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内,湘江将变“东方莱茵河”(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2 05:32:28
十年内,湘江将变“东方莱茵河”(组图)
 
2010年11月22日07:57  来源:《三湘都市报》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湘江长沙段一艘货船从三汊矶大桥下驶过 记者 田超 摄

湘江长沙段,两名爱好者在江中划皮划艇。记者 田超 摄

11月19日,湘江长沙段。实习生 陈杰 记者 田超 摄
冬日,湘江的波纹伴随着晨练的脚步逐渐清晰。少年江边戏水,白鹅江中展翅。记者在湖南拥抱湘江的第一站永州市东安县紫溪市镇绿埠头看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记者 胡抒雯
高层举措
174亿!为了“母亲河”
近年来,湘江流域有机物污染也在逐年加重。据官方公布数据:2005年,湘江流域排放生活污水9.19亿吨,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21.8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39.3%。
为改变湘江流域边治理边污染的尴尬局面,省委、省政府一方面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流域同防同治,改变“单兵作战”的局面。2006年12月12日,省人民政府同时印发《长株潭环境同治规划(2006-2010)》和《湖南省“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以长株潭为重点,湘江污染整治进入多部门配合、核心城市同防同治的新时期。
2008年4月9日,这是湘江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里程碑意义的时刻。这一天,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决定投资174亿元加强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 会议决定成立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委员会,时任省长的周强任主任、常务副省长于来山任常务副主任、副省长刘力伟任执行主任。
根据《实施方案》,决定用3年时间解决湘江水污染突出问题以及株洲清水塘、衡阳水口山(含松江)、湘潭岳塘和竹埠港工业区及郴州有色采选集中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到2010年,实现湘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目标,饮用水源地主要污染指标稳定达标。
8市市长递责任状
“不治理湘江,湘江饮用水安全无法保障;不治理湘江,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没法完成;不治理湘江,湖南就没法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治理湘江,湖南的‘两型社会’建设不可能成功……”2008年6月2日,周强主持召开湘江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为期三年的“千里湘江碧水行动”。会上,从永州开始,郴州、衡阳、娄底、株洲、湘潭、长沙、岳阳这八座湘江流经城市的市长一一向周强递交了湘江污染治理责任状。
一家家污染企业被关闭,一个个污水厂建成运营,一批批企业改造设施、环保达标……从2008年6月至今,为了母亲河恢复健康,湘江流域共完成环境污染整治项目1148个,其中关闭、退出、停产企业567家,限期污染治理项目511个,搬迁治理企业6家,建成64座污水处理厂,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255吨/日。
数据
减排完成情况
截至今年上半年,经环保部核定,我省“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累计净削减10.24万吨,较2005年下降11.14%,完成“十一五”任务;化学需氧量累计净削减7.36万吨,较2005年下降8.22%,完成“十一五”任务的81.3%。两项约束性指标砷、镉排放量较2005年分别下降30.23%、24.26%,分别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的121%、97%。
治污案例
最严厉的一次环境处罚
一位耒阳市民在网上发帖:“浓黑的污水源源不断地从湘安钢铁公司的排放口流出,旁边黑污泥堆积,河水乌黑……”
湘江最长的一级支流,是耒水。我省对县市级政府作出的最严厉的一次环境处罚,就给了耒水河畔的耒阳市。
今年6月18日,省环保厅决定暂停耒阳市除环境污染治理项目以外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暂停安排该市环保专项资金。
遭遇区域限批后,耒阳市取缔和淘汰了46个企业,整改了5个企业,对2010年底应予淘汰的9家企业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淘汰方案,确保年底淘汰到位。
2003年来耒阳投资的福建人潘灼伟对此事感受颇深。“在当时的耒阳市经济开发区,我们湘安钢铁是最早、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潘灼伟说,7年来,他们往这个厂投了将近一个亿,每年可上缴税收近2000万。可是,伴随着高额税收的,是落后的产能、是高污染。
名列淘汰“黑名单”的湘安钢铁,只能于8月初停产,退出江湖。
湖南最大民营钢铁企业关闭
在省会长沙,湘江干流长沙段和几条主要的湘江支流接受了综合施治,湘江两岸20公里范围内,浏阳河、捞刀河、沩水河、南川河这些湘江支流两岸5公里范围内,禁止新建外排污染物涉及重金属的企业,严防新增污染源。
在河网密布、支流众多的郴州,临武县香花岭三十六湾、北湖区新田岭矿区、汝城县小垣矿区,这些昔日的排污“大户”,已全部关停到位。而湘江中游的一级支流涟水河流域,娄底市关闭了顺鑫钢铁公司,这是全省最大民营钢铁企业。
据《2009年湖南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显示,去年,全湘江流域水质总体为良。40个断面中有34个达到水域功能区划水质目标要求。
治污成果
3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2005年,“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湘江流域排放生活污水9.19亿吨,占全省的 68.97%。城市生活污水是湘江有机污染负荷逐年提高的主要原因,而农村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造成部分河段严重污染。
2007年,已是“十一五”的第三个年头。湘江流域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还不到20个,绝大多数县城还是空白,这一现状导致全省COD(化学需氧量)排放比2005年还略有增加。
2008年,城镇污水处理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100多个亿砸了下去。按照计划要求,湘江流域设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设施到2010年要实现全覆盖。
经过多方面共同努力,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湘江流域建成64座污水处理厂,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255万吨/日,实现县城以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东方莱茵河”之梦
“按照这样的治理力度,10年之内,也许更快,也许只需要5年,湘江就会成为‘东方莱茵河’。”省环保厅厅长蒋益民颇具信心地说。他认为,“十二五”期间,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政策将会贯彻始终,力度会更大;地方政府在这三年治理中已摸索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政府、企业、全民环保意识空前增强,这些对湘江治理来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
据蒋益民介绍,“十二五”期间,湖南对湘江流域的综合治理,将突出两大重点。一是继续加大重金属的治理,力争5年大见成效,到2020年基本解决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问题;二是加强农村污染的治理,到2015年底,全省生态村比例应达到10%。沿江千里,数年来湘江治理的长篇画卷尽收眼底。再回首,已是一江碧波映云天。
 
(责任编辑:扎西)
.
',1)">1010|||13274438|||十年内,湘江将变“东方莱茵河”(组图)|||2010年11月22日07:57