体在汉代逐渐成熟,经过建安诗人(尤其是曹植)和阮籍等人的创作,又有新的发展,表现手段更加丰富多样了。七言古诗在汉代不仅数量少,质量也不高,到了曹丕的《燕歌行》,可以看到显著的进步。以后又从中演化出两大分支。一种以七言句为主,而参以其他句式,长短不齐,富于变化,适宜表现激烈动荡的感情,这出于宋代著名诗人鲍照的创造;另一种是齐言的,即每句都是七字,篇幅较长,按一定规律换韵(大都四句一转),具有流荡的音乐感,适宜于铺写,这主要是在梁代形成的。与此同时,律体也开始形成。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提出“四声八病”说(即调谐平、上、去、入四声,防止声律方面的八种毛病),产生了“永明体”,它是我国律诗的开端。到了南北朝后期,五律已大体成型。在南北朝民歌中广泛运用的五言短诗,经过文人的改造,又演变为五言绝句体。七律和七绝在魏晋南北朝也有了雏形。可以说,在中国古代诗歌几种基本形式的发展过程中,这是一个关键时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导权掌握在宫廷和贵族手中,作家的社会地位一般都比较高,诗人试图追求一种悲壮的美,使诗歌呈现出激动人心的力量。对唐代边塞诗的兴盛,也起了启迪作用。但总的说来,建安以后的文学,尽管题材越来越丰富,但与普通民众的生活及思想感情却缺乏联系。在修辞风格上,追求华美本来无可厚非,但南朝文学,却过于单一地倾向于华美。虽然,这里面也有清绮与秾艳之分,奥博与轻浅之分,典雅与近俗之分,但像古直、平淡、粗犷之类的风格,一般是得不到承认的。这当然不利于文学风貌的多样化。
魏诗赏析
曹操
曹丕
曹植
孔融
王粲
陈琳
刘桢
徐干
阮瑀
应玚
嵇康
阮籍
繁钦
应璩
晋诗欣赏繁钦
傅玄
张华
潘岳
左思
刘琨
郭璞
陶渊明
卢谌
何劭
潘尼
张翰
张协
张载
陆机
陆云
石崇
孙楚
曹摅
袁宏
汉诗欣赏
刘邦:大风歌     项羽:垓下歌    虞姬:和项王歌
孔融:杂诗1杂诗2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梁鸿:五噫歌
刘彻:秋风辞        刘细君:悲秋歌            班婕妤:怨歌行
司马相如:琴歌二首  宋子侯:董娇娆  苏武:留别妻
王嫱:怨旷思惟歌   辛延年:羽林郎   张衡:四愁诗
朱穆:与刘伯宗绝交诗   秦嘉:赠妇诗1赠妇诗2赠妇诗3
赵壹:疾邪诗1疾邪诗2
汉无名氏诗
别诗1别诗2别诗3步出城东门长歌行刺巴郡守诗
东门行孤儿行古歌1古歌2古绝句4首古乐府
古艳歌古越谣歌恒灵时童谣江南京都谣橘柚垂华实
孔雀东南飞枯鱼过河泣兰若生春阳梁甫吟陇西行猛虎行
陌上桑穆穆清风至上邪十五从军行四坐且莫喧新树兰蕙葩
艳歌行燕赵多佳人饮马长城窟行
两汉乐府
白头吟悲歌平陵东上山采蘼芜有所思
战城南
古诗十九首 鉴赏
汉赋
蔡邕述行赋   班彪北征赋   班固幽通赋 班昭东征赋
东方朔答客难   刘彻李夫人赋  赵壹刺世疾邪赋 王褒洞箫赋
枚乘七发  司马相如长门赋         祢衡鹦鹉赋   扬雄解嘲
庄忌哀时命 张衡归田赋思玄赋 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
宋玉神女赋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