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推动产业融合,应用催生新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6:55:55
移动互联网无疑已成为当下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产业关注的焦点,在这个领域中,无论电信运营商还是软件开发商,都将此后的业务重点向此转变,二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将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而在移动互联网接入终端设备领域,芯片厂商间的博弈也逐渐展开,Flash和图形动态效果等传统互联网应用的处理能力对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日前由IEEE主办,中国电子报社协办的“2008世界通信大会·中国论坛-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信网络架构是运营商优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推进,广大电信运营商特别是移动运营商无疑正在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这些挑战来自于广大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他们正在利用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资源,推广自己的各种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和增强用户体验的服务,开展很多创新的业务。而这期间,运营商往往扮演的是一种“搬运工”的尴尬角色,即用自己的网络资源将这些新的体验服务提供给用户,并由此获得利润分成。由此带来的消极影响便是,运营商的固有优势限制了其创新的积极性,在同服务提供商竞争时往往处于被动局面。
如今iPhone的发展模式足以说明这一点,iPhone的不断创新使得很多厂商及运营商跟随,通过合作获得新的业务增长。在“2008世界通信大会·中国论坛-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分论坛”上,思科亚太区IPNGN首席架构师殷康认为,电信运营商特别是移动运营商应该理性地思考自身的技术体系架构,更应该关注技术方向,找到自身在技术方面的优势,从而使得iPhone们支持自己。
从通信产业在移动性方面来看,殷康认为,IP网络应用的无处不在使得IP网络本身有移动性,而这种移动性融合到网络里面,将变得无边无界非常自由,而二者融合在一起之后,网络自身架构将变得非常重要。电信运营商应重点思考如何把握整个运营网络,这样运营商将变成提供更高生产力的角色。从这个角度来说,移动互联网不应被当作一个连接一些移动的具有IP手机终端的网络,它应该是一个连接人与人,有温情、有体验的网络。这是运营商必须要超越的理想和愿景,否则运营商突破不了原来的思维模式。他认为,网络平台实际上是运营商最重要的资产,运营商要将数据、语音、Video能力融合到网络里面。这样,他们无论是跟合作伙伴合作,还是开发新的应用和创新的时候都将有优势。因此,所谓的新业务交换架构要比IMS本身更重要。
对于未来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殷康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不是一个简单的播送IP过程,如果将新兴服务模式融合到IP网络,跟其他的业务相结合,统一通信将变得非常有价值,统一通信在全球的市场销售将做得非常大。因此产业的融合不是简单地把语音搬到IP上面,更重要的是比如将视频能力融入网络以后,能够提供更高层次的一种体验性的娱乐。这是以前从没有过的,特别是与语音和信息综合在一起将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软件+服务模式推动增值业务
从软件层面来看,未来移动互联网丰富的应用体验无疑是软件开发商与电信运营商共同发挥自身优势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传统软件产业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增值服务领域,而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传统语音服务也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未来移动互联网在数据、语音等方面的增值服务产业将更多需要以软件厂商与运营商的合作方式来实现。
对此,微软电信及媒体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金伯乐也坦言,微软的合作伙伴过去是英特尔、惠普或者戴尔等公司,但是从下一代网络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微软的合作伙伴可能会是像法国电信等这样的运营商,而不止是英特尔、惠普这样的设备提供商。从软件与电信产业融合方面来看,微软称之为软件加服务模式,在这个模式中,首先要有非常好的用户体验,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比如在手机上使用的是微软的交换服务器,同时还使用微软的移动服务产品。把手机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使用统一的页面,包括用户使用的电脑、手机、电视,都是相同的业务,这其中重要的是实现用户统一的使用平台。而一些小型企业,则更喜欢托管式业务,这些企业没有专门的IT部门,微软推出托管解决方案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这种模式更适用于未来发展趋势。
而在同运营商合作方面,金伯乐认为,微软主要从事软件业,而电信运营商比较擅长于服务,从软件和服务结合的理念来看,微软需要和电信公司合作以更能把二者的优势结合在一起。他认为,目前电信业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很多不同的领域都发生了融合,比如说数据和语音业务的融合,设备的融合以及媒体和电信公司的融合等等,但是这种融合对于用户来说的意义何在是厂商关注的重点。微软认为,用户希望有一种融合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他们希望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的时候,都有同样的用户界面,无论他们使用的是手机、电视,还是电脑,他们希望同样的用户体验。金伯乐表示,未来将有很多颠覆性的技术和新的业务模式出现,微软要在未来的网络上提供很多增值的服务,因此更希望和电信运营商结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共同发展。
芯片厂商布局MID市场
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无疑刺激了终端设备(MID)产业的兴起,同时也对终端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前不久的IDF(英特尔开发者论坛)上,英特尔发布了针对嵌入式设备的Atom(灵动)处理器平台,这给目前互联网接入终端芯片厂商ARM带来了一定挑战,虽然此次英特尔发布的Silverthorne处理器从性能、功耗、体积上看,尚不具备挑战ARM公司产品的实力,真正的杀手锏是其将在2009年发布的名为Moorestown的处理器平台。
英特尔高级副总裁兼超便携事业部总经理阿南德称,Moorestown处理器平台的功耗仅是Silverthorne处理器的1/10,这已经接近了目前用于手机的ARM处理器的功耗,将使Moorestown平台支持语音应用成为可能。此外,根据测试显示,Moorestown处理器性能是ARM的1.2-2倍,从互联网的应用(例如Flash)和多媒体应用上均比基于ARM芯片的智能手机有更好的表现。这在目前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无疑是ARM须面对的一大挑战。
对此,ARM中国移动业务市场开发经理杨宇新表示,从ARM的自身架构来看,ARM也在不停地开发最新的高性能架构,这在互联网是非常好的一个应用。他认为,对于终端设备来讲,硬件和软件的发展是一直在博弈的,实际上芯片厂商在开发最新的CPU的时候,都在考虑互联网上的重要应用。
比如目前CNN网站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和Flash,用户用iPhone浏览基本上跟PC打开网页的速度差不多,而iPhone用的是ARM11的芯片,而接下来ARM的CPU会提供更好的互联网体验。从技术层面来看,他认为未来的终端需要一个单独的图形芯片来进行无论网页还有UI的渲染,目前iPhone带了一个硬件的图形加速芯片,未来移动终端上网的硬件需要更多的图形渲染,进而实现更多的Flash和图形的动态效果,这样的话,更需要一个硬件的CPU加速器,把效果更好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